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以斗争求和平(1 / 1)

明末屠夫 兮非可 2029 字 5个月前

虽然还有很多军务要安排,可军议一开始就歪楼了,完全没法进行下去。大伙跑到大帐,就想发泄胜利的喜悦,好好说会话,吹吹自己的功劳,展望一下衣锦还乡的未来,顺便再探探杨炯的口风——衡州,回还是不回?

闪烁的烛光下,杨炯的脸庞明暗不定,但笑容就没散去过。这一仗,杨炯打心眼里,对大伙的表现很满意。先是长时间行军,从广东到福建,跟连绵的雨水和崎岖的山路作斗争。尔后,伏击作战,正面对决,一天干了两仗,可谓是充分发扬了虎山军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

有这样的队伍和兄弟,应该欢笑,必须灿烂!

走完了个人吹嘘和集体畅想的铺垫环节,便到试探提问的肉戏部分了。

胡素率先站了出来,小心翼翼问道,“将军,咱们什么时候拔营回衡州?”

此话一出,大帐里顿时安静下来。大伙甚至屏住了呼吸,都看向杨炯,眼神里有期待,有希冀,也有忐忑。全军上下,除了少数刚在广东收编的士卒,绝大多数都是湖广人士,出征半年多了,这仗也打累了,都想着回家。但是,大帐内不是指挥使,就是千夫长,眼光见识自然不同于一般的士卒,也知道大战刚结束,后续事情还有一大堆,像处置俘虏、谈判交涉、封赏功劳,等等,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弄清楚的。

所以,大伙虽然归心似箭,但也知道,很可能达不成心愿,既希望,又怕失望,怀着惴惴不安的情绪。

杨炯听了胡素的提问,脸上的笑容满面敛去,思忖了一会,然后缓缓点头,“明日拔营!”

众人顿时欣喜若狂,大帐内立马喧腾起来。只有刘子安皱着眉头,一脸苦色,等大伙安静一些后,站了起来,“将军,战后之事,千头万绪。明日拔营,是不是为时过早?”

众人听了,纷纷侧目,一脸不快。

胡素当即争辩道,“都打赢了,想拔营就拔营,难道郑家还能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刘子安不为所动,忧心忡忡看向杨炯,“将军,军务不可轻忽!此战,虽然大败郑家,攻破郑府,也俘获了大量郑军士卒,还逮住了郑芝鹏、郑鸿逵兄弟,但郑芝龙逃脱了!这不能说是全胜,好多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妥善处置!”

杨炯心里一喜,面上却毫无端倪,装作为难的样子,“老刘,你老于军务,经验丰富,见识深刻。有话你就直说,好好提点一下我们这些后辈!”

被杨炯夸奖了,刘子安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一些,但气势却更为坚决,“依我看,十日之后再拔营。这十日内,休整队伍,叙功封赏。于此同时,清点俘虏,派人与郑芝龙交涉,看看郑家是个什么章程?”

说到这里,刘子安一脸快意,“若郑芝龙这回认栽,愿意赎回俘虏,并赔款赎罪,那咱们就放过他们。要是郑芝龙不识时务,那咱们就把俘虏都给杀了,再一把火烧了郑府,让他知道,咱们虎山军不是好惹的,更让他在桑梓之地,把脸面丢尽!”

杨炯记得,当初在濠镜,刘子安还三番五次劝阻东征,言语中对郑芝龙的实力颇为畏惧。这一仗打赢了,他便画风来了个大转折,竟然要杀俘虏,还要烧了郑府。前后反差太过强烈,杨炯不得不感慨。

啧啧,果真,胜利才是鹰派他亲爹!

其他人听了,拿刀砍死刘子安的心思都有了。你这狗日的,你是广东人,回不回衡州,你自然无所谓,但我们都出来半年多了,家里现在啥样,都不知道。尤其是胡素,一想到,二丫的曲意逢迎和细皮嫩肉,瞪向刘子安的眼睛就直冒火。

尽管刘子安的说辞,对大伙急着回衡州是个巨大的阻碍,但听起来似乎句句在理,众人也不好再明目张胆去反驳,只得可怜兮兮看向杨炯。

他娘的,大当家才是最终拍板的,刘子安你这老狗说的不算!

杨炯装作没看到大伙的希冀,又对刘子安说道,“老刘,我说一下我的安排,有什么不对的,你再提意见。”

“人无信不立!这是基本理念,落实这个理念,得马上办两个事。其一,明日一早,全军拔营,回衡州。不回衡州,有一万个理由和考虑,但回衡州,是今日一战,已经昭告全军的。我杨炯,不能言而无信,说到就要做到。”

“其二,不杀俘虏。这是今日大战时,我们虎山军公开喊出的口号,咱们不能出尔反尔。虎山军,从来都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击败对手,不需要,也不屑于,去杀俘泄愤。不服,就再干嘛!”

