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加官进爵(1 / 1)

买来的庄稼汉 甲青 3247 字 8个月前

大汉的朝议,形式与后世西方的议会制有点相似。

先由天子或者某位重臣提出一个议案,然后在座的众臣,对这个议案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需要站起来,甚至可以随意走动,在殿中的众人面前论述自己的看法。

而其他人若是对表达自己观点的大臣有什么疑问,可以提问,但不能站起来,只能坐着,这叫坐而论道。

等这位大臣论述完自己的看法,或者回答完别人的问题,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然后下一位有不同意见的大臣再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若是议案分歧过多,连续召开数次甚至十数次朝会进行辩论,那都不是什么稀奇事。

不过与后世议会讨论议案不同的是,殿上的大臣们要保持礼仪,不能随便吐口水,扔东西,比如鞋子什么的。

好吧,鞋子在进殿的时候已经脱掉了,但还是有其他东西的。

比如说自己屁股下面的蒲团,手里的笏板。

要以理服人,要文明,文明!

大汉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方向,世界灯塔,不能像胡夷一样蛮不讲理,不知礼仪。

冯君侯在心里也曾偷偷怀疑,上朝入殿解剑脱鞋,除了是要表达对皇权的尊敬。

还有防止尚武的大汉臣子说不过别人的时候,会向天子表现一下自己君子六艺的等级,拔剑互砍之类。

当然,朝会与后世议会制仅仅是有一点点类似,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比如说,议会主席(天子)和党派大佬(丞相大司马大将军等实权官员)的意见权重极高。

幸好冯君侯的第一次上朝,不是讨论议案什么的。

或者说,今天的议案只有一个,而且是早就决定好的,只有天子才能宣布的议案:统一封赏。

大汉已经好久没有大规模加官晋爵了。

还于旧都,是忠义之士忘身于外,奋不顾身,流血牺牲,才换来的。

于情于理,大汉都要对他们加以封赏。

只是这个诏书写得有点艰涩难懂——对于冯君侯来说,是这样的。

“惟延熙元年十月甲寅,大汉天子诏曰:昔