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又一熟人走了(1 / 1)

第218章又一熟人走了

回到内阁。

杨轩就和朱高炽等人开了个小会,统一了一下思想,确定了一下大致的章程。

接着便开始召集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兵部尚书赵羾(gong)议事。

五十万大军出征,要做的准备非常多,粮草辎重的筹集,军械的储备,还有军队的调集。

从什么地方调集军队,调动多少不会影响当地的稳定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好在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大家也都有经验。

而且这一次的军粮当中,夏原吉还打算把土豆、红薯、玉米加入进去。

数量不多,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三种粮食,非常适合北方种植,产量也不低,若是可以作为新的军粮,那么就可以减轻对南方粮食的依赖。

土豆和红薯的保质期短,这是最大的缺点。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将其切成片,晒干,如此,重量减轻,方便运输。

还有人提议晒干后磨成粉。

这些,都在尝试之中。

杨轩听到夏原吉的打算,也没有反对。

既然都是粮食,为什么不能作为军粮呢?

当然,这都是给普通士卒吃的,如三大营这样的精锐,他们吃的军粮与普通将士不同。

他们的军粮是用大米蒸熟后,再在太阳下经过暴晒而成。

食用时,用水一煮就好。

类似于方便面。

除此之外,还有盐块,酱菜。

类似于后世志愿军食用的炒面也有,将面粉炒熟,食用简单,便于携带。

在古代行军打仗中,这种程度的军粮,已经堪称丰富了。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真实情况比这还要丰富。)

连续小半个月的时间,杨轩的人都在进行着各种安排。

一道道命令,一张张兵部发出的调令,迅速出了京师。

从调令到达地方,再集结军队,开赴京师。

杨轩他们估计了一下,现在的时间非常充裕,开春之前,五十万大军可以全部集结在京师。

好不容易忙完这摊子事,杨轩处理完今日的政务,准备提前回家休息一下。

忽然被朱棣叫了过去。

“我正准备回家呢,结果听到你找我,是出什么事儿了吗?”

杨轩走进御书房,边走边问。

但下一刻,他看到朱棣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心里当即咯噔一下。

“不会真的出事了吧?”他不确定的问道。

朱棣没有回答,只是将手中的一份军报递给了杨轩。

杨轩看了看朱棣,还是接了过去。

这份军报,并没有经过兵部和内阁,而是直接送到了朱棣的手中,所以杨轩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他心里有些慌,打开军报后,就开始快速阅览。

与此同时,在他耳边也响起了朱棣的声音。

“增寿,走了!”

“节哀!”

朱棣来到杨轩的身边,轻轻拍着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没事,我没你想象的那么脆弱。”杨轩摇摇头,脸上的笑容很勉强。

“增寿走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早知如此,我就不让他出征了。”

“是我害了他啊!”

朱棣的语气中满是自责。

前段时间,他就收到消息,徐增寿染了病,但没有想到,这么快人就没了。

当年,平交趾,朱能就是染了恶疾,还未出大明,便暴毙而亡。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而今,平贵//州土司叛乱大获全胜,徐增寿却未能目睹最后的胜利。

当真是遗憾!

“你不必自责,一切皆是命数!”

杨轩开口说道。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相比于原来的历史,徐增寿已经多活了将近二十年,值了。

“我准备追封增寿为定国公,子孙世袭。”

“过些天,等增寿的遗体回来,你就担任治丧大臣,处理一下他的后事吧!”

朱棣道。

“好。”杨轩沉吟了一会儿,没有拒绝。

治丧大臣啊,他这是第几次当了?

反正每次当这个,就有一个熟人离开。

现在,轮到他给自己师弟当了。

既然朱棣准备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那么这丧事的规格,自然要按照国公的规格来办。

徐增寿现在的爵位是武阳侯,因为徐妙云的原因,他并没有受到朱棣的优待,这个爵位,是他自己凭借军功得来的。

谁也说不出什么。

彼此平叛,徐增寿也出了不少力,追封为国公,也在情理之中。

……

离开御书房后,杨轩就出了宫,径直来到了武阳侯府。

得知师叔杨轩前来,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第一时间便出门迎接。

“师叔!”他恭敬行礼。

随后便将杨轩迎进了府中。

客堂。

下人奉上热茶,便退了下去。

徐景昌在杨轩旁边坐下,好奇问道:“我听闻师叔这段时间,在内阁帮忙,今儿怎么有时间来我这儿?”

“难不成是有父亲的消息了?”徐景昌眼珠子一转,像是猜到了什么。

杨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见此,徐景昌连忙追问了起来:“师叔,我父亲怎么样了?”

“贵//州土司叛乱,已经被镇压。”

“此战我军大获全胜。”

杨轩回答。

听到这话,徐景昌激动了起来:“那我父亲呢?”

“陛下准备追封你父亲为定国公,世袭罔替!”杨轩道。

定国公!

这可是国公之位啊!

还是世袭罔替,哈哈,他们徐家要发了!

一门两国公,这个在大明从未出现过。

徐景昌的心情非常激动,陷入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并没有注意到杨轩说的是追封。

看着他这个样子,杨轩不想出言打击,于是陷入沉默。

激动了好一会儿,徐景昌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

正打算问问关于父亲更多的消息,却发现师叔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他有些奇怪。

父亲被封国公,明明是值得开心的事,师叔为什么会是这个反应?

他感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

于是开始回想师叔刚才说的话。

很快,他的脸色便变得煞白。

他想起来了,师叔刚刚说的是追封。

只有死人才会追封,活人怎么可能会用这两个字?

“师叔,我父亲他……”

他很害怕,但又抱着一丝希望,想跟自己的师叔确认,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一直以来,他都是在父亲和长辈的庇佑下成长起来的,还没有做好接管家族的重任呢!

