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震慑(1 / 1)

将血 河边草 2875 字 5个月前

一问一答,着实说了几句。》小說,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加上之前见到的各色人等,吴小妹对河洛百姓已经大致有了个印象。

在她看来,这里的人们适合从军的可不多,血性以及勇气之类的东西不去说它,只说从军这件事本身,在河洛这里的人们眼中,就不是什么好事儿。

这样的人当了兵,打起仗来是个什么样子,也就可想而知了,怨不得这么多年下来,后周虽然占据着天下最肥沃的土地,拥有着最多的人口,却只能委曲求全,在战争当中,没打过几场像样的仗出来。

如果大秦百姓也是这个样子,也许大秦早已亡于西夏之手了。

因为她出身金州吴氏,金州又地近蜀中,她又和蜀人比较了一下。

怎么说呢,她觉着两处的百姓差不多,都更愿意让家中子弟读书识字,而不是拿起刀枪保家卫国。

这也许就是文人们所说的文风鼎盛了,所以,蜀国到底亡了国,后周也在苟延残喘。。。。。。。。

到底是国武监出来的,所思所想也自然和大将军赵石一脉相承。

不过让她有点不解的是,正是这些河洛百姓,在大秦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不愿意从军,却有胆子揭竿而起。

很难想象,正是这些老实巴交的乡民,哄抢官府粮仓,劫夺大秦军粮,甚至合围城池县镇。

当兵不愿意,从匪却是应者云集。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民心?

这样的问题,在吴小妹这里。必定不会有太过准确的答案。

吴小妹兴致寥寥的摆了摆手。终于放过了黄四。一个会骑马,又不愿意当兵的樵夫,她没兴趣花费太多的唇舌。

懵懂如黄四,落荒而逃之余,却根本不会明白,自己失去了怎样一个机会。

他还在惦记着田地,但今天的波折太多,已经让他胆战心惊。只想快点离开这是非之地了。

好在,他还算幸运,遇到的是吴小妹。

随后便有一位军汉,二话不说,拉着黄四,简简单单就把事情办了。

虽说必要的过程不会少了,但有了吴小妹的颜面,只新安这边,就不会生出什么麻烦出来了。

直到黄四出了县城,还有些如梦如幻的感觉。对于他这样的乡民来说,今日的遭遇。足够他念叨上半辈子了。

幸运的是,他只记住了自己的幸运,不幸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不幸在哪里。

回到黄家村,黄四也未声张,虽说没多大见识,但黄四办事却也有着自己的章法,想到的也不算少。

若非如此,去年时,他也禁不得旁人鼓动。

八字还没一撇儿的时候,他不会跟旁人露上一点口风,因为他知道,一旦让村子里的人事先知道了,也许那些叔伯兄弟们的唾沫星子就能把自己淹死。

离乡背井,带着一家人出外闯荡,这在乡人眼中,恐怕要被说成大逆不道,他这一支的老祖宗们,可还在黄家村埋着呢。

怀里揣着新安县衙出具的文书,黄四一晚上几乎都没合眼,连衣服都没脱,就这么熬了一晚上。

第二日,叮嘱自家老娘和婆娘老实呆在家里,他要出去一两日,帮县城一家人做活。

就这么糊弄了过去,出了黄家村,便径直改道往西,朝渑池方向而来。

黄四紧赶慢赶,在这日正午时终于来到渑池府城左近。

走的累了,便找了块平地,啃了快干粮,喝了些水,之后便顺着官道,继续往渑池方向赶路。

因为有了盼头儿,脚步如飞,浑身上下的劲儿好像使也使不完。

不过很快他就后悔了。

在渑池东面两里,已经能够看见府城的时候,他被拦住了。

很多的人,成群结队的人。。。。。。。。

黄四觉得,在新安见到的场面,和这里比起来,嗯。。。。真的没法比。

黄四不知道这里聚集了多少人,他数不过来。

不但有百姓,而且还有大队的官兵。

若非黄四已经被告知,此地要行刑杀人,不然的话,他一定撒腿就跑,看这架势,着实骇人。

官府行刑杀人,必定引人围观,黄四虽然没见过,但却听人说过。

许多犯人,都是秋后问斩,村子里一些年轻人,都曾专程去县城观看过秋决的场面,回来之后,说的也是绘声绘色。

但黄四没那个好奇心,因为他觉着,行刑杀人的时候,煞气太重,常人看了,不定就要折寿,他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可不能出一点岔子。

