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 百密一疏(1 / 1)

“殿下,当下苏城,松城俱都在王府亲军控制之下,末将这两日正准备派遣一个营前往临城。”

自从燕城离开,约莫三日,赵煦一行在傍晚十分抵达金陵城。

常威出城迎接赵煦的同时,向他介绍王府亲军这段时间的行动。

“两座城池俱都是空城吗?”赵煦随口问了一句。

“不是空城,倒也遇到些百姓,但不过原本的一成而已。”常威道。

赵煦点点头,这在他预料之中,不说是吴国,即便是当代国家搞这么大规模的迁徙,也不能把人都带走。

总会有不愿意去的人躲起来,待势族军队走了之后再出来。

而且按徐克说的,这段时间也有不少百姓逃了回来。

“钟离给这些留下的百姓分了田,还给了他们口粮,百姓们踏实了不少,对王府亲军的态度也亲和了。”常威又补充了一句。

“嗯,这就是最好的宣传。”赵煦很满意。

李自成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引无数百姓追随他。

江北十税一,分田六亩和这句口号异曲同工。

自古以来,百姓们就没纳过这么低的赋税。

选择投了江北,还是继续追随势族,他们心里到时候自有杆秤。

入了城,常威引着赵煦去了指挥室。

在指挥室中有一副巨大的沙盘,这个沙盘囊括整个江南山川河流以及城池。

沙盘上,金陵,苏城,松城位置上插了小旗子,证明这些地方当下处于王府亲军控制当中。

“殿下,吴国裹挟百姓西迁的时候正是春耕之后,所以百姓们家家都把水稻种下了,现在已经近乎六月,还有一个多月,这春稻便能收割了。”常威指着三座城池之间的广袤区域,又喜又愁。

喜的是,吴国百密一疏,留下这一季稻子,简直等于是把粮草送上门了。

愁的是百姓们都被裹挟西迁,如果这些无法及时收割,就要烂在地里了。

再者,六月底也是江北百姓农忙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调百姓过来割稻子。

“本王注意到了。”金陵之战的时候,田里不过是青青的稻苗,不引人注意。

但现在,稻苗茁壮了,上面挂满了稻穗,叶子也泛黄了。

金陵,苏城以及松城之间的区域,也就是当代太湖区域产粮极高。

眼睁睁看着稻子烂在地里,谁也受不了。

而且,如果这次四院的计划能成功,百姓们顺利归来也是要吃饭的。

收获了江南的粮食,不但百姓吃饭的问题解决了,还会有盈余。

相反,就要江北向江南输送粮食了。

不得不说,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沉思了一会儿,他道:“这样,这段时间你向留下的百姓打探一下,哪些田亩是百姓们的,哪些田是豪族和势族的,百姓的田暂时不动,势族和豪族的田到时候让王府亲军士兵收稻子。”

“王府亲军这点人怎么够呀,除了宁州,还有沿海的其他州都需要收稻子。”常威摇了摇头,依旧愁眉不展。

“还有其他法子。”赵煦道:“本王再令报社在江北的报纸上刊登一则消息,招募百姓来江南收稻子,给予他们收获的稻米作为报酬,家中人口多的,到时候自然乐意,即便人口不多的,抽一人出来,农忙也就至多拖几日,不会影响收成。”

常威闻言,缓缓点头,“这倒是个法子,多多少少能从江北调些百姓过来。”

赵煦笑了笑,“其实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让西迁的百姓回来,各自收自家的粮食。”

他之所以让常威留着百姓家的田不收,是因为他想到一个绝佳的主意。

自古以来,百姓都视自家田亩为性命。

看不得自家田里的作物到了收获季节却无法收割。

在当代,即便农家子弟在外工作,到了农忙时节也得回家。

即便赔钱也得把地里的粮食收了,这是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

所以,若是让徐克的人把稻子熟了的消息在百姓中传开,必然会惹动百姓的思乡之心。

冒着与势族军队冲突的风险,他们也是要回家的。

想到这,他将自己想法同常威说了。

“殿下对民心真是了若指掌,要说末将,末将也想着该回家收稻子了。”常威哈哈大笑。

秦山和关通也笑起来,关通道:“不过这要快一些,否则就来不及了。”

“这是自然。”赵煦说道,想了想他道:“徐克的人在哪里?让他来见本王。”

四院在金陵城是有人的,为的是便于同潜伏在百姓中的成员取得联系。

“是,殿下。”应了声是,常威对自己的亲卫吩咐了几句。

亲卫士兵离去,不多时,一个青年走了进来。

“监察四院指挥使张珩,参见殿下。”见到赵煦,青年躬身行礼。

“免礼。”赵煦望向张珩,监察四院内部也是有等级的。

徐克为四院主事,统领整个四院,柴五为四院副主事。

正副主事下面有八大指挥使。

指挥使下面又有千总等官职。

张珩坐镇金陵,基本等于江南的事务由他负责了。

“此番,你们四院要和王府亲军配合,争取这次行动能够让被势族裹挟的大部分百姓回归故土。”赵煦道。

顿了下,他继续道,“你们四院负责联络百姓中准备起事的骨干,同时宣传稻谷熟了,引导百姓的思乡之心,而王府亲军化整为零,扮做百姓,深入敌后,配合百姓们起事,关键时候打响第一枪,掩护百姓撤往沿海。”

张珩闻言,心中一喜,他道:“若有王府亲军配合,大事可成。”

“殿下高明。”常威缓缓点头。

势族一直在盯着王府亲军,只有王府亲军一动,他们便会警惕。

但是王府亲军大部分兵力不动,把两三万人化整为零,装扮为百姓,或许可神不知鬼不觉就深入敌后了。

到时候与百姓们再配合起事,不愁百姓们不跟他们走。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明天便立刻行动。”赵煦望向二人,叮嘱了一句。

应了声是,二人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