杨轩见徐景昌已经反应过来,也没有进行隐瞒。

他轻轻点了点头,证明徐景昌的猜测没有错。

而这,也破灭了其心中最后一丝希望。

见此,徐景昌全身的力气仿佛被抽掉了。

他无力的跪倒在地,眼中没有了光。

杨轩看着他这个样子,心中也是憋闷,最后,也只吐出来两个字:“节哀!”

而听到这话,徐景昌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

眼眶瞬间变红,眼泪不自主的往下落。

他跪走到杨轩跟前,抱着他的腿:“师叔,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我父亲他还活着!”

受杨轩的影响,徐家二代三代,都很重视感情。

之间也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儿!

徐增寿与徐景昌父子之间,感情也深厚。

毕竟是嫡长子,徐增寿在其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感情也是最多的。

所以,忽然得知父亲走了,徐景昌自然是伤心欲绝。

不愿意相信这残酷的真相。

“师叔,求求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父亲他没有死!”

徐景昌的哭声很悲痛,听的杨轩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外面的下人听到这动静,想进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但都被杨轩给打发走了。

他抬起头,不让自己的眼泪落下来。

徐辉祖几个兄弟中,徐增寿年纪最小,从小就喜欢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喊自己师兄。

杨轩和他的感情一点也不差。

对于他的离世,杨轩也很悲伤。

这么些年来,他已经送走了太多的人。

从出生,亲眼看着自己的弟弟妹妹,父母接连离世而无能为力,到后面又送走马皇后,老师徐达,几个师母,太子朱标、老朱……和一年前的师姐。

现在,又到小师弟了。

他本以为自己早就已经习惯了,可当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的时候,他还是止不住的悲伤。

他轻抚着徐景昌的头,心疼道:“孩子,哭吧!哭出来就好了!”

听到这话,徐景昌哭的更伤心了。

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久,杨轩的衣襟都被徐景昌的泪水打湿。

“你父亲离世,我们所有人都很伤心。”

“但你作为他的嫡长子,必须尽快振作起来。”

“这个家,以后还需要你来撑起来。”

“你得做好适应新身份的准备了。”

杨轩看着徐景昌,心中叹了口气,用心叮嘱着。

“师叔,我明白。”徐景昌擦干眼泪,又吸了吸鼻子,对着师叔杨轩重重点头。

自迁都后,徐家就分为了两部,金陵徐家和京师徐家。

由徐辉祖与徐增寿两兄弟分管。

现在徐增寿走了,京师徐家自然是由其嫡长子接掌。

“你父亲的遗体回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这个消息是瞒不住的,你做好准备,就告诉家里人吧!”

杨轩说道。

“嗯。”

“陛下让我担任治丧大臣,届时,一切事情交给我就好,你可以放心。”

“多谢陛下!多谢师叔!”

徐景昌认真感谢道。

“嗯,我就先走了。”

“我送师叔。”

出了大门,杨轩抬头望着天空,一动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徐景昌也不敢打扰,就在身边静静的陪着。

好一会儿,杨轩才回过神,他转头看着身旁的徐景昌:“陛下的旨意应该过不了几天就会下来,你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走了,不用再送了。”

杨轩最后拍着徐景昌的肩膀,说了一声,紧接着就离开了。

……

夜,星光璀璨。

杨轩一个人在院子里呆呆的望着星空。

似乎是在找寻什么。

这时,安庆从他的身后走来,手里还拿着一件大氅。

她轻轻为杨轩披上,柔声道:“天冷,回屋吧!”

“好。”杨轩轻轻握住安庆的手,点了点头。

虽说以他的身体素质,不惧寒暑,但也不想拒绝安庆的好意。

现在天气寒冷,安庆也不年轻了,杨轩可不敢让她一直陪着自己在外面吹冷风。

回到屋里,躺在床上,杨轩却怎么也睡不着。

师弟徐增寿离世的消息,想必金陵徐家已经知道了。

毕竟金陵距离贵//州更近。

“也不知道辉祖现在如何了?”他心里想着。

戍边十多年,徐辉祖也落了一身的病。

把他安排在金陵,既是为了镇守,看着江南六省,也是为了能够让他好生休养。

杨轩离开金陵的时候,徐辉祖的身体就已经不怎么好了。

得知亲弟弟离世的消息,怕是会让他的身体雪上加霜啊!

他有些担心徐辉祖,但京师和金陵相隔数千里,他就算是担心,也没有办法。

一夜无话,次日,杨轩到内阁忙完手上的事,就来到了礼部衙门,商议怎么办徐增寿的丧事。

三日后,徐增寿的遗体运抵金陵。

徐辉祖亲自带着家眷出城迎接。

看着马车上的棺椁,徐辉祖艰难的迈动脚步上前。

负责运送棺椁的将领看着徐辉祖,也是出声道:“魏国公,节哀!”

徐辉祖没有理会,扶棺和自己的弟弟说着话。

良久,他抬头看向方才说话的将领:“此次,我和你一起运送增寿的遗体到京师。”

“这……”对方露出为难之色。

徐辉祖是奉旨镇守金陵的,无旨意,不得擅自离开。

他只是一个小将,做不了主。

但对方又是手握重兵的国公,他也不敢得罪。

似是看出了对方的为难,徐辉祖又道:“我已上奏陛下,请求送增寿的遗体回京。”

“你们可以多等两天,想来陛下的回复快到了。”

“也好,那就依国公所言。”

小将想了想,答应了下来。

现在是冬季,气温寒冷,遗体也不会腐坏。

“多谢!”徐辉祖道了一声谢。

“不敢。”

就这样,徐增寿的遗体暂时停在了金陵。

三日后,朱棣的回复终于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