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权衡利弊(1 / 1)

第四百七十六章权衡利弊

看到那名干部不把他的话当回事转身走了,这让方仁正比较生气,因为他的公司不是国营公司,可以不听管理,公司老总没有什么办法,不敢开除他。而且国营公司亏损不亏损,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有政府为它输血,让它再活下去。

一建公司原来是国营公司不错,可是现在已经改制,归他所有了,有人还是原来的作风,那就不行了。

心里头虽然生气,但是还不好当场发火,毕竟一建公司的职工很多,如果当众发了火,让他们知道了,会影响到他们的军心,对公司大为不利,因而他只好隐忍下来,现场作了安排,提拔那名民工当主管,以此激励其他职工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持原则。

回去以后,他琢磨大半天,觉得此事非同小可,如果他不及时作出处理,恐怕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到时候,那名干部四处散布他过河拆桥的事情,岂不让他处于不义的地位?

可是他如果不处理,那就是纵容这种行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利,他呆在办公室里头,反复思考了大半天,才发觉,他此时完全是一个人决策,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即使他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别人也会不理解,因为这种决策不民主,事先形成不了共识。

不像政府决策还有什么常委会,政府办公会,他现在就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虽然这样做效率很高,也很爽,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可是有时候自己的苦心别人不理解,那也是很痛苦的事。

琢磨半天,他就琢磨出这个理儿,便考虑这事该怎么办,他感觉自己对公司管理的知识太缺乏了,如果以后想把公司给发展壮大,必须要把公司规范起来才行。

想到这儿,他便觉得要去学习一下,在后世的时候听说过MBA,可是从来没去学习过,现在是不是要去学习一下?

方仁正想到这儿的时候,就给夏中明的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现在他跟夏

中明的老师关系非常好了,上了一个成人高考,跟着夏中明老师学法律,在省城时,经常请他吃饭,时间一长,就成了好朋友了。

一听说他要学MBA,夏中明老师就很惊讶,问他怎么知道有这个东西,临江大学好像刚刚开设了这一个课程,专门为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培养人才的。

方仁正听说临江大学有这方面的专业,他就拜托夏中明老师帮忙,好到临江大学去学习。夏中明老师就告诉他,MBA相当于是研究生,至少要有专科学历才能报考,他不符合条件。

一听这话,方仁正便意识到学历低了真不行,而他的专科学历还没有拿到手呢,这样一来岂不是没法去学了?

想到这儿,他就让夏中明老师帮帮忙,给他找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看,自学一下。这事夏中明老师立刻给答应了。

既然MBA还上不了,那就只好自学了。但是现在必须要把公司的架构给搞好。他现在来不及去学习人家西方公司管理的那一套,就来一点土办法吧。

他决定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管理决策委员会,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工作,他自然是管理决策委员会的主席,而成员则是公司的骨干成员,对于一些重大的决策,通过集体研究来决定。

想出这个主意以后,他就决定在公司内部进行宣布,同时公布一些成员名单。这个管理决策委员会,可以说完全是他的创新,别的公司都没有,即使有,也与他有所不同。

不管叫的名字怎么样,只要管用就行。他从公司内部挑选了九名骨干成员作为管理决策委员会的成员。

加上他就是十个人,这就成了十人委员会了。一般情况下,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决策依据,但是特殊情况下,他有最后决定之权,公司是他的,他当然要有最后决定的权力。

正在他成立十人委员会的时候,公司内部有情况向他报告上来了,自打他让那名干部停职反省后,有部分职工

私下里聚集,议论这件事,他们担心他会真的过河拆桥,因而准备集体抗争,给他一点颜sè看看。

同时他又得到消息,说那名干部之前是申正五的干将,他被逼无奈被改制过来,心里早有不满,这次事件很可能是他故意为之,以此来破坏公司的名声。

忽然得到这个消息,方仁正恼怒非常,他向来不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但是如果有人在背后故意搞他的事情,他也不会手下留情。

考虑半天,他决定开除掉这名干部,以便让原一建公司的干部职工改掉在国企里面养成的坏毛病,但同时又不能引起其他一建公司职工的反弹。

反复思考之后,他从原一建公司内部选拨了五名管理决策委员会委员,让原一建公司的委员多一些,然后又从他原来公司的职工选了四个,再加上他,组成了十人委员会。

一成立十人委员会,他就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这个事情。在研究之前,他一一进行了谈话,了解各个委员的情况。

一建公司的职工看到他成立了这么一个机构,心里面颇感奇怪,同时看到他从一建公司挑选了五名人员进入委员会,觉得他对一建公司挺重视的。

只是方仁正一和他们谈起要开除那名干部时,他们几个倒是态度暧昧了。说来还是有所担心,担心方仁正这样做是不是过河拆桥。

看到他们态度暧昧,方仁正便知这事确实棘手,虽然他得到消息是这名干部故意偷工减料,想搞事情,可是现在也没什么证据,因而他只能从公司长远利益发展上说服其他人。

最后,他权衡一下利弊,不再坚持开除此人,而是把让这名干部到第一线去工作,与普通民工一样去做最基础的活,如果他不愿意辞职,那就不怪他了。

在十人委员会上,他就拿出了这样的意见,一建公司的人员听了,觉得也只有如此了,好在没有开除那名干部,大家的担心就是多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