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舍私利,推广曲辕犁(1 / 1)

刘协很是赞赏周忠配合的态度,他取出一张蔡侯纸,上面用炭笔画着曲辕犁。

他指着画说道:“昨日朕蒙天恩,梦中偶得此物之形,据说有利于耕种。朕已命人打造,待器成之日,朕会召人共同验证,此物若真利于耕种,大司农当于春耕前推行全国,可否?”

起初,刘协想推行专利法令,严禁他人仿制曲辕犁,以实行专利售卖制度,增加内库财源。

思虑良久之后,他颓然放弃这个念头。

他,刘协,是富有一国的君主。

若是不思为民谋利,反欲以专利法令限制天下人,延缓曲辕犁的推广速度,使民不能得其利,他还有何脸面谈爱民之言?

如此,他方下定决心,将曲辕犁的制作方法无偿公布,他只取犁铲之利。当然,该出售成品,还是要出售。

贫苦之人完全可以简易取材制作木制主体,只需购买犁铲组装即可。如此,曲辕犁才能真正为民所用。

周忠盯着图形看了许久,默默在心中测算,发现这个所谓的新式耕具,相比耒耜,似乎用处更大。

他小心问道:“此物何名?”

刘协笑道:“曲辕犁。”

周忠观图之形,默念其名,觉得名如其形,形如其名,相得益彰,可谓是朗朗上口,简单易记。

他正在想,如此神物,为何会出现在刘协的梦中时,却听刘协冷不丁问道:“听闻周家大郎被董卓所害?”

周忠闻言,瞬时惊出一身冷汗,他战战兢兢道:“臣属实不知。”

这件事,可以说是他心中难以磨灭的痛。

儿子周晖,曾为洛阳令,辞官归乡,好宾客,出入车乘上百辆,排场很大,豪气十足。当然,作为庐江望族,他确实有这个资本。

汉灵帝驾崩后,周晖听闻京城局势不稳,遂带人到京城保护父亲周忠。后来董卓入京,派兵将周晖等人劫杀。

老而失子,何其恸心!

刘协伸手托住周忠的双臂道:“大司农丧子之痛,朕心有戚戚然啊!”

周忠自是不会自作多情,认为刘协是因为他爱子之死感到悲戚。他能想到的便是,刘辩数月不见踪迹,早有人传言,他被董卓杀害。

想来,刘协是因为周忠的丧子之痛,想到了他的丧兄之痛。同病相怜之下,才有所谓的心有戚戚然。

想到这里,周忠感觉自己跟刘协有着天然的同盟基础。

刘协再次问道:“周家从子年方几何?”

周忠只觉刘协的思路跳跃太大,他都有些跟不上节奏了。刚才还在说大郎,这会儿又转到从子身上。

他恭敬地答道:“从子周瑜,年逾十五。”

刘协默然片刻,朗声道:“朕欲从世家子中挑选侍读,特闻庐江周氏乃当地名望,家教谨严,当为首选。故朕欲诏周瑜进宫侍读。”

周忠闻言,大喜过望。若是以往,他肯定会婉拒。可是,身前这位皇帝,可是兵围太尉府,逼迫董卓交出兵权之人。

更何况,天授刘协耕作之器,以利万民。可谓是天命昭昭,帝命煌煌。

今上刘协既然向庐江周氏释放善意,他又岂能再装糊涂。因此他拜谢道:“陛下厚重周氏,臣自当誓死报效皇恩。”

刘协轻出了口长气,伸手扶起周忠道:“周卿乃国之股肱,朕信重而倚之,乃是理所当然。”

两人商议片刻,周忠这才满脸喜色地离开宣室殿。

穆顺站在殿外,看着离开大殿的周忠,心中对刘协的敬仰之情愈发深厚。

因为他发现,不论哪个臣子跟陛下密谈,几乎个个都是开心离去。哪怕是冷面的杨琦,离去的时候,嘴角都似乎带着笑。

这样具有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的皇帝,他又岂能不效忠!

想着三日后就能看到周瑜,刘协不禁放声大笑。他又得一臂助矣!

在刘协看来,只需要三、五年时间,那夷州和朱崖洲,必将纳入大汉疆域。周瑜是领军出征的不二人选。

至于如何治理,他决定设郡而非设州。只是这个郡,不同于其他郡县,一应经济事务,将由刘协直管。

在很多朝臣眼中,朱崖洲偏远荒僻,治理成本高,收益小,所以才有得而后舍之举。

而他刘协,将会选用贤才治理夷州和朱崖洲,争取在三五年内,初见成效。十年内,让两地成为富饶之郡。

更重要的是,他将用夷州和朱崖洲的发展,告诉朝臣:大汉的土地不仅没有一处是多余的,也没有一处是无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再呼吁世家大族和他一起远征高句丽和夫余等地,攻城略地,占领并开发这片富饶而肥美的土地。

只要世家大族能跟着他吃肉,他相信,二十年内不会有人再生叛乱之心。甚至只要他还活着,就能震慑那些豪强士族。

当那些豪门士族贪婪的目光纷纷向外看时,他会沉下心来搞好内政,如整顿吏治,惩治不法豪强,打击土地兼并、人口买卖等现象。

他会用温水煮青蛙的模式,让那些豪门士族明白,顽固对抗的结果,只能是身死族灭。唯有听话,才能获益。

待天下平定后,他会逐步取消人头税。

如口赋,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起征年龄为七岁,每人每年二十钱。

当然也并非固定不变,如汉武帝因对匈奴用兵,将之提前到三岁,汉元帝时方才改回七岁。而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口赋一度自一岁起征。

最重要的是,口赋不归朝廷,而是皇帝私人的收入,所以刘协会先取消对朝廷财政影响最小的口赋。

至于更赋和算赋,刘协打算等到朝廷财政充盈时再颁令取消。

正所谓恩不可一日用尽,罚不可独断专行。恩威并施,方为王道。

他相信,朝中遗贤甚多,若是都能发掘,想必大汉朝定能蒸蒸日上。

美好的未来和期待,以及即将得到良将周瑜的兴奋感,使他忘却了疲累。

简单吃过膳食,他松活松活筋骨,缓步走出宣室殿,乘坐御撵从东明门出宫,然后从正门进入永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