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太冤(1 / 1)

69书吧

听说赵无和李洛被接进宫,许兰因又是高兴又是担心。按理说这件大事落定,蒲太后会认下这两个外孙。可皇家人的思维和情感跟普通人不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不敢断定是好事还是坏事。

天已经晚了,何西进不去城,就让他歇在庄子里。

次日,许庆岩的亲兵季柱又来报,已经把蒲家人控制起来了,但赵无和李洛都没出宫。为了安全,许兰因母子还是暂时住在庄子。不过,把许兰月接回家了。

第二天,也就是五月初二下晌,何东和何西一起来了。

何东躬身笑道,“蒲家男人和蒲老夫人、温国公和温老夫人,还有一些相关的人都被抓进大牢。四爷和大爷还在宫里陪太后,让人送信出来,让我们来接四奶奶和小少爷回京。”

叫赵无为“四爷”,温卓丰为“大爷”,说明赵无和李洛已经恢复了温家人的身份。

许兰因高兴不已,带着孩子和几个下人上了马车。

马车赶在天黑前进了京城,再赶到赵家已经戌时。

赵无和李洛还没有回来。亥时末,赵无一个人回来了。

许兰因正倚在床头想心事,听见脚步声,下地穿上拖鞋迎出来。

赵无一进侧屋,就把迎上前的许兰因抱进怀里。脸轻轻蹭着她的脸颊,喃喃说道,“因因,我做到了,我们做到了。给我爹和我娘报了仇,也给我们报了仇。之前我以为,十年,二十年,甚至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做成的事,我们三年半就做到了。因因,谢谢你,都是因为有了你……”

说着,他滚烫的嘴唇在她的耳边、脸颊游离起来,再移到她的鼻子、眼睛、嘴、下巴……

许兰因迎合着他,嘴里也喃喃说道?“好啊,太好了,婆婆和公爹能够瞑目了?再不怕有人暗杀我们的明希了……”

赵无抱起许兰因向床边走去。

两人本就分开许久?前两天见面也没有心思做别的。现在?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两人把所有的兴奋和思念都释放出来,直至筋疲力尽。

让人准备了洗澡水?两人沐浴后?依偎在床头说话。

“皇外……太后她老人家很自责和伤心,这两天都生病了,一直舍不得放我和大哥出宫?陪在她身侧。明天?你带着明希再去陪陪她。很可能你们会在宫里住两天?多准备些东西带去。”

赵无还是不习惯叫太后为“外祖母”。

许兰因“嗯”了一声。

“祖父只是知情不报?管束家眷不力?并没有直接参加?顶多就是摘了他的爵位。而温老太太,岳父的意思是,虽然她参与了杀害我爹和娘的事,但她不是主犯,又是我们的亲祖母?我和大哥应该帮她求情。唉……”

赵无极不情意?又不得不为之的样子。

李洛被温老太太害得更深。

许兰因问道?“大哥同意吗?”

赵无道?“不同意有什么办法。我们若不求情,别人会说我们不孝。求吧,皇上和太后允不允还是一回事……蒲老太太?肯定是死。而蒲老国舅,蒲元杰和蒲元庆,他们到底是太后的至亲,太后不一定舍得下死手。”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大多有时候做不到。

许兰因劝道,“哪怕有人侥幸活着,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像柴正关。”

听老家人来信说,有人把柴正关打得半死,两个儿子也被打残。他们一家,现在可以说生不如死……

“三叔放出来了,大哥和他一起住去了温家……”

温家三老爷温贺是庶子,对温老太太和温言迫害温行一家毫不知情,而且曾经对温卓丰、温卓安有过照拂,三房不会受任何影响。

“于嬷嬷呢?”

“现在住在温府。以后,我们会负责她的养老,她侄子一家也会去我们的庄子做事。”

次日,赵无一吃完早饭就出去忙碌,许兰因把一套自己的换洗衣物,赵明希的几套衣裤和许多尿片子包起来。巳时初,慈宁宫内待李公公奉太后的命来接许兰因母子进宫。

许兰因带着赵明希和钱妈妈、掌棋坐马车去了皇宫。

太后抱着赵明希又是一阵哭,“怪不得那么像颖儿,原来是颖儿嫡嫡亲的亲孙子,哀家的重外孙子……”

赵明希似乎看得出太后难过,没有笑,而是瘪着嘴要哭不哭。

许兰因劝道,“太后娘娘请保重凤体。惩治了恶人,婆婆在天有灵也安心了。”

太后对许兰因说道,“你是安儿的媳妇,以后就叫哀家皇外祖母。叫太后,生份了。”

许兰因又叫道,“皇外祖母。”

晌饭后,太后午歇,还让钱妈妈和宫女带着赵明希住在她的暖阁内,许兰因则住去偏殿。

蒲太后晌歇起来,赵明希还在睡觉,她才把注意力放在许兰因身上,拉着许兰因的手问赵无兄弟的情况。

当听说赵无摔下悬崖的惨状,老太太又是心疼得眼泪长流。说道,“那孩子从那么高摔下来都没摔死,挂在树上也没被老鹰吃了,还被你救下来,偏你还有老神医给的如玉生肌膏,一定是颖儿在天有灵,护佑着他。”

古人都迷信。

许兰因说道,“正是呢。我采药一般不敢进深处,偏偏那天就去了深处。我呆的地方离我家爷掉下来的地方还有些远,听到一声‘救命’又觉得听错了。可是,看到天上有数不清的鸟儿盘旋在远方,觉得太奇怪,就跑过去看。没想到,树上真的挂了一个人……现在想来,的确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指引着我去救他,再把我们引到宁州府,京城,把真相一点一点找出来……皇外祖母,我家爷说了,等到这件事了了,我们就去寺里给我婆婆做道场,让她安心。”

蒲太后深以为然,说道,“一定是颖儿死得太冤,又看到她的后人危险,偏害她的人还尽了福,怨气太重,不肯去投胎。”又向窗外说道,“好孩子,母后对不起你,一定会照顾好你的后人,让那些人血债血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