“另外,关于下一步的安排。老刘,你留下与郑芝龙去交涉。我们的条件是,可以不要他们的赔款,但得保证以后公平做生意,不许耍花招。至于那些俘虏,拿钱来赎——普通士卒,一人十两;把总以上军官,一人五十两;至于郑芝鹏、郑鸿逵这两兄弟,一人一万两。”

“明日一早,咱们就出发,先把俘虏送回濠镜,到那里去建城。免费劳动力嘛,不用白不用。然后,全军北上回湖广,回衡州。”

杨炯话一落音,大伙再次喜笑颜开,闹腾起来。李文贵那厮,甚至举起了拳头,大喊道,“大当家威武!”弄得杨炯哭笑不得。

见杨炯决心已定,刘子安倒是没有再出言反对,只是提问道,“将军,若是郑芝龙一意孤行,不肯谈怎么办?”

杨炯一脸不屑,“那你就告诉他,若是他准备在海上当福建提督,那就随便他怎么折腾。若是想继续在福建当他的土皇帝,那就承认和接受现实——咱们虎山军随时可以扫荡福建,随时可以端了他的老窝。”

顿了一下,杨炯目光炯炯看向刘子安,郑重说道,“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老刘,你谈的时候,要硬起腰杆子,要相信咱们虎山军的实力,千万不能跪,不能软,更不能舔!明明白白,坦坦荡荡跟他谈——他们海上可以威胁濠镜,我们陆上可以威胁安海,谁也不怵谁!”

见杨炯说得郑重,刘子安一脸肃然地朝杨炯抱拳行礼,“将军且放心,属下一定不负重托。此战,我虎山军大获全胜,俘敌一万五千余众,还生擒了郑芝鹏、郑鸿逵等郑军头目,军威大盛,一时无两。我在交涉时,若是懦弱退缩,没有压迫住郑军,那岂不是辜负了将士们的战绩?!”

杨炯点点头。

……

众人走后,石三妹从屏风后走了出来。身上散发出沐浴后的清香,烛光下,艳丽的面庞上,明晃晃写着期待。见了杨炯,难得有些忸怩,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杨炯见状,装作没看到,而是对门口执勤的亲兵下令,“去,跟你们指挥使讲,从今日郑府抢来的财物中,弄些首饰和绸缎来。”

一听到首饰和绸缎,石三妹瞬间激动了,眼睛里尽是星星,急切地问道,“呆子,那些是给我的么?”

杨炯点点头,拿起案几上的文书,浏览起来。这是秀才紧急统计出来的,主要是己方的伤亡,还有斩获的首级,俘获的数量,以及从郑府劫掠的财物等等。因为时间太紧,秀才还特意注明,“是为粗略统计,明日再呈送详尽之报告”。

杨炯看着文书上写的,心情油然沉重起来。不管这一仗的意义如何,战果如何,却始终掩盖不了一个事实——胜利是虎山军将士,用性命和伤亡换来的!从伏击围杀,再到正面对决,这一仗打下来,虎山军将士的伤亡,总计有两千五百多人,光阵亡就有一千二百多人,此外,还有四百多重伤员,以及九百多轻伤。

在杨炯看来,以当下的医疗条件,即便在全军已经普及了高温和盐水消毒,但这四百多重伤,至少意味着,要再增加两百多的阵亡和两百多的残废。

再往下看,杨炯心里才稍微好受点。粗略统计,斩获郑军首级八千五百多颗(伏击围杀阶段),斩杀郑军两千二百余人,俘敌一万五千余人。对比双方的损失,统计所有的战果,这一仗,绝对是一场空前的大胜,一举摧毁了郑芝龙近年来对陆上力量的经营。

想到这里,杨炯嘴角浮上一缕戏谑——郑提督,辛辛苦苦好几年,一仗回到解放前!

没一会,杨真就带着几个亲兵,大包小包进了大帐,摆到案几上打开一看,全是些珠宝首饰和绫罗绸缎。即便是外行,也可以看出,这批珠宝和绸缎,无论是品相还是色泽,都是精心挑选过的。杨炯见了,目瞪口呆地看向杨真,心道怎么这么快就弄好了!

仿佛知道杨炯心里的疑问,杨真抱拳行礼,笑呵呵地说道,“将军,今日打下郑府,我就寻思琢磨了。将军为人慷慨,想必需要一些东西用来赏赐馈赠。所以,属下就自作主张,请刘子安帮忙,从中选取了一些好的,稀罕的。”

看着杨真谦卑奉承的笑脸,又转头看了看石三妹亮晶晶的眼睛,杨炯咽下了责备和推辞的话。

石三妹伸出白嫩修长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绸缎,然后一脸兴奋地看向杨炯,再次追问确认,“呆子,欸,将军,这些都是给我的么?”

杨炯迟疑了一下,瞥了一眼杨真。

杨真朝杨炯笑着点了点头。

杨炯放心了,故作慷慨道,“就知道你喜欢,我特意准备的。这些,都是给你的!嗯,有了这些绸缎,你可以好好置办几身衣裳了——最美的花骨朵,也得有好衣裳配!”

石三妹听了,不仅眼睛发亮,而且脸庞放光,拍手欢笑道,“呆子,我现在信了——你是对我好的!”

杨炯听了,苦笑着摇了摇头,挥手示意杨真等人离去,然后继续浏览起手中的文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