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祭天,逐渐显露的第五武魂(1 / 1)

第383章祭天,逐渐显露的第五武魂

朝阳初升,照亮大地。

邺城北郊已是人山人海好不壮观。

一条悠长的匝道两侧尽是持长戟而立的羽林卫猛士。

匝道的尽头,右侧一座七丈高阁尽显峥嵘。

正中横梁上,龙飞凤舞的篆刻三字——云霄阁。

据说那是魏王亲笔若书,再由匠人选用上好的石料放大篆刻而成。

仅此三字,便不知雕坏了多少石料。

阁楼通体鎏金,两道门柱上左雕猛虎,右刻飞鹰,栩栩如生。

其左,英灵阁与云霄阁规格大致相仿,只是稍矮一头。

门柱图案由旌旗代之。

两阁依山傍水而成,此时正中位置架起高台。

两侧百姓多带香烛,在旁翘首以盼。

雄壮的鼓声响起。

魏王的车架远远的出现在地平线上。

其后军马相随。

而跟在曹操身侧的张武,越是接近云霄阁,越是觉得心中突突直跳。仿佛有什么他期盼已久的事,就要发生。

好像一切都与云霄阁的建成,有着什么必然的联系。

细心的荀彧发觉他脸色不对,出言询问道:“子谦可有身体不适?”

“未曾。”

曹操:“文若你莫理他,这小子就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性子,今日他双喜临门,哪有不适?”

张武环顾一周,总觉得哪里不对,借机转移了话题。

“岳父可曾见到我家岳丈?”

前一个岳父自然是问曹操,后一个岳丈则称蔡邕。

曹操面无表情道:“你迎亲一早,天子以身体欠安为由。将蔡儒招进了皇宫,孤命羽林卫暗中相护,你不必挂心。”

赤骥上,张武顿时哭笑不得。

放在以前,刘协在他大喜的日子整些幺蛾子出来,他是忍不了的,特别是算计与他亲近之人,说不得他又得上演一出仗剑惊天子的全武行。

可如今年岁大了,经历的多了,有些事自然而然就看开了。

刘协在这个时候召见蔡邕,八成是被逼的彻底乱了方寸。

否则,以那天子的性子,是绝不会和张武的有瓜葛的人搭上关系的。

可惜的是,现在再找蔡邕,恐怕是有些太晚了。

正所谓木已成舟,既定之事,非人力可改。

蔡邕面上是亲近汉室,可那只是他心中的儒学思想作祟罢了。

他的女儿是张武嫡妻,他未来的外孙是晋王爵第一顺位继承人,他的女婿不出意外必是大魏第一开国元勋。

都到这个时候了,他除非老糊涂了,才回去往一艘注定要沉没的破船上靠。

曹操等了半天,也没见张武炸毛,好奇道:“咦?你小子竟能沉住气?”

“哈哈哈,岳父想让小子如何,如今节儿过了门,我要是再做些荒唐事出来,魏王指使这一名头您老可就摘不掉了,自然要克制点。不然我这就去看了刘协?”

说笑间,车架已至祭台。台面上一众祭品早就摆放整齐。

恰逢旭日初升,良辰已至,曹操不再理会张武,下了车架,在典、许的簇拥下登顶,受万民跪拜。

“魏王万安!!”

“魏王万安!!”

一众生民尽皆跪地,无数声音汇聚在一起,震耳欲聋,经久不息,震散了天上的云朵。

这一刻的曹操,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共主,他离至尊如此之近,差的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皇位罢了。

便再教刘协那小鬼坐两年。

曹操这般想着,轻笑两声,展开了手中的祭文。

长号之音响起时,台下众人起身、屏息。

“夫大德曰生,资二仪以成化;大宝曰位,应五运而递昌”

祭文辞藻华丽通篇表功之言。

张武立于台下并未听得太清,只是在生民们爆发的一遍又一遍浪潮中。

他能清楚的感觉到,第五武魂上的碎石封印,正在缓缓脱落!!

最为诡异的是,那碎石脱落之色,半紫半金半红。

尽是华贵至极之色。

与以往需要战斗、读书缓缓融合不同,随着曹操对祭文的诵读,开启的进度条越走越快。

短短两炷香的功夫,开启程度已经推进至54%。

照这个进度下去,祭文结束,第五武魂就能彻底显露出来。

从冰山一角而窥之,张武只是觉得这第五武魂有些眼熟,只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儒将?

武将?

一时间,就连他自己也有些摸不准头脑。

只是这心中躁动之意甚浓,几乎安耐不住。

这种情况,是在前四个武魂开启式都不曾出现过的。

便是其中最猛的李存孝,在开启之前张武也只是记得心中有些许悸动罢了。

项羽?

这已经是历史上猛将之最了,可照理说,项羽弄出的动静应该比李存孝猛不了这么多才对。

难不成是说唐中的李元霸?

可李元霸分明是人虚构出来的角色,而且画风都不对,要说李元霸,那分明就是混进历史演义中的玄幻风人物。

紫金山一战,杀死宇文成都,匹马双锤面对一百八十五万军队,两柄铁锤如拍苍蝇般,只打得尸山血海,将一百八十五万军队杀得只剩六十五万。逼得李密献上玉玺,各路反王递上降表。

别的不说,一百八十五万人!

汉末各路诸侯手下兵甲全部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人,而且还得一下午杀完。

张武融合了历史上四位超级狠人,现在一天一夜能杀万人都得是别人不跑的前提下。

况且只观显露出来的轮廓,那人应该还挺英俊,跟李元霸个病鬼八竿子打不着边啊。

可抛开这两位,张武就再也想不出谁能弄出这么大的动静了。

或者是岳飞岳王爷?

毕竟岳飞也是庙堂受过供奉的武圣,云霄阁一立,他就出来,好像也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