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思乡(1 / 1)

将血 河边草 2427 字 5个月前

孙文通,讷于言,而敏于行。

对于朝堂大事,往往不怎么关心,在军中却如鱼得水,和军中一些将领的关系,都很融洽。

这无疑是个读书人中的异类,当然,这也和他早年的经历有关,科考不第也就算了,但容貌上的缺陷,却让他很不得志,所以才投身军伍。

军中兵将多数粗疏,没文人那么多的讲究,也不怎在乎你容貌如何,和这些人呆在一处,孙文通觉着很安心。

不过,到底读过书,是正经的读书人,于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多有见闻,如今又是参赞于大将军赵石身边,一些事情琢磨一番,有的放矢之下,说出来的东西,也就很有些道理了。

“陛下口谕先至,于礼不合,朝中再是仓促,也不至于此,文通猜测,一来,朝中于论功之事上,众议难决……大帅之功,酬之难矣……”

说到这里,孙文通叹息了一声,自古以来,皆是如此,灭国之功,功高盖世,立下这样功劳的将军,可没几个人得善终的。

“二来,许是很多人,不愿大帅此时挟功回朝……”

是的,这样的人太多了,朝中重臣,东边各部将领,就算是皇帝陛下,也未必希望大将军就这么回去。

“三来,西北战乱之后,还未安定,需要大帅坐镇于此,统摄四方,文通擅自猜测,此乃陛下口谕先至的关节所在。”

说到这里。孙文通黑瘦的脸上。露出些轻松的笑容。“当然,陛下口谕至此,也留出了余地,当是想让大帅自决之,陛下对大帅之恩宠,信重,不用文通说什么,大帅应该能感觉的到才对。”

赵石笑笑。没说什么,这里是枢密院后堂花厅,厅中也只有他们两人。

良久,赵石才缓缓开口,“是去是留,你怎么看?”

孙文通沉吟片刻才道:“大帅若想留在西北,也许只需安坐不动,圣旨估计在年前便能到来,到时加官进爵,自不必提。朝廷也当许大帅统摄一方之权,或许之后十数载。西北诸事,当可由大帅一言而决,朝廷甚至不会为之掣肘。”

赵石听了这个,摇头一笑,“听上去不错,但你应该还有未尽之意吧?”

时刻关注着赵石神情的孙文通舒了一口气,点头道:“道理很浅显,就不用文通再说什么了吧?”

赵石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到厅堂前面,背手而立,看着外间在秋风之中盘旋的落叶,片刻之后道:“眼前之利,不取也罢。”

孙文通随即点头附和,“大帅留于西北,当显赫一时,然遗祸却是无穷……”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之后言辞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朝廷亡西夏,得千里河山,本该当即分而置之,却欲将大权交予大帅手中,朝中重臣,有其意者,皆是该杀,此为祸乱之源也。”

此时言语,其实已经形同悖逆,但赵石却非常明白,这话说的真是不错。

西北的土皇帝,和归义王李匪交情莫逆,北边草原还有诸多顺服之部族,连在一起,几年下来,便成一方诸侯,赵石有这个自信,如果镇守西北的话,不用太多权柄,就能将这个土皇帝坐实在了。

而一旦中原平定,大秦再想反身来对付他这个西北王,一定会引起一场战争。

而有他赵石在西北,实力可非是西夏能比,朝中那些重臣们也不知到底是怎么想的,是笃定他赵石到时会被一张圣旨召回京师,就此引颈受戮?

还是寄希望于得了中原沃土,凭着人多势众,粮草充裕,就能在战场上胜得了他?

以赵石想来,估摸着许多人此时都也只存着些侥幸之心罢了……

其实,旁人都还算了,文臣们不谙军事,总说什么以大局为重,其所有的远见卓识,其实都建立在将军们听话的基础之上的。

让赵石稍有纠结的是,皇帝陛下到底怎么想,这个游戏好像已经玩太久了,让他有些厌烦,这口谕要真是成武皇帝李全寿的意图的话……

赵石看见外间,摇了摇头,喃喃了一声,他娘的真是个馊主意。

此时孙文通又进言道:“不如……大帅回信含糊一些,观望一下,等明年开春,再定行止?”

