第六百一十七章 加商税、改造大明的三步走(1 / 1)

多尔衮自然是不想要放弃入侵中原的机会。

毕竟大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再加上,攻战、中原乃是太祖的时候就定下来的。

而不管是他这个摄政王还是新登基的少年国主顺治,都会把攻占、中原当做是己任。

也只有攻占、中原才能够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只不过。

一个仙人就像是他们面前的一座山。

这座大山让他们很难翻越过去,连抬头仰望的心都没有。

不仅仅是多尔衮不敢。

就是大明现在的天下人,也都不敢对大明仙人有什么不敬。

大明天下万万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求取仙人的一颗仙丹,想要获得仙人的庇佑。

听闻那范金民以二十五万两的钱财购买了仙丹之后,当场交了钱。

拿到仙丹之后,一口吞了下去。

不过一会儿。

他便觉得一身轻松,然后身体的一些小毛病都没有了。

当真是仙丹妙药。

有了范金民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二场长安府的拍卖会,自然更加热烈了。

一颗仙丹,竟然出现了二十八万两。

简直就快要倾家荡产了。

洪承畴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手中的杯子都没有拿稳,茶水洒了不少。

王家禄看着很少有如此不平静的三边总督洪承畴,稍微有一些意外。

“总督?”

洪承畴也注意到了自己的不平静,放下被子之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唉,我一直致力于肃正整个陕西之地,以待万岁爷和国师的知遇之恩。

没有想到,肃正了一年的时间,还是有人有这个能力,以二十八万两的钱财,购买一颗仙丹。”

其实,洪承畴是对仙丹直接涨价,变成了二十八万而有一些心惊不已。

要知道他可是暗中支援了一个商人,想要借此机会买下仙丹。

只不过,筹备了二十六万两的钱财,竟然还是不够。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他以前就多多抄一些家,从中或许一些钱财。

但是却又不敢。

大明国师对待钱谦益那种手段,洪承畴可是知道的,一旦他真的这样做了。

到时候被大明国师知道了,他的仙缘也就完全没有了。

如今的钱财,也都是洪家的底子,全部拿出来了,却还是不能买一颗仙丹。

王家禄还真的以为眼前的三边总督洪承畴真的是因为那个原因,便劝说道:“总督在陕西之地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值得称赞了。

不仅仅镇压了各地的叛军,还清肃了整个陕西之地的官府,为两千余百姓伸冤。

为几百人平冤昭雪,斩杀贪、官、污、吏一百多人。

这乃是前所未有之事。

现在的陕西之地,谁敢再贪墨?”

王家禄乃是榆林的郡丞,在洪承畴平定陕西之乱的时候,因为能力出众而被洪承畴提拔,成为了自己的副手。

洪承畴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他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什么功名利禄了。

长安府的拍卖会,仙丹以二十八万两的钱财被买走了之后,天下人都开始专注这件事情了。

至于朝堂之上,孙承宗的御史台和骆养性的都察院。

已经没有人有那个心思了。

而长安府的拍卖会结束不久,南京的拍卖会也被筹建起来,于十二月二十四开始。

天下的富商从紫禁城跟到了长安,又从长安跟到了南京。

可以说。

随着这些人的流动,整个大明的钱财也被带动了起来。

只不过这种带动的效果对于朝廷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崇祯皇帝征收的是三响,而不是商税。

在南京的拍卖会开始举行的时候,崇祯皇帝下了一份诏书,乃是昭告天下人。

减轻三响的征收。

农业税只收一成,也就是粮食税。

并且重新征收商税。

内阁首辅韩癀最开始并不知情,等到早朝的时候,崇祯皇帝当众宣布了这件事情。

大明国师直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时候。

他们想要阻拦,也已经晚了。

站在这里的很多人,其实都是一些商人的保护伞。

平日里也都是得到了不少商人的好处,在这朝堂上,也都为商人说了好话。

当初的加征三响,其实就是他们所为。

然而现在崇祯皇帝却要加征商税,减轻农业税,作为户部尚书卢若腾却站出来表示第二个支持。

此人算得上是忠臣守节之人,为官清廉,并且也有一些能力。

面对户部尚书都站出来了,内阁首辅韩癀也只能是败退,而其他人更是不敢再进言。

一个大明国师堵在他们的前面,就像是一座山一样。

这也让很多大臣对此开始有一些不满,想要搬开这座山,还恢复他们作为大臣的权力。

可是,却无人敢出面做这件事情。

他们为官这些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错误,一旦这些个错误被公之于众。

首先遭殃的就是他们,而不是大明国师。

以现在万岁爷的态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朝廷的饿大臣们沉默以对。

而地方上的富商以及世家豪族却想要联合起来抵抗这一次的加征商税。

毕竟这可是关乎于他们手中的钱财啊!

然而当南京的曹化淳联合了京津冀等地的商贾,上表忠心,表示愿意接受加征商税之后。

其他的商贾一下子就傻眼儿了。

死太监,不讲武德!

拥有肥皂厂、香水厂、染布作坊、纺织工厂、养殖工厂的曹化淳。

已经隐隐成为了可以和江南顶级富商相抗衡的新起之秀,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商贾的跟随。

此番联合起来,上表忠心。

是其他商贾万万没想到的。

让他们还没想到的是,连泉州的最强海商郑芝龙都表示,愿意支持崇祯皇帝征加商税。

并且主动把这三年的商税给补起来了。

对于年百万的郑家来说,上交六十万两,获得两颗仙丹,还有两名进士的名额,绝对是赚了。

有了这两个商业大鳄的支持,其他的那些商贾想要联合起来,却还要能够让朝堂上的大臣愿意开口。

然而,这些大臣自然不敢开口。

在崇祯皇帝把商税的章程都已经拿出来之后,谁敢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