但他没想到,有这么一天,他不想看也得看,谁让他赶上了呢,那些来回巡视的军爷,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因为他被粗鲁的推搡了几下,并被告知,要睁大眼睛,看着渑池匪逆们怎么人头落地,又落得个什么下场。

于是,他便知道,渑池这里杀的人,是渑池大族张氏。

在人群中,抄家灭族这样的字眼儿,不断的传入他的耳朵。

从新安那里刚见过一些场面的黄四,当即就明白了过来,和新安那里不一样,渑池这边儿杀的可不只一位县太爷,是整整一家子。

而这里,也非是主犯,那些主犯,要在府城内问斩,这里杀的,是张氏在乡间的族人。

所谓族诛,就是如此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头会因此落地。

至于围观人等,都是左近乡民,像黄四这样没头没脑撞上来的人,是少之又少,黄四站在人群中,缩着脑袋,心里都抽成了一个个儿了。

这是冲犯了哪家神仙不成,得多倒霉,才会在两日间,经历这些个血淋淋的场面?

其实黄四根本不知道,他正在经历什么。

这是一场遍及河洛,也就是当年后周河南西路的一场大规模清洗,这同样也是百多年来,河洛地面最具血腥意味的一场风波。

之后无数年间,人们还会记得这次动荡,因为死的人虽不算太多,但那些人被戮之人,多数都是河洛大族。

在一方水土之上,这些人各个都可以说是有名有姓,同样也是当地最具声望的一些人,他们大多都读过书,有些还当过官儿。

这样一些人,被成批的杀掉,对于当地人而言,记忆太深刻了,一代两代间,根本无法忘怀。

此时的渑池,也已风声鹤唳。

随着钦差谕令来到渑池的,还有大将军张培贤的军令,其实,随后到来的还有信任布政使彭为年的政令。

这位还不算真正到任的彭大人,在路途上便签署了一份份文书,像罢免渑池知府,令渑池府城官吏配合秦军各部行事,不得疏忽怠慢,还要地方官吏安抚民心等等。

说实话,这真的有点难为了这位彭大人,还要负责收拾烂摊子。

不过和两位大将军相比,他这位布政使到底有多少威权,真的不太好说,这烂摊子想不收拾都不可能。

一队队的秦军士卒,从镇守渑池的各处军营中走出来,在将领们率领之下,在渑池各处,大肆搜拿张氏族人。

和张大将军委委屈屈,纠结无比不同,在这场风波动荡之中,驻扎于河洛的秦军各部上下,都表现的分外兴奋。

这个不难理解,也不用多说什么。

下级将校兵卒所思所想和上面的人自然不一样,他们只知道,去年一战,他们吃了大亏,而最窝囊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在战阵上被敌人击败,而是后院起了大火儿,烧的他们焦头烂额。

谁都清楚罪魁祸首是哪些,但还就不能轻动,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过后还要帮着官府扑灭匪患,安抚民心。

扑灭匪患也就罢了,安抚民心?那是什么玩意?

这么多年下来,安抚的还不够?给他们的笑脸还不多?

可以说,从去年休战到今日,河洛军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不满的声音,只是被上官们压下了而已。

在这一点上,张培贤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了他在河洛军中的威望。

但说到底,下级军官们不会考量那么多,心存怨言者,也比比皆是。

当命令下来的时候,这些怨气,也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口子。

所以,谁也不知道,在这场血腥的清洗当中,到底有多少鲜血属于无辜者,过后,也没多少人去管这个。

人们只知道,大秦成武七年夏初,在河洛大地上,占据河洛十余载,一直保持克制的大秦军旅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将锋利的战刀对准了河洛大族。

一时间,从函谷到虎牢,从黄河南岸到汝州,血腥的味道飘散在每一个地方,将整个河洛几乎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血色。

屠杀和战乱完全是两回事,而就对百姓的威慑力来说,明显前者胜出一筹。

就像黄四,对去年的战乱虽深有感触,过后却只以侥幸居多,但这一次,对他而言,就真的不一样了。。。。。。。。。。。

(阿草努力中,断更了两天,阿草也累的和狗一样,今早闹钟死活没叫醒,睁眼一看,已经上午十点了,索性翘班一天,在家码字,呵呵。)(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