赵石此时已经有些意兴阑珊,摆手道:“等什么,到时圣旨真的下来,还能抗旨不成?马上给来人回话,就说……大军征战日久,思乡情切,军心浮动,不宜久驻,我已命李驰勋率部守兴庆,郭猛率部守西凉,种燧那里还有些首尾,等战事结束让朝廷自己去布置……”

“大军已经开始陆续南归,我也已统兵护送一应所获启程。”

孙文通好像牙疼般呲了呲牙,“既然大帅已经决定行止,文通也就不说什么了……此时回京也无不可,只是,文通斗胆问一声,大帅之后行止……”

赵石扬了扬粗重的眉毛,“算起来,从咸宁六年开始,我已在外征战了整整五个年头,不管这次回去遇到些什么,我也只想歇一歇了……孙先生,你已跟随在我身边多年,要不,回去给你找个好去处?”

孙文通听了这话,毫不犹豫的肃容摇了摇头,“大帅既然想清闲些日子,文通也想趁机回老家看看……”

赵石眯了眯眼睛,笑道:“孙先生这是有了归意不成?”

孙文通也哈哈笑了起来,丝毫不为赵石语气中那点猜疑所动,“文通本蜀中一文人,时常为众人所厌,自从跟了大帅,才觉有了些用处,而文通最佩服大帅的,其实就在用人不疑上……”

这不是什么讽刺之言,而赵石当不当得此语,旁人那里孙文通不去管,搁在他身上,却再恰当不过,一个蜀中降人,能在大将军赵石的衙署之中一直得到重用,这本身就意味着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不过一些话还是要解释清楚的,孙文通叹息了一声,“文通离乡久矣,只想回故园瞧瞧,那里还剩下些什么,到无定居之意……当然,得随大帅回京之后,找个合适的机会再成行。”

赵石摇头失笑,身在其位已久,许多事,就都看不得,许多话,就都听不得了,世间权位名利,果然如同甘美之毒药,让人欲罢不能,却又让人神智昏乱,多疑而敏感。

“好吧,就这样了,他娘的有什么事,回京再说,就是不知家里的婆娘,给我生的是丫头还是小子。”

听了这个,孙文通黑丑的脸上也是笑容大作,难得赤裸裸的拍起了马屁,“大帅儿女,长成之后,定然皆为人杰,男女差别不大。”

“承先生吉言,就是家里人做事不牢靠,到了如今,也没送个信儿过来,实是让人惦念……”

至此,两人再说的便都是一些闲话了。

送走了孙文通,赵石将门一关,大睡了一觉,起来之后便又是神清气爽,精力弥漫,抛开那些烦心事儿,想到能在年前回到长安,赵石这里不由高兴了起来。

其实一如他和孙文通所说,这次回京没那么多的算计了,是给个官当,还是闲赋在家,他都无所谓,他只想在长安安静的呆几年,不再出去领兵了。

中原之战,在他看来,大秦必定要受挫几次,但就算打出花儿来,也不关他的事。

百战兵疲,思乡情切,其实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因为确实如他所言,在外间征战太久了,需要养一养精神。

什么雄心壮志,什么权位名利,此时在他眼中皆如浮云……

其实他自己也明白,到了他这个地位,真想抛下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回京之后,诸将之封赏,朝廷能赐下什么官职,和皇帝陛下,和朝臣的关系怎么处理,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在等着他呢。

就算他不想,别人也会为他想,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牵动许多人的心,不管是敌人还是朋友,都将注目于他身上。

甚至于中原之战,也必定不会容他置身事外。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刻,他只想处置完手头的事情,领军南归,尽快回到那烟花繁盛之地。

那里有家人在等着他……

(转折有点僵硬的感觉,但百战而归的将军,除了荣耀之外,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一卷,也能就此结束了,怎么说呢,肯定有许多地方写的不如人意,但灭夏之战,大体上都还合适,至于书友们是否满意,阿草只能虚心受教,但改是不能再改了。

再一次感谢书友们的支持和鼓励,下一卷,中原之战应该可以开始了,就是不知道,该不该仔细描写,还是以春秋笔法一带而过……阿草构思中……)(未完待续……)I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