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高台下的百姓越来越多,几乎都快要将整个街道堵满了,看起来完全就一副水泄不通的样子。
高台下面的百姓闹哄哄地,都在议论着站在高台上的苏乔。
“你们说,那个人是沐王妃吗?”一个人问道。
“肯定是啊,你看她跟那个雕像那么像,不是沐王妃还能是谁?”
“也对,沐家军都进城了,站在那里的肯定就是沐王妃。”
苏乔一直在等着百姓到集结到这里来,好给百姓讲自己要他们帮忙的事情。
听着下面的议论声,苏乔见底下已经聚集了许多人,就抬起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下面的百姓安静下来。
百姓依旧是在讨论着苏乔,但是慢慢的,围在高台下面的百姓的声音逐渐就小了起来,静静地望着高台上的苏乔。
过了片刻,整个西城都安静了下来,只听得风吹动沐家军旗帜的声音在呼呼作响。
苏乔见百姓们差不多安静下来之后,才开口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苏乔,也就是你们口中的沐王妃。”
话音刚落,百姓又开始是躁动起来。
在听到苏乔自己承认是苏乔之后,百姓的情绪明显更加激动,甚至有些人都准备往高台上冲来,只是被沐家军给拦住了。
百姓们对苏乔的感激,就像是九天之上落下的瓢泼大雨,如黄河水之势,非常的汹涌。苏乔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然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在苏乔离开西城之后,苏乔的事迹流传在西城之中。本来有些很平常的事情,人们口口相传,就变得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什么苏乔为了制药,尝尽了百药,什么苏乔为了给某个人治病,一连许多天都没有睡觉。许多事情经过人们添油加醋,就变得非常神奇。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乔的形象就被神化。特别是在塑起那座雕像之后,苏乔在西城百姓中的形象就越来越高大,甚至被有些人称为了活菩萨。
那座雕像也是因为百姓的呼声太高才得以存在。李钰顾及到民心,就没有命令地方官将雕像给捣毁。
“请大家不要躁动。”苏乔见状,连忙向底下的百姓说道,“沐家军来西城,不会对西城的百姓造成威胁,希望大家不要害怕。”
苏乔刚说完,下面就有人喊道:“沐家军是沐王妃的军队,我们不会害怕的!”
“对!沐王妃是不会害我们的!”
那几个人瞬间就带动了人群中的气氛,底下的百姓人人都喊着支持沐家军的话,个个义愤填膺,就像是在为沐家军呼着不平。
只要有人带头,百姓就很容易从众,这种现象不光是在西城的百姓身上存在。在任意一个世代,在任何一个社会,百姓都是最容易被煽动的对象。
苏乔看向那几个带动气氛的人。其实很明显,那几人的眼神飘忽,神色异常,就身上的气质就与旁边的其他百姓有所不同,一看就不是寻常的百姓。苏乔猜测那几个人很有可能是文昌安排在人群中的,故意为苏乔吆喝。这样看起来,文昌这个人虽然做人谄媚爱怕马匹,但是做起事情来还算是非常得力。
高台下面百姓的反应是在苏乔意料之中,但是苏乔不知道一旦自己说出要借粮的事情来,这群百姓会怎么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想要从百姓的手中借粮,难度无异于登天。
苏乔再次抬起手,示意百姓们安静。
百姓们注意到苏乔的动作,很快就安静下来。
苏乔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我这次来西城,还有一件要紧事,希望各位父老乡亲能够帮忙。”
听到苏乔的话,众人都立刻回应。
“沐王妃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就直说。”
“沐王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都要给我们治病。就算是沐王妃要我们当牛做马,我们都一定报答沐王妃。”
苏乔看见下面情绪非常高涨的百姓们,知道自己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也是成功了一半。但是事情到底成不成功,还没有定数。
苏乔这次没有抬手让百姓安静下来,而是等着百姓自己慢慢停下来。
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百姓才恢复到刚才那种安静的样子。
苏乔扫视了一眼下面的百姓,继续说道:“李钰为一己之私,逼得沐王不得不奋起反抗,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如今,沐家军起兵,准备为天下除掉暴君,是顺民意之举。然而,沐家军远征于此,补给难以为继,所以本王妃恳请给为借粮给沐家军,沐家军日后定当如数归还!”
