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一反常态(1 / 1)

明末屠夫 兮非可 1956 字 5个月前

一支没有打旗号的军队,行进在通往桂林府的官道上。四五千人的队伍,拉得不是很长,但严整的队形,还是给这支军队增添了不少气势。在田地里劳作的百姓,见状纷纷远遁。

“指挥使,这些百姓,会不会去县城里报官?”一名千夫长问道。

马腾扫了一眼官道两旁的水田,嗓子有些沙哑,“只要不去他们村寨里劫掠,这些老百姓不会多事的。”

千夫长听了,表示信服地点了点头。

这名千夫长叫柳林,是何家冲扩军时期加入的,还算是虎山军中的老人。原本在柳林心中,自己这个顶头上司马腾,以下犯上、卖主求荣,其德行令他颇为不齿。但几个月相处下来,他却发现,这个马指挥使,不仅胆色过人,而且在治军练兵,甚至为人处世上,都很有章法。

每次下达重要命令,马指挥使都会面东而立,然后拿出杨炯的信笺,或者来先来一通“杨将军说了”。这般作派,令几个千夫长毫无办法,只得领命称是。这在柳林看来,就是典型的狐假虎威,但偏偏这一套很好使,自己还有其他千夫长,即便心里不情愿,但也完全找不到理由去抗拒。

除此之外,这个马指挥使还常常以东道主的名义,请几个千夫长进城吃吃喝喝,甚至狎妓赌博。几次下来,几个千夫长不说归心,但至少在酒桌上开始称兄道弟了,个别甚至拍胸脯说要唯指挥使马首是瞻。柳林不好酒,也不好赌,但冷眼旁观,对马指挥使的手段还是颇为佩服的。

见马腾如此答复,柳林便不再追问。

两人牵着马,跟着队伍往前赶,不时闲聊上几句。

柳林有些好奇,“指挥使,听说军中有风声,说守备大人要请旨远赴辽东,抵御东虏。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个事?”

这个消息,马腾自然是听过的。但马腾老于世故,知道自己还算是外人,一句话不谨慎,都很有可能就会被传到杨炯那里去。于是,他装作才听说的样子,“喔,还有这等事?”

柳林随口回道,“这都早就传开了。听说,广东都指挥使刘安战败后,投了咱们虎山军,现在是守备大人的幕僚。刘安就劝过守备大人,不要这么远去找仗打。”

马腾嘴角露出一股笑意,“那你怎么看?”

柳林竟然叹了口气,“怎么说呢,活着总比死了好!要说去打仗,我是不太乐意。但若是大当家带着我们去,我也没有啥怨言。大当家走到哪,我就跟到哪。”

马腾有些诧异。在他的心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是世袭的军将,对天文地理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从湖广到辽东,好几千里,劳师远征,胜算很渺茫。但眼前的柳林,好像并不是很惧怕,甚至有些认命的感觉。

马腾装作在感慨,“你们这些虎山军的老人,对守备大人,对大当家,的确忠心耿耿呀!”

柳林颇以为然,点头称是,“那是!大当家仁义哩!没有大当家,我现在还在挨饿咧!大当家就是我大哥哩!”

马腾心道:来了!又是这副肉麻的腔调!

果不其然,柳林接着说道,“我们大当家,不管是力气武艺,还是带兵打仗,那都没得说。对兄弟们仗义,更是没得说。每月的军饷,不仅给得足,还从不拖欠!就是死了残了的,那也是管到底,要么给抚恤,或是白养着,断没有抛弃兄弟们不管的……”

马腾虽然有些抵触这副肉麻的腔调,但对虎山军的这种做派,还是打心里认可和钦佩的。比起当初衡州卫来说,士卒的待遇更是天壤之别。但他毕竟不是普通士卒,而是干过千户官的人,自然明白维持这样的军饷待遇,将会带来何等沉重的负担,还有可能造成的巨大危机。

之前,马腾看得就很明白,虎山军不管是打永州,还是下岭南,归根结底,不是扩大地盘,而是被钱给逼的!

待柳林唠叨吹捧完,马腾说了一句,“大当家仁义,咱们做手下的,自然也不能是孬种。这回征兵抓丁,可是要按照大当家的意思来,全都得是彪悍精壮的山民猎户。这样才能不辜负大人的托付!”

柳林笃定地表态,“我定会听指挥使差遣,把这趟差事办好了!”

马腾看向柳林,点头肃然道,“柳千夫长,等过了兴安(今桂林兴安),你部作为前军,大军转向,直趋义宁(今桂林龙胜)。那里山多林密,老百姓多是山民猎户,是个好地方。若是行动迅捷,定能大有收获。”

柳林立马表示赞同,“指挥使这个主意好!那咱们要不要占了义宁县城?若是拿下县城,粮草辎重就不用担心了。”

马腾冷笑一声,“占是自然要占的!不光是粮草辎重的问题,还有大军的安全问题。不然兄弟们一直风餐露宿,万一沾染疫病怎么办?”

