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少年立誓(1 / 1)

【公元二百一十三年十一月,林家家主对于你被冀州太守赏识这件事感到震惊,他深知这是一次让林家鸡犬升天的机会,他再次加大了对你的投资。】

【公元二百一十三年十二月,在几名护卫的护送下,你踏上了前往冀州首府的路程。】

【沿途的惨状让你陷入了震惊,自小在县城长大的你何时见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样的场景,要知道冀州在夏朝也可是称的上是富裕的州啊。】

【你询问护卫这是何故。】

【护卫告诉你是因为当今陛下被宦官迷惑,才导致的如此场景。】

【你见护卫目光闪烁,言辞间似乎也在隐瞒着什么,你知道他在骗你,但你并未多说什么,而是选择继续赶路。】

【公元二百一十四年一月,你到达了冀州首府,向冀州太守府递交了拜帖。】

【次日,你见到了冀州太守卫华,你们交谈之后,他对于你这个弟子非常满意。】

【他询问你的志向。】

请选择—

1.吾尚年幼,未曾立志。

2.(将根据你的经历回答)

【此选项将导致后续结局,请谨慎选择。】

看着脑海中的选项,张绣微微皱眉。

一选项看起来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的。

按理说,中规中矩的选项是最稳妥的。

但二选项的话,是根据自身经历回答。

而这把模拟中的自己,除了从小待在林府读书识字的经历,就只有自己作秀和前面前往冀州和护卫的那番对话了。

所以自己会怎么回答呢?

虽然张绣隐隐有些猜测,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还是选择了二。

【你告诉了冀州太守卫华,你在前往冀州所见的场景,这让你心生悲役,所以你想报答国家,解苍生疾苦。】

【恭喜你解锁立绘】

【少年立誓—林徽】

【“车马行程,扶夏志,少年立誓,解万家苦疾。”】

画面上,一名少年坐在一辆马车内,掀开窗布,眼神坚定的看着一片荒凉的田地。

果然是这样。

张绣摇摇头,觉得并不出他所料,因为模拟中的人物经历太少了,并没有多余的选择,不过也算不错,他还没试过以帮助民众为己任的路线。

【你的性格发生了变化。】

【冀州太守卫华对于你的回答沉默良久,最后赠送给了你八个字作为你的座右铭,希望你不要忘记自己的誓言。】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公元二百一十四年二月,你开始跟着冀州太守卫华学习,而他赠送给你的八个字,也被你郑重的记在了自己的笔记中。】

【公元二百一十六年一月,你的老师告诉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让你去见识一下这大夏的万里江山,等到两年后,便举你为孝廉,造福一方。】

【公元二百一十六年二月,你拜别老师之后,提着佩剑开始游历四方。】

【公元二百一十六年三月,在游历过程中,你总是接济那些困难的百姓,或者为那些被欺压的百姓出头,虽然导致了一些官员对于你的不满,但因你冀州太守学生的身份,他们也对你无可奈何。】

【而你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许多百姓的赞赏。】

【你的名望提升了。】

【恭喜你解锁词条—仁心】

【仁心:魅力值增加10点,正面人物对你的认同度提升。】

嗯?这词条看起来不错。

可以试着收服一些随从了,毕竟一个人游历太危险了。

张绣思索着,然后继续在脑海里滑动界面。

【公元二百一十七年一月,随着你名望越来越大,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侠,希望追随你一起平定天下不平事。】

【虽然你很心动,但你也知道,一旦答应了他们的追随,那么你也得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所以囊中羞涩的你拒绝了他们的追随。】

【你说出了你拒绝的原因,大部分游侠表示理解然后选择离开,但也有两名壮汉依旧坚定的表示他们可以自备干粮追随于你,不需要你来提供。】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是阎良、温丑。】

【这使你非常感动,接受了他们的追随。】

看着自己两名随从金色的立绘,张绣沉默了。

算了,小开不算开。

而且这也不叫开挂,这只能说明自己脸比较白。

【公元二百一十七年三月,你发现自己的两名随从颇具“武力”,所以你在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去说服那些落草为寇的百姓不再劫掠。】

【公元二百一十七年八月,五百三十二名落草为寇的百姓,在你们三人的“友好”说服下,选择放下屠刀,重新种田。】

【你的名望提升了。】

【恭喜你解锁新的立绘。】

【以德服人—林徽、阎良、温丑】

【“若尔等不明道理,吾等三人也略通武艺。”】

可以,三孔子服人是吧?

【公元二百一十七年十月,你带着你的随从当街斩杀了正在欺压百姓的曹县县丞,虽然这让你的名望再一次提升了,但因此也受到了冀州官员和世家的敌视。】

【幸运的是,你的老师冀州太守卫华帮助你解决了暗中的麻烦,并通知你赶回冀州首府。】

【公元二百一十八年一月,你赶回冀州首府拜见你的老师卫华,你的老师告诉你,他已经把你荐为孝廉,让你前往京城洛阳,担任宫廷宿卫。】

看到这里张绣思考了片刻。

入京担任宫廷宿卫之后,还要参加考试,然后再根据考试结果来授予官职。

但有一点奇怪的是。

虽然自己被举为孝廉,但宫廷宿卫并不是模拟中的他能担任的,那一般都是达官显贵才可以担任。

这说明自己这个老师的背景并不简单。

【公元二百一十八年二月,你在准备完毕后,带着自己的随从拜别老师,前往京城洛阳。】

【在你临行前,你的老师特别嘱咐你在京城要收敛锋芒,你郑重的答应了。】

【公元二百一十八年五月,你到达了京城洛阳,并在洛阳南部尉肖鸣手下担任宫廷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