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夫子入京(1 / 1)

一艘商船在运河之中缓缓行走,商船不大,在运河之上,这样的船只也不知道有多少,显得极为普通,商船之中,一个中年人相貌儒雅,正临窗而坐,手上拿着一本书,旁边茶几之上,一杯清茶茶香四溢,优哉游哉,一副悠闲的模样。

“夫子。”外面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就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黑色劲装,行动干净利落,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一张纸条。

“李聂,在我这里还习惯吗?”闻夫子接过纸条,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一样,心中一阵感叹,昔日陇西李氏的子弟,是何等的桀骜不驯,可是现在却老老实实的为了生存而奔走,让人感叹。

“熟悉之后就习惯了。”李聂苦笑道:“国破家亡,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在乎那个呢?跟在夫子身边,最起码是在中原,不像其他的兄弟们,有的人在西北荒漠之中,有的人还在东北苦寒之地,甚至有的人,去了势,连一个正常人都做不了。”

陇西李氏为了报仇,已经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了,偌大的陇西李氏已经分散开来,陇西故地已经找不到李氏的任何人了,谁也不知道李氏的所在,数百年的世家大族能量还是可以的,在全国各地也不知道隐藏了多少力量。

“放心,世家大族的力量不是李贼可以比拟的。”闻夫子双目中寒光闪烁,冷哼道:“可惜了,杨广此人杀戮过多,不然的话,我们也能找到不少杨氏的人帮助我们的,现在也不会只有我们孤军奋战了。”

“夫子,这是西北那边?”李聂看着闻夫子手中的纸条,十分关心的问道。

“柴绍去了西北,代表的是统叶户可汗,想与我们结盟。”闻夫子眉宇之间多了一些凝重,说道:“统叶户可汗在李贼那里吃了暗亏,草原一片混乱,他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对付李贼,只能是借我们之手,让李贼无暇顾及草原。说到底,我们就是别人手中的一柄利剑,不得不做的一柄利剑。”

闻夫子一下子就看出了统叶户可汗心中所想,却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谁让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力量悬殊呢!不答应对方的兵锋就会杀入西北,苟延残喘的李唐残余势力必定会面临灭顶之灾,根本就不能抵挡西突厥的进攻。

“这些该死的突厥人,迟早有一天,我会率领千军万马杀入草原,将这些人斩草除根。”李聂双目中闪烁着一道寒光,虽然他很讨厌李煜,但对于突厥人同样是讨厌的很,当初若不是突厥人,或许局势不会变成眼下的模样,李唐或许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眼下,我们不得不从,否则的话,突厥人的兵马就会杀来,我们不但复国无望,最后还会被对方所灭。这个责任不是我们能承担的。”闻夫子摇摇头,说道:“就算是暂时忍耐一下,也是值得的。而且,我们本身就是要进攻中原的,这个时候,骚扰李贼西北边疆,也是可以的。只要对方支援我们骑兵,支援我们人口,毕竟在草原上,还是有不少汉人的,统叶户可汗需要统一草原,我们就找他要战马,要人口。”

闻夫子从一边几案上取过纸笔,在上面写了起来,然后卷成纸条,递给李聂,说道:“快些派人送到西北去。这是我们的一个机会。突厥人不过是一群愚蠢之人,在草原上战场上,我们或许要差一些,但在计谋上,突厥人拍马也不是我们的对手。等到我们击败了李贼,再来收拾突厥人也不迟。”

“夫子所言甚是,现在我们需要的就是击败李贼,只要杀了李贼,我们就能拥护太子即位了。”李聂双目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望着夫子说道:“夫子,不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是不是进入燕京皇宫了,只要进入其中,我们就有机会击杀李贼了。”

“李贼奸诈,除掉国宴,其他的时候,都是在嫔妃那里吃饭,想要毒杀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刺杀,就更不要想了,此人武艺高强,当世无人能挡。”闻夫子双目中充斥着不甘,他比任何人都想杀了对方,可惜的是,现在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只要寻找,总是能找到机会的。”李聂大声说道。

“燕京那边安排好了吗?”闻夫子有些担心。

“已经安排好了,只是夫子,燕京多是关中世家聚集的地方,您这个时候去,若是出了什么意外,那当如何是好?我都听说燕京的世家大族们府上都是与凤卫,一旦这些凤卫查找出夫子的身份,夫子就危险了。”李聂有些担心。

“李贼不灭,我是不会入京的,我只是外面,在海河河口那里教书而已,那里风景不错。”闻夫子轻笑道:“而且那里四通八达,距离燕京不远,进京所有的商队都会从那里经过,是一个好地方,消息灵通的很,可以方便我们做许多事情。”

他当然只要燕京的情况,那里就好像是龙潭虎穴一样,稍不留意,就会被凤卫发现,唯独在海河河口那里,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小镇,消息灵通的很,自己可以在那里教书,也不会被凤卫发现,还能得到很多的消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还是夫子考虑的周到。”李聂赶紧点点头。

船只缓缓而行,李聂退了下去,他还要找个地方,将闻夫子的意见送到西北去,相比较西北的局势,在中原的李聂还是很安全的。李氏宗族现在就躲在暗处,等待着时机准备发动下一次进攻。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燕京皇宫外,高湛领着几个内侍冷冷的看着远处的一队内侍,双目中闪烁着冷漠之色,这些都是准备进宫的内侍。

李煜原本是不准备征召这些内侍的,因为这太不人道,从前朝到李唐,也不知道有多少内侍留了下来,这些人足够用了,但崇文殿这一关并没有通过,如此才有了眼前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