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最佳人选(1 / 1)

杨瑞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七点,父亲都会准时坐在电视前观看新闻联播,就算是现在,这个习惯也从未改变。

小的时候,杨瑞很不理解,他不能理解枯燥的新闻联播有什么好看的,哪里有动画片有意思?

待长大以后,则觉得《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翻过去复过去的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百看不厌?

殊不知,他所喜爱的《阿凡提》和《葫芦兄弟》只有十三集,《黑猫警长》甚至只有六集。

但那却成了他跟小伙伴们无尽的谈资。

想来,怕是父亲喜欢看新闻联播,也是想多一些跟他的朋友们之间的谈资吧。

嗯,一定是这样的。

就像现在的杨瑞,要是不知道点时事,不知道点娱乐圈、体育圈、网文圈的新鲜事, 都不好意思跟人吹牛逼。

对国家大事畅谈一番,虽然没有什么卵用,但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出来,总会显得吊吊的吧?

只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晚上七点这个时间,大多是好友相约小酌几杯的时候,真正在家看新闻联播的还是少数,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智能手机就是这种渠道之一。

新闻APP的推送,可以让用户不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下,得到极多新鲜出炉的新闻消息。

“青岛集中整治民间借贷乱像收效显著……”

这是前几天,杨瑞手机里收到的一条推送消息。

网易新闻一直在杨瑞的手机里,强大云信息分析能力让他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送相应是新闻消息。

杨瑞在地域板块关注了青岛,一些本城的消息自然会被有选择地推送到他的手机上。

当他看到这条消息的到是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太过关心。但是转瞬之后,杨瑞忽然意识到,当这条消息被推送到用户手机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那件行动的圆满结束。

更意味着……郑鑫海该回来了。

几个月前,在李星云的提点下郑鑫海壮士断腕,果断放弃了在青岛的全部基业,只带着亮子,拖着断腿离开青岛不知所踪,开始一段时间,亮子还能打个电话,后来可能是他们连电话号码都换了,不用说主动联系杨瑞,就算杨瑞想联系他都根本找不到人。

而在他们走了之后,杨瑞隐约记得,青岛就开始整治混乱的民间借贷市场了。

并不是说民间借贷都在干违法的勾当,相反,在小额度的借贷市场中,民间借贷公司的相应速度远比银行更快,更能得到一些中小企业的迎合。严格来说,他们只是游走在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

趁着国家法律法规没有健全之前,蓬勃而又迅速地发展着。

只是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欺诈合同,暴力讨债所引发的刑事案件不少,加上国家也下文整治,青岛市府当然也会第一时间紧跟国家政策加大了整治力度。

因为不是圈里人,杨瑞当然不知道在这次行动中,有多少小规模,手段粗暴的公司被取缔,而一些相对正规的,信誉良好的,手段温和的公司,或者说……背景强大的公司,并不在打击的范围之内……

既然这次政府的打击活动已经偃旗息鼓,那么老郑也应该回来了。毕竟想要东山再起,在青岛这个他的根据地总好过其他地方白手起家要方便的多。

只是,杨瑞觉得郑鑫海还想走民间借贷这个路子,怕是有点难了。

这次整治,从一个侧面来看也相当于一次从新洗牌的过程。将原本良莠不齐的混乱市场 搞的相对有序一些。

如此,实力和规模强大的才能生存,想要重新走这条路子,从小开始一点点的发展,这个过程中,他根本没有办法跟那些在上次打击中活下来的大鳄竞争,被吃掉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说起来,郑鑫海也是个有钱的,不过,他的靠山一倒,就算他手头里有接近千万的资金,想要在民间借贷这个行业里混也是太难。

这些事情,杨瑞能看得到,他不信身在这个圈儿里的郑鑫海看不到。

所以,转型对于郑鑫海来说势在必行。

最关键的是,郑鑫海这个人江湖气很重,这样的人优点是重情义讲义气,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做事不计后果。

杨瑞跟他也算“过命”的交情,他救过郑鑫海,而当初自己跟荆超第一次冲突的时候,他还专门让亮子来保护自己。

凭着这情分,很难让杨瑞继续看着他在灰色地带一直走下去。

所以,当说起合作的时候,杨瑞第一时间想到 ,就是差不多应该回来的郑鑫海。

当然,杨瑞也不是圣人。

不可能只是为了不让 郑鑫海继续混民间借贷而想把他拉出来。

最关键的,还是郑鑫海手里有大把的闲置资金。

或许那些钱做民间借贷不够看,抗风险能力很差,但如果拿来跟他一起做生意的话,至少在资金上杨瑞就不用担心了。

唯一的问题,是占股比例如何分配。

现在杨瑞手里也有百多万的闲置资金可以供他运作,但是想把这件事情做起来,这点钱是真的不够看。

之前跟蔡可聊天的时候,他也提过风投公司,只是蔡可对风投的感官并不好。

人家的目的是赚钱,投给你钱可以帮你发展,可一旦他们发现风险太高,必然会果断的撤资走人,绝对属于那种“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的典型。

但同样是投资,由老郑来这种问题就能避免,更何况,拉他进来也是帮他更快更好地转型。

“他能来?”

当苏晓听说杨瑞的人选是郑鑫海的时候,觉得有些不靠谱。

“他会来的。”

对此,杨瑞反而有着极大的信心。

这种信心,不是盲目的,他有他的理由和把握,他相信郑鑫海一定会听他的。

“怎么说?”

“环境会告诉他应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