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李跑跑(1 / 1)

独孤峰顿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原以为自己可以找个机会离开洛阳,现在自己的母亲却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陷阱,他并不怀疑老夫人的看法,因为这么多年,有老夫人存在,独孤家躲过了多次的劫难,老夫人的政治智慧是自己不能比拟的。

独孤氏的土地都卖掉了吗?老夫人的声音传来了。

回母亲的话,没有全部处理干净。独孤峰惭愧的说道:时间比较紧,不像韦氏那样,将手中的土地都处理干净了。独孤峰现在更是尴尬,当初韦园成处理韦氏土地的时候,他还在讥笑对方,想要处理土地,可以等到以后,这个时候处理,哪里能卖到什么好价钱,现在才知道人家的厉害。

让人处理掉吧!老夫人叹息道:不仅仅是这些,还有粮食也要处理掉,相信这个时候肯定有人在收粮食的。人家给多少,我们就收多少,知道吗?

母亲的意思是说?独孤峰面色大变,他从这里面听到其他的消息。

你认为李渊为什么会缺粮食,缺钱财,这一切都是在大夏的掌握之中,等到李渊发现的时候已经迟了。老夫人冷笑道:在战场上,李渊不是大夏的对手,在战场之外,李渊同样不行,这仗怎么打?自从大夏夺取了巴蜀之后,大唐就失去了取胜的机会。总的来说,还是秦王有见识,可惜的是,秦王不是太子,更不是皇帝,所以不是陛下的对手。

是,孩儿知道了。独孤峰赶紧说道。

大夏有个钱庄,叫做大夏钱庄,那里不仅仅有开元通宝,更是有一种银票的东西,都是大额钱财,你卖了东西之后,就将这些钱财存进去。老夫人想的更多。

母亲,这大夏钱庄孩儿也听说过,只是在这洛阳恐怕没有吧!独孤峰迟疑。

你真是一个中人之姿,远不如你的父亲,记住了,谁买你的粮草,谁就有这种银票。懂了吗?老夫人叹息道:在这个时候,聪明人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这洛阳城内,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能看的出来呢!走吧!大厦将倾,不是一个秦王可以挽救的。

韦氏真是厉害,一个女儿说舍就舍掉了。独孤峰忽然说道。

身后的马车却没有传来任何声音,一个韦尼子又算什么呢?这种事情在世家大族中,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就算是独孤氏当年也做过这种事情的。

父皇决定要迁都了?李渊迁都的事情,受影响最大的是谁,是李元吉,他早就将一切都已经谋划好了,现在好了,李渊居然要迁都了。一大早就杀到李建成府邸。

潼关已经失守,洛阳就不安全了,这个时候不撤军,就会成为第二个王世充。李建成平静的说道:虽然是回到晋阳,但若是能因此反败为胜,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哼哼,大哥,李世民可是想着我们回到晋阳呢!当初他提议前往晋阳,被你我反对了,现在再回到晋阳,岂不是让他笑话?李元吉忍不住说道:我们不是还有弘农的吗?弘农易守难攻,李靖想要夺取弘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你能确定杨氏真的听我们的话?不要忘记了,杨氏可是李煜的外戚。这一笔可写不出两个杨字,这是世家大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可是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的。李建成阴沉着脸,若不是事情出了问题,他也不会同意再次迁都。

李建成和这些世家大族交情比较好,但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了解这些世家大族的尿性,在危机时刻,这些世家大族是不会站在自己这艘船上的,弘农杨氏也是如此,潼关若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一切都好说,现在潼关已经不在自己手上,就不要指望这些人还对你忠心耿耿,这也就意味着,从长安到洛阳,将是一路畅通无阻,李唐面临的局势比当初还要危险。

可恶。李元吉恶狠狠的说道:真是可恶,这些该死的家伙。

所以你留在洛阳还有一件事情,这次迁都,父皇说了,那些世家大族可以不跟随我们前往晋阳,到那个时候肯定会有许多世家大族不会离开的,这些人都想着如何为新朝建功立业呢!李建成声音冰冷,双目中一丝杀机一闪而过。

我明白了,放心吧!这些该死的家伙,以前在关中的时候,一切好处都是他们的,他们占据了上等的良田,城中的商铺九成都是他们的,朝中的官员都是和他们沾亲带故的,这次绝对不会让他们好过,跟着父皇北上也就算了,一旦留下来,各个都抄家灭族。李元吉冷冰冰的说道。

如此甚好。李建成很欣慰,拍着李元吉的肩膀说道:元吉办事,我放心,记住了,我与父皇走后,这洛阳不可守,就带领人马离开洛阳,我们回并州,这段时间,我们会将粮草和钱财,都转移到并州去,以防万一。只要我们在并州站稳脚跟,背靠突厥人,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兄长放心,元吉知道该怎么做。李元吉拍着胸口,显得很有信心,说道:小弟可不是王世充那样无能,而且,李靖想要进攻我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孝恭秦琼和梁师都他们肯定会在西北闹事的,我和他们联合起来,必定能够牵制李靖。

你有这样的信心,为兄很高兴。李建成听了连连点头,他拍着李元吉的肩膀,说道:不错,你已经长大了,我很欣慰。

都是兄长教导的好。李元吉脸上也浮现出笑容。只是他心里面是怎么想的,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我很讨厌世民,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依靠他,元吉,这个时候,我们三个兄弟若是还相互争斗的话,今年大唐就支撑不下去了。李建成低声说道。

小弟明白了。李元吉点点头。

五天后,李渊身体有所好转的情况下,李渊再次迁都,带领人马,离开了繁华的洛阳,渡过了黄河,朝晋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