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熟人(1 / 1)

唐末狂人录 苍穹之鱼 1608 字 7个月前

第九章熟人(第1/2页

“嗢末凑齐三千步骑,只怕所图非小。”行军途中,周庠主动凑了过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跃马川几百泾原军防守,没有什么油水,贼人即便要进攻,也不应该选这么个地方。

西南面阴盘、南面良原、东面丰义都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贼人犯不着来啃跃马川。

陈玄烈道:“定是冲我们来的。”

“此次弄出的动静不小,只怕他们还有什么诡计。”周庠满脸担忧。

“有何诡计?”

“属下一时揣测不出。”

“不必多虑,凭我们忠武军的实力,三千贼众又能如何?”

在实力面前,阴谋诡计全都白费心机。

贼人无非就是围城打援,以逸待劳。

兵力上他们有优势,但战力却是未必,地利在忠武军这边。

只要李师泰不着急决一死战,贼人就会陷入防秋诸军的围攻之中。

李师泰虽以武勇著称,却并不是一个鲁莽之人,一路上颇为谨慎,将斥候和游骑都撒了出去,行军途中,士卒也是披着甲胄,阵型不乱,以防贼人突袭。

行军两个时辰,必休整一個时辰,以保存士卒体力。

虽然行动缓慢,却四平八稳。

天还没黑,就下令安营扎寨。

选的营地也是视野开阔有水源的高地。

原本一天半的路程,硬是走了三天才赶到。

贼人在跃马川修了土垒将土城围死。

不过他们的营垒没有章法,帐篷错杂,人畜混居,杂物堆积在走道上,吵吵嚷嚷,没有半点兵凶战危的架势。

一见到营中的牛羊战马,士卒们的口水都快流出来。

很多人已经大半年没尝过荤腥。

军中一阵躁动。

“乌合之众,可击也!”田师侃瞪大双眼。

却听见李师泰的喝令声:“此乃贼人示弱诱敌之计也,擅自出战者,斩!”

各种躁动声戛然而止。

陈玄烈也放下心来,李师泰果然精通兵法。

贼人若真是如此不堪,朝廷不会征召关东诸镇前来戍边。

很大概率是诱敌之计。

天色已晚,全军就地扎营。

士卒们忙碌起来,设置鹿角,挖掘堑壕,设置明暗哨,斥候更是一刻不停,探查敌情。

陈玄烈与士卒一同劳作。

亲手修建的营寨,心中才有底。

行军、布阵、安营、后勤都是学问,以前接触的机会下,现在亲自领兵,陈玄烈尽量亲力亲为,而且现在也不过是个秉旗而已,又不是天生富贵的将才,没必要高高在上。

不到两个时辰,一座简易营垒匍匐在泾水之侧,而且还居高临下,窥望跃马川。

吃了些干粮,刚准备休息,却听到仇孝本在外面粗着嗓门道:“五郎,抓到一个细作!”

“押进来!”陈玄烈应了一声。

贼人非但冲着忠武军,似乎是冲着自己来的,

人已经昏厥过去,仇孝本不是什么“怜香惜玉”之人。

借着火把光,陈玄烈感觉此人有些眼熟,擦了一把他脸上的血污,“这不是贾安吗?”

几天前从贼人手中救回的青壮,此人最通情达理。

他怎么会出现在此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章熟人(第2/2页

“五郎认识?”仇孝本一愣。

“此人不是细作。”陈玄烈检查他的伤势,只是被掐晕过去,并无大碍。

“哎呀,幸亏没下死手,哈哈……”仇孝本满脸尴尬之色。

陈玄烈令人取来清水,给贾安擦了一把脸,“唔”的一声,人悠悠醒来,见到陈玄烈,双眼迷瞪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一把抓紧陈玄烈的手,“史怀操勾结贼人,要对你们下手。”

“什么?”陈玄烈无比震惊,怀疑贾安真是嗢末人的细作,来挑拨泾原军和忠武军的关系。

“千真万确,在下从弟在泾原军中为书吏,亲眼见到史怀干与嗢末人勾结……在下受将军救命之恩,故舍命前来相告。”贾安叉手一礼,满脸诚恳之色。

“这如何可能?史怀操乃大唐的刺史!”仇孝本也是一脸震惊。

陈玄烈哈哈一笑,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心中的疑云豁然开朗,自己削了史怀干一只耳,又夺了他们二十多匹战马和盔甲,史怀干能忍下这口恶气才是怪事。

他为原州刺史多年,又是西北的地头蛇,跟河西的嗢末部落有勾结再正常不过了。

换个角度想问题,没有嗢末人入寇,泾原军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将军不信在下?”贾安满面着急。

“多谢贾兄仗义出手,救命之恩,没齿难忘!”陈玄烈行了个叉手礼。

贼人在明,泾原军在暗,说不定就着了他们的道。

这年头果然处处都是坑。

“将军言重了。”贾安一口一个“将军”的,弄得陈玄烈都不知如何接茬。

“泾原军真敢对咱们下手?”仇孝本睁大眼睛,不可思议。

“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做之事?当年五千泾原军就敢攻打长安,再说动手的是嗢末人,不是泾原军,即便事情泄露,朝廷非但不会降罪,还会安抚他们!”陈玄烈满脸杀机。

除恶务尽。

不弄死史怀操、史怀干,只怕自己也没有活路。

这年头虽然兵荒马乱,但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

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转眼就会沦为阶下囚,身首异处。

一个原州刺史又能如何?

“泾原百姓心向朝廷,奈何朝廷以史怀操为刺史……祸害我等。”贾安神色黯然。

一个王朝的衰落如大江东去,不可逆转。

就像当初的庞勋之乱,八百桂林戍卒三年之后又三年,再三年之后还要他们再戍守一年。

朝廷为节省钱粮,对戍卒返回徐州家乡的诉求置若罔闻,一场席卷江淮的大乱由此爆发……

陈玄烈抄起祖父的宝刀,抽出三寸,寒光湛湛,刃口有一团似有似无的暗红随着火光缓缓流动,“贾兄今夜就留在军中,明日再回返,我这就去向李将军禀报。”

“将军多多保重。”贾安是个古道热肠之人。

陈玄烈点头,刚走出营帐,东面就传来马蹄和盔甲铿锵之声,一条长长火龙逶迤而来。

还有人在呼喊:“泾原援军至,泾原援军至!”

营中士卒都放松了警惕,只有陈玄烈毛骨悚然。

这不是援军,而是来要命的。

一旁的贾安也惊的手足无措,没想到泾原军来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