此话一出,百姓没有像刚才那么激动,反倒是都沉默下来。这件事是涉及到他们自身利益了,他们不得不慎重。
在经历过旱灾,品尝过饥饿的滋味之后,这些百姓比寻常人更懂得粮食的可贵,所以说一旦有涉及到粮食的问题,他们就会非常小心。
“沐王妃舍生救我们,区区一些粮食算得了什么!”人群中又有人开始喊起来。
苏乔看过去,又是刚才在人群中带气氛的那个人。
“就是!沐王妃的大恩大德,岂是一些粮食就能够还的?”另外一人接着喊道。
苏乔又看过去,果然还是刚刚在人群中带气氛的人。
在有人带头的情况下,渐渐开始有人喊着支持沐家军,支持沐王妃。
渐渐地,人群中的气氛又被带了起来,许多人都在积极响应着苏乔。
苏乔一直在担心百姓会拒绝自己,但是看到现在这一幕,苏乔总算是放下心来。
“走!回家抬粮食去!”
“走!走!走!”
在一些百姓的带动下,高台下的百姓逐渐散去,都各自朝着自己的家走去。
蒙嘉走上高台,到苏乔旁边,忍不住称赞道:“沐王妃简直就是民心所向啊!”
“蒙将军,你就不要开玩笑了。”苏乔笑了笑,说道,“这还是多亏了沐家军仁义之师的名号,不然我可是不知道怎么办。”
“战争无非有两种,一种攻城,一种攻心。”蒙嘉非常佩服地看着苏乔,说道,“这个世上有两个人,一个是沐王爷,将攻城用到了极致,而另一个人就是沐王妃,将攻心用到了极致。沐王爷和沐王妃,实在是非常人也!”
苏乔不知道怎么说话,就岔开了这个话题,说道:“蒙将军,吩咐下去,让沐家军来接收粮食吧。切记,百姓愿意给多少就收多少,千万不能强迫百姓。”
“谨遵沐王妃令。”蒙嘉朝苏乔一行礼,就朝着高台下方走去,准备去带一队人过来。
苏乔没有离去,就站在高台之上,一直站着。
在这里站着,苏乔既能看到借粮的情况,又能够让百姓能够安心下来,就相当于给百姓精神上的支柱。
没有过多久,渐渐就有百姓从自己的家里抬着粮食过来。
有的人只拿了一小袋粮食,也有的人背来了不算少的粮食。
沐家军不管粮食的多少,都一律接收,而且不会对人区别对待。
渐渐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排起了长队。
西城之中就出现了一幕非常奇特的景象,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或背着或抬着自家的粮食跑来,准备借给沐家军。
无论在什么历史上,都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百姓对军队大多数都是避之不及,哪怕那是支仁义之师,百姓虽然欢迎,但是依旧会远离。涉及到战事,没有百姓愿意和战争车上关系。
这个场面,不仅是前无古人,很有可能也是在无来者了。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像苏乔这么深得民心,所以说这一幕足以载入史册,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事。后来事实证明,这一幕的确被史官写进了史书。
“王妃,事情办的您还满意吗?”
苏乔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下面的百姓,冷不丁被突然出现的声音给吓了一跳。苏乔往后退了一步,发现文昌就站在自己刚刚那位位置的旁边。
苏乔不满地看了他一眼,还未开口,文昌就知道自己做错什么事情了,连忙道歉,说道:“小人鲁莽,惊吓到王妃了,小人该死,小人该死。”
“没事。”苏乔挥挥手,既然文昌都这么说了,苏乔自然是不能发脾气的,伸手总不能打笑脸人吧,“你做得很好。”
得到夸奖的文昌表面上还是那副非常谄媚的样子,恭恭敬敬地弯着腰,站在苏乔的侧前方,问道:“那王妃还有什么吩咐吗?”
苏乔摇摇头,没有说话,双眼看着高台下面。
文昌朝苏乔行礼,就徐徐后退,准备离开。
“等等!”苏乔把想要离开的文昌叫住,问道,“西城的粮仓中还有余粮没有?”
文昌停住脚步,又缓缓走到苏乔前面来,想了想,说道:“应该还有不少的粮食。”
苏乔点点头,抬起脚步就往台下走去,边走边对文昌说道:“带我去看看。”
“是。”文昌应道,随后就在苏乔前方给送苏乔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