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李爱国的意外发现(1 / 1)

第072章

路顺风非常清楚,生产队的社员会耍点小聪明,在重量上面做点小手脚,要知道秸秆是吸水性很大的东西,湿和干是两个概念。

所以从第一开始,路顺风就堵死了其他生产队想要动手段的可能,潮湿的不要,腐烂发霉的不要,发黑的同样不要。

每个生产队为同一批次抽检,只要发现一次不合格,整批次全部不收,从哪里拉过来,就从哪儿拉回去。

经过半个小时的抽检,路顺风将赵庄生产队送来的六车秸秆检查完毕,并且制定好了检测标准,这一次赵庄生产队确实是耍了小手段,在外面装着正常的麦秸秆,里面却装着可以滴水的麦糠。

“你们这些都不合格,我们不收!”

“就这一车不合格,这五车都是好的!”

“有一句话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路顺风向赵庄生产队的社员解释道:“这些秸秆都是制成饲料喂猪的,这个白毛猪不像黑毛猪,白毛猪娇贵,但凡吃了这种发霉的秸秆,就会拉肚子,轻则掉膘,重则丧命!”

“路顺风同志,咱们打个商量!给我们一個机会,我们也是不知道!”

路顺风道:“这事没得商量,你们也可以打听打听,我们养殖猪可是前前后后有一百多头猪出了问题,你们想想,一百多头猪值多少钱,你们这些秸秆才值几个钱?”

路顺风吩咐饲料场这边的几名社员:“你们收秸秆的时候,一个人负责一个区域,谁出了问题就处理谁!”

“好的路厂长!”

沈陆军开始认真起来。

养殖场这边开始收秸秆,沈家庄生产队就开始热闹起来,每天都会有大量运输秸秆的车队来到饲料场这边,通过交易,他们会拉走换来的生物发酵饲料。

自从赵庄生产队被退货以后,陆续还检查出好几个生产队在秸秆中加塞,妄图鱼目混珠,只不过,他们想要搞猫腻并不容易。

因为交易过程中,却不会像后世那种直接整车过秤,而是采取一个树立的三脚架,上面吊着一根可以载重两百斤的大秤。

大秤挂着一个大筐子,每一次只能称重二百斤,所以试图加塞就不容易了,在称重过程中发现问题,整批全部退掉。

结果,如此几次之后,这种情况就少了很多。

可问题是,由于交易速度太慢,结果饲料场外面的空地上,排起了长队。

饲料场和养殖场这边一边生产,一边扩建,动用了大量的人手,这些排队前来送秸秆的其他生产队社员,也趁机搭把手,想着提前换饲料。

路顺风看到这个局面道:“咱们得提前做好准备!”

沈继武问道:“什么准备?”

“要在饲料场外面建几间临时房子,现在天气热,他们可以在外面随便找着树荫下乘凉,入秋以后就是冬天,天气就会越来越冷,咱们也不能看着人家受冻!”

沈继武点点头道:“顺风,还是你想得远!”

现在沈家庄生产队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挖的发酵池也越来越多,这些挖出来的土,最开始的时候,就制成了土坯砖,用来垒饲料场的外墙。

可是随着发酵池越挖越多,土也越来越多,特别是秸秆运输量增大,原本饲料场外面的那条小路,就成了交通难题。

沈继武询问路顺风道:“这该怎么办?”

“把路扩宽吧!”

路顺风指着这条路道:“以后咱们的饲料场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大,将来产能有可能突破五万吨,甚至十万吨,甚至是三十万吨,将来这些通过的车,也会变成汽车,修路是必然的,不如提前修!”

很快,修路就成了沈家庄生产队的日程,这可是沈家庄生产队全体社员一起上阵,男女老少,除了走不动路的,或者是七八岁的孩子,甚至连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也一起过来干活。

整个沈家庄生产队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挖发酵池的挖发酵池,修猪舍的修猪舍,烧砖的持续烧砖,修路的修路。

当然,沈家庄的变化也是巨大的,除了村口小屯河河畔的农研所,以及养殖场、饲料场之外,还有就是原本坑坑洼洼的路面,铺满了砂石,或者是烧砖后形成的废渣,总之,路面变得平整了许多。

因为换饲料的生意,其他生产队来沈家庄生产队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看着沈家庄生产队不仅仅家家户户安装电灯,听到使用电灯不要电费的时候,这些外生产队的社员就不淡定了。

更让他们不淡定的还在后面,这次受灾,他们各个生产队几乎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甚至不足三分之一的粮食,而沈家庄生产队不仅粮食没有少,反而比去年还多。

在看到沈家庄生产队庞大的养殖场,听说那里养一万多头猪,平均每个人将近五头,他们就更加羡慕了。

这让沈家庄生产队的社员感觉非常自豪,不仅走路带着风,头也高高扬起,有点鼻孔朝天的架势。

李爱国看着沈家庄生产队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因为推广任务成功超额完成,他将获得学院的奖励,此时的他,心情也相当不错。

虽然一辆车的秸秆换不了多少饲料,可问题是,这些秸秆对于其他生产队来说,这些秸秆儿要么喂生产队的大牲口,要么只能分给社员们当柴火烧。

问题是大牲口又能吃多少,在人的口粮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谁还在乎大牲口有没有吃的?除了烧火做饭,也没其他用处,当然,烧火做饭也用不了那么多,用来喂猪,这些饲料比用粮食喂猪的效果还好。

拿秸秆换饲料,可以说是变废为宝,也可以说是双赢。

李爱国吃过晚饭,就习惯性地出来散散步,在短短十数分钟的时候,他粗略估计就看到三十多辆骡马的大车进入饲料场。

沈家庄生产队的变化,是路顺风,也是因为李爱国,这让他的心情相当不错,就在李爱国准备返回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一块玉米地。

玉米地对于李爱国而言,并不稀罕,整个沈家庄生产队种了一千五百余亩,可以说玉米随处可见,因为玉米秸秆中含有糖分,这是制造发酵饲料的最好原料,其次是大豆秸秆,麦秸秆效果最差。

这都是经过实验的,有科学依据。

可问题是,李爱国发现这块玉米地的玉米苗,明显比其他玉米地的间距更大,但是长势却更好,至少要比其他玉米地明显粗壮三分之一还要多。

这个情况就吸引了李爱国的注意。

李爱国看着不远处走来一名社员,就上前问道:“这块地是怎么回事?”

社员也认识李爱国,就解释道:“这块地是路顺风同志的实验地,他说要搞什么科学种田……”

社员虽然对路顺风比较尊重,可是依旧不看好路顺风种地,他和其他社员一样,认为路顺风就应该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养殖场上,最好多养猪,养个几万头,到时候,他们每个社员可以分上几百上千块钱。

偏偏路顺风不知天高地厚,居然要种地。

可是路顺风也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懂什么种地?种的玉米不及其他地里玉米苗的三分之一,同样长一个玉米棒子,三个总比一个好。

李爱国却不这样看,他似乎隐隐明白了路顺风的用意。

学者和专家,对于农民技术方面话语权其实并不大,这也是白毛猪推广难度大的真正原因,要不然将近二十年没有全面推广,就是根本原因。

李爱国也知道科学种植的原理,一般来说,植株间距保持在三十至四十厘米左右比较合适。

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光照不足,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适当的间距有利于叶片展开和通风,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可问题是,这个道理是道理,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你说了他也不听,这才最要命。

因为这个时代,农民的地位是真高,社会风气也好,农民不愿意,谁也没有办法下强迫他们。

科学种田现在还是一个新鲜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