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种菜(1 / 1)

早饭过后。

李红兵躺在摇椅里享受春日暖暖阳光,呼吸大自然清新空气,比起城市的快节奏和压抑生活,农村就是这么轻松自在。

四个小狼犬也不知跑哪浪去了。

洗完碗的傻娃提着用防雨布做的袋子,走到摇椅旁打开。

“太爷,菜苗烧黄了。”

嗯!

李红兵侧头看了眼,想起这是买兰花时,顺手买的蔬菜苗,装在防水布里捂了一个晚上,现在都捂变色了。

“傻娃,你会种菜吗?”

“会。”

李红兵从摇椅里起身,反正没事干,傻娃又把菜园都翻好了,不种又会长满杂草,天天吃肉也不是事。

“走,今天把菜苗都种上。”

虽说是从农村出去的,李红兵还真没种过地,既然回农村生活,不会种地传出去还不被人笑话。

前院菜地有一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相当于一个半篮球场。

种菜傻娃是主力,负责把菜苗分类择开,李红兵撑破天算个打杂,归拢土壤,用锄头把大块泥土拍碎,挑出石头。

“太爷,菜陇地要直。”

“太爷,歪了。”

“太爷,那边犁过了。”

“太爷,…”

……

太爷太爷太爷,太爷不种了行不行。

一声声提醒下,李红兵怒了,直接把锄头丢到地上。

傻娃吓的手脚无措,眼中带着惶恐的看向李红兵,不知道太爷为什么生气。

见到这一幕。

李红兵暗暗责备自己,没事发什么脾气,本来就做的不好,还不能让别人说,看把傻娃吓的。

“傻娃,对不起,太爷不该冲你发脾气,你来教太爷怎么种菜。”

噢!

傻娃畏畏缩缩的走到菜陇,举起锄头上下翻飞,没一会就挖出一条笔直菜地。

漂亮!

菜陇规规整整,笔直一条线,像是用尺子量过。

而自己挖的歪歪扭扭,跟猪拱过一样。

李红兵羞愧的捡起锄头,修正自己那块菜陇地。

边挖边请教。

终于,一块还算像样的菜陇地成形。

傻娃憨厚的举起大拇指,夸挖的好。

能被傻娃夸奖,李红兵看着自己亲手挖出来的菜地,骄傲感油然而生。

很快。

两人把菜园挖出一条条菜陇地。

就等把菜苗种下去。

傻娃拿着菜苗,眉头皱成川字,在他看来这些菜苗没必要种,都蔫黄了,种下去太阳一晒全都活不成。

“怎么了?”兴致盎然的李红兵问道。

“种不活,捂一夜,都烧死了。”

“怎么可能种不活。”不信邪的李红兵接过一根菜苗,没等种下去,菜苗在手中断成两半,断口烂出黄水。

这!

李红兵傻眼。

这么多菜苗全都浪费,要不再去镇上买一批。

就在这时。

院门外响起狼犬们嗷呜嗷呜叫声,紧接着小家伙们浑身沾满草屑跑进门,见到到李红兵颠颠跑到脚边呜呜撒娇。

对了!

咱有自然之心,既然对动物管用,那植物也跑不了。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红兵将本源之力投入那些蔫黄的菜苗上,每根菜苗分的不多,只有发丝那么一点点。

很快。

原本蔫黄的菜苗,获得本源之力后,李红兵能感受到它们散发出快乐情绪。

那是来自生命的雀跃。

……

菜苗重获新生。

李红兵在菜地挖出一个小坑,埋下一棵菜苗,冲着连连摇头的傻娃招手。

“可以种,都能活,太爷不骗人。”

说完埋头挖坑种菜。

四条小狼犬歪起小脑袋,看了一会李红兵挖坑的动作,颠颠跑进菜地,两個前腿乱刨,一个标准土坑出现。

嗷呜!嗷呜!

小狼犬们发出呜呜叫声,李红兵看了一眼,竖起大拇指。

“好样的,中午加肉。”

呜呜!

听到加肉,小狼犬们刨的更欢了,傻娃也有了动力,把菜苗分类种进土坑里。

时间推移。

整片菜地种满菜苗,李红兵打开感知,菜苗们散发出的生命雀跃,让他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每一个毛孔都为之舒张。

这就是拥有自然之心的德鲁伊。

哗啦!

一阵水声把他惊醒。

扭头望去,傻娃提着水桶,给菜苗浇水。

李红兵加入浇水队伍,顺便把那丛草兰花种在菜园边上,送出一些本源之力。

至于小狼犬们,转个身的功夫,又不知跑到哪里去浪了。

……

午饭过后。

搞定菜园,李红兵开始对池塘下手。

反正都是要收拾,不如趁现在有时间,一次全都搞好。

清池塘是个大工程。

首先要把池塘腐烂树叶捞出来,然后放水清理淤泥,修整池塘,最后重新放水。

看似就几个步骤。

实际干起来两人还真有点吃力。

老宅池塘是用石条砌成的,二十多年没有清理,积累厚厚的淤泥腐叶,稍微用铁锹挖一下,马上泛起无数腐臭气泡,熏的眼睛发酸。

只能先放水,把水放干后再用太阳晒塘,等淤泥腐叶晒干了,才容易清理。

不过,放水也是麻烦事,老宅门前水渠早已被淤泥和杂草堵死,都成平地了,如果不疏通的话,到了雨水季,前院种的菜都会遭殃。

问题来了,这条水渠一直延伸到后院山坳,要疏通的话整条水渠都要清理。

疏通水渠,那就要清理后院水渠。

让傻娃一个人干,没个把星期干不完。

只能找帮手了。

李红兵走进堂屋,拿一条红梅烟装在身上,吹一声口哨。

四只小狼犬欢快的跑到身边。

“走,我们到村里请人。”

……

林区经历过三次人口迁徙。

第一次是林区划为植物保护区,取消国营林场,导致大量依附林场生活的村民失业,重新拾起锄头,当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或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

第二次退耕还林,各个村镇将开荒土地退还林区。

有些村庄还好,本就有自留地,勉强能自给自足,有些村庄则在保护区内,直接取消村级行政,全村搬迁出林区。

草沟村位于林区边缘,本就是高海拔村庄,交出开荒地后,可耕种土地只剩山坡地,土壤薄,土力差,勉强能种些玉米、土豆、红薯之类的粗粮。

第三次封山育林,把林区内村镇有计划进行搬迁,愿意搬迁的村民,会重新安置住房、土地,按家庭人数给予搬迁补贴。

三次迁徙,让人口本就不多的林区变的更加荒凉,但还是有一部分村民宁愿忍受生活贫困,也不愿离开生养的土地,直至埋葬在这片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