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鱼水情(1 / 1)

明末屠夫 兮非可 2237 字 5个月前

匆匆吃过午饭,杨炯便向杨西施辞行。

杨西施坚持要把杨炯送到门口,然后说道,“炯儿,万事小心!战阵之上,可不得随意。不管战事如何,都记得要派人回来报信,家里也好放心些。”

惠姑拿出了一个包袱,递给杨炯,低头嗫嚅,“里面有些干粮和衣物,你饿了要记得吃呀。过几日,我再给你捎些过去。”

杨炯郑重接过,又点了点头。

秦素素也递过一个包袱,含泪说道,“相公,可是要小心!”

杨炯只得也接过,也点了点头。

别过家里的女人,杨炯直奔城北大营。出征的队伍已经准备好了,都在大营门口列队,等待着开拔的命令。杨炯扫了一眼大伙,大多神色平静中略带兴奋紧张,一派战前独有的氛围。

杨炯纵马在阵前跑了一个来回,然后大声吼道,“常宁县城被围。咱们这一趟,是要去救援咱们自己的兄弟。大伙都准备好没?”

沉默片刻后,队伍里立刻传来声势震天的回应,大伙齐声高呼,“大当家!大当家!大当家!”

从虎头山十几个人,到如今的三万多人,都是大当家带着大伙,一步步走到了现在。在虎头山,大伙都认为,这世上,就没有大当家干不成的事。在他们心目中,杨炯已然是半神仙式的人物了。

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一伙苗民,拿着柴刀,扛着锄头,怎么抵得住虎山军,而且,这次还是大当家亲自带队救援。大伙尽情呼喊,用呼喊宣泄心中的荣誉感和战前的紧张感。

杨炯让亲兵把各千夫长和百夫长叫到马前,开始安排行军事宜。

“亲兵队,派出一个百人队,担任斥候和先遣,距离本部约两里左右,遇有情况,及时通报本部,不要擅自出击。”

“两个千夫长,你们安排好顺序,按照一个刀盾兵百人队后面跟着一个弓箭兵百人队的次序,交替间隔着行军,遇到突袭便于相互掩护。”

“我带两个亲兵队在队伍的中央部位,一个亲兵队在队伍最后行进,担任整个行军序列的后卫。”

“行军过程中,不许解甲,保持好队形和戒备状态,时刻要有敌情意识。每走十里路左右,要组织一次休息,避免过度消耗体力。告诉大伙,要做好连夜行军的准备,下半夜会组织几个时辰的宿营,明早再继续向县城进发。”

“救兵如救火,咱们不仅要快,而且要安全达到,还不能让体力过于消耗。”

吩咐一番,杨炯便挥手示意开拔。

……

今早以来,苗民的攻城一波比一波凶,几乎就没有半刻的消停。周威带着两个十人队,还有十几个人高马大的民壮,充当着整个城防的预备队和救火队。拄着手里的长柄大斧,周威大口大口喘着气,眼神有些空洞地看着城下不远处跑动的苗民,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救场了。

在周威看来,苗民的攻城虽然动作生疏,既无犀利的攻城器械,各个方向也没有配合好,更没有弓箭支援压制,但就是胜在人多,成千上万的,而且还不怕死。不管是石头,檑木,还是烫水,从城楼上,从云梯上,掉下去一个,就会又有一个拎着柴刀,吆喝着,叫喊着,毫不犹豫地顶上来。在周威从贼吃粮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勇敢,最血性,最不怕死的敌人了。

某些时刻,周威甚至会想,若是湘江一战,衡州卫有这般的勇敢血性,恐怕整个虎山军都会葬身湘江河畔了。但同时,周威也自嘲地想着,当日没死在湘江河畔,今日可能也会在这小小的县城,把性命给交代出去了。

这时,又一个兄弟气喘吁吁跑过来禀告,“百夫长,东边城墙,已经有苗民上墙了,我们十夫长让我过来求援。”

周威听罢,二话不说,咬紧牙关,扛起斧头就朝东城墙跑去。哪怕双脚跟灌了铅似的,哪怕觉得肩上的斧头有如千钧,周威也不敢有丝毫的迟疑怠慢。经历过攻打衡山县城和衡州府城,周威知道,一旦让敌人攻上城头并且站稳脚跟,他们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生力军的补充,破城就是迟早的事了。所以,宁可倒在增援的路上,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城破。

……

杨炯牵着马,一脚深,一脚浅,跟着队伍行进。上次湘江之战,缴获的衡州卫的二十多匹战马,立马成了整个虎头山的宝贝,大伙都流口水。有人建议给每个千夫长配一匹,却被杨炯给否决了。

在杨炯看来,把战马作为一种彰显身份的代步工具,这在缺乏战马的湖广地区,实在是暴殄天物了。想着有机会能够运用骑兵进行集中突击,杨炯便把这二十多匹马都拨给亲兵队,而且还是集中放在一个百人队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湘江之战后,杨炯便让他们开始练习骑术,就是为以后大规模组建骑兵做准备。

杨炯牵着的是一匹毛色纯黑发亮的高头大马,取名叫黑风,它的前主人就是衡州卫袁明和指挥使。虽说袁指挥使武技乏善可陈,但相马的眼光却很独到。在城北大营时,只有是有时间,杨炯每天傍晚都会亲自去湘江河畔饮马。一路上,黑风无论是速度还是耐力,都让杨炯很满意,甚至在心里默默感激已经阵亡的袁指挥使。