柳林大赞,“指挥使考虑得是!属下这就去安排夜不收,提前赶往义宁,以便摸清虚实。到时候,都不需要派兵进山搜索,打听清楚赶集的日子,直接封闭城门,一个个抓丁就行!”

马腾眼神热切地看了眼柳林,轻轻点了点头。

……

杨炯第一次见着秦诗欢,是当秦家护院时,一次当差偶然撞上的。第二次见着秦诗欢,是作为胜利者,在入城时见着了作为俘虏的秦知府。再度见到秦诗欢,自己和秦诗欢的关系,却又变了。

造化弄人!

杨炯有些不知怎么开口称呼,正不知所措时,一旁的秦光磊大咧咧地说道,“你个呆子女婿,也不知道见礼!”

其实,按照大明的法力,秦素素不过是杨炯的小妾,还轮不到秦诗欢来当这个丈人。不过,杨炯也不懂这里的弯弯绕绕,而且,他还是后世的心态。都睡了人家的女儿,怎么着都得低人一等。

于是,杨炯抛开造化弄人的感慨,伸手示意,朗声说道,“岳父请坐!”

秦诗欢面色平淡,瞥了一眼杨炯,依言坐下。秦光磊则是不需招呼,径直抽过一张椅子,一屁股坐了上去,嚷嚷道,“赶紧把你从福建弄来的好茶,给泡上!”

杨炯只得扭头对丫鬟说道,“去老夫人那里拿。就说是我前几日孝敬的那些茶叶!再送些点心来,叫后厨准备宴席。”

吩咐完待客的事,杨炯才坐下。

刚坐下,便听秦诗欢问道,“想必是大红袍吧?”

杨炯回道,“具体是什么茶叶,我也是不懂。不过这些茶叶,都是在郑芝龙的安海府邸里抄出来的。手下的兄弟们可能觉得是个好东西,便顺手带回来了!”

秦诗欢面露笑容,神情欢快,“哈哈哈!郑芝龙威震福建,想不到也会吃个大亏,连家都被抄了。哈哈哈!”

杨炯细细观察了,秦诗欢神情不像是在作伪。要么是站在秦素素的立场,以虎山军的战绩和收获为荣。要么,是站在文官的立场上,喜欢看到武夫吃瘪。

不过,杨炯都不在乎,只要不让秦素素和秦光磊夹在中间为难就好。

秦诗欢笑过后,继续说道,“郑芝龙控制海路,富可敌国,他府邸的东西,想必差不了,十之八九就是大红袍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可是贡品,名声显赫,但老夫生平却是未曾品过。没想到今日,倒是有机会见识一番喽!”

秦素素抿嘴笑道,“爹,女儿就怕上茶之后,不是大红袍,让爹失望呢!”

秦诗欢摇头笑道,“即便不是大红袍,也不枉此行。这郑芝龙家的茶,老夫还真没喝过哩!哈哈!”

杨炯脸上陪着笑了一会,然后直接问道,“岳父,这朝廷当日招抚郑芝龙,是个什么情形?”

听杨炯这么一问,秦诗欢脸上的笑容顿时敛去,深深吸了一口气,“当初招抚郑芝龙,朝中诸公意见不一,但终是允了。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利害得失,一时也难以定论。不过,此事为果,不为因!”

杨炯又道,“愿闻其详!还请岳父指点。”

秦诗欢捋了捋胡须,“……倭寇兴、海盗兴,既是朝廷武备不修的结果,也是海贸通商受阻的结果。商贸往来,本有流通兴业之利,但东南的士绅豪族,想着独霸商贸之利,便联络朝中官员,不断上书禁海,最终左右了国政。”

“……禁海,禁的不过是一般的市井百姓罢了。若果真是世代官宦豪族,地方上的知府知县,甚至是督抚,只会睁只眼闭只眼的。更何况,这些暗地里操持海贸的家族,多少会给地方大员一些分润的,依旧还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如此一来,禁海不过一纸空文罢了。非但如此,但凡朝廷权威有不及之处,定然会有其他势力取而代之。这郑芝龙虽然崭露头角,但终归不过是那些个东南豪族的看家护院罢了。”

杨炯笑了:这个厅级干部有货哩!

待秦诗欢说完,秦光磊接话了,“爹!你在家里,从来都不跟孩儿讲这些,就只会叫孩儿多读圣贤书!怎么一到你呆子女婿这里,就把什么都教给他了!我看你是偏心!”

面对秦光磊毫不礼貌的质疑和愤懑,秦诗欢竟然没有予以训斥。

一反常态地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