黑风性情温顺,不怎么挑食,不需要专门喂粮食,只要有青草和干净的水就行。出于对黑风的喜欢和珍惜,杨炯平时都是坚持亲自喂马饮马,有时间的话,还会把黑风牵到湘江河里,好好给它洗刷一番。半个月下来,杨炯和黑风已经建立了初步的默契。

一路上,黑风时不时蹭一下杨炯,还往他身上呼呼吹气。杨炯只得也时不时抚摸一下黑风的脖子,以回应这份亲热。不过久了以后,杨炯便明白过来,黑风这是示意自己上马骑行。

又给黑风喂了一个饭团,还摸了摸它的鼻子,算是表达对这番好意的感谢。不过,黑风的这番好意,杨炯只能心领,不能接受。每一匹战马都非常宝贵,尤其在现阶段的虎头山,更是不能有丝毫浪费或伤害马力的行为。

一路行军,平静如水,没发生过什么情况。担任前哨的亲兵队,虽然时不时派人通报路况,但就是没有敌情。杨炯也不作多想,因为从周威派人请援所报告的情况来看,这次苗民之乱,既十分蹊跷,又十分突然。

根据直觉,杨炯隐隐觉得,这可能就是一次单纯的报复行动。

至于为什么报复,而且还选择攻打县城的方式,这里面可能还有许多不曾掌握的信息或者秘密。

杨炯带着队伍,急而不赶,沿着官道向常宁县城正常进发。行至半夜,在距离县城还有十余里的一个小山村附近停了下来。拒绝了兄弟们进村宿营的建议,杨炯下令就在村外露营。

盛夏还未过去,夜里虽然气温开始渐渐凉了下来,但队伍上都是年轻后生,这点风寒应该还是能顶住的。就着亲兵打的火把,杨炯在村外走了一圈,便定下了各个百人队的宿营位置,还有外围的警戒勤务。哪怕可能只有短短几个时辰的休息,而且从前期行军的情况看,苗民应该还没有围点打援的计划和准备,但警戒勤务是一支武装集团的标志动作和习惯养成,只能坚持保持,不能自作聪明率性而为。

安排好宿营的各项事情,杨炯便在亲兵队的宿营位置,找了一块平地,偎依着黑风就躺下了。黑风身上热乎乎的,杨炯背靠着黑风的肚子,完全感受不到寒意,舒舒服服地,很快便入睡了。在入睡之前,杨炯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唉,还少干了一个事——没有调制宿营配置要图哩!

……

清晨,杨炯被亲兵给推醒了。虽然没睡够,却也不好生气,因为知道自己嗜睡,所以平素里,杨炯都是让亲兵叫醒自己。杨炯睡眼蒙眬地站起来,伸了伸懒腰,正准备叫亲兵去弄点洗漱的水来,却发现自己周围站了好几个陌生人,而且都是老人,有的还拎着篮子,背着框子。

纳闷不解间,亲兵开口介绍了,“大当家,这些都是这个村子里的长者,他们非要过来拜见你!”

杨炯按捺住疑惑,抱拳问候,“老人家,你们有什么事?”

一个头发胡须雪白的老者上前半步,躬身行礼,“大当家,你们宁可在野地里露宿,也不进村。老汉我活了一把年纪了,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等事情,这般做派,也从未听过有这等秋毫无犯,怜惜百姓之举呀!”

杨炯连忙拱手回道,“不敢当,不敢当!老人家谬赞了!”

老者摆了摆手,又问道,“就是你们打下衡州城的吧?”

杨炯听了,尴尬一笑,“嗯,就是我们打下的。我们就是老百姓说的虎山贼。”

几个老汉听了杨炯的这个回答,相互看了看,神情有些诡异。刚才说话的老者,又连连摆手,还一本正经说道,“如此秋毫无犯,爱护百姓,怎可称之是贼?!世间怎会有如此贼寇,都是瞎说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为实哩!”

杨炯不想这些老者多想,甚至害怕,便跟着点头称是。

老者最后又说道,“大当家,你们不进村,不扰民,堪称仁义无双哩!乡亲们都是感恩戴德,这不,村里每家每户,都凑了些东西,一定要送给你们,就是想聊表心意。还望你们一定要收下。”

说完,几个老者一脸希冀地望向杨炯。

到了此刻,杨炯心中已是了然。这些老者,其实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这伙人的身份,开场白其实是在给自己戴高帽子,过来送东西也是一种试探。说到底,还是担心自己会进村烧杀劫掠。

看着眼前一帮垂垂老矣的长者,还有他们希冀的目光中所透露出来的担忧与祈求,杨炯只得牺牲自己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这些框子篮子里装的东西,是他们全村人的希望,不收下,乡亲们是不会安心的。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隐形的契约。

杨炯抱拳高举,故作欣喜,大声说道,“那小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也请各位老人家放心,我们虎山军,向来行事有度,绝不乱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哩!”

几个老者也跟着抱拳致敬,连连称是。

领头的老者还大声说道,“说得好,说得好!大当家好一副仁义心肠,以后必成大器,必定妻妾成群,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哩!”

杨炯呵呵一笑,回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世事洞明,人情通达,不愧是村里的长者智者呀!”

正一团和气间,远处跑来一个亲兵,边跑边喊,“大当家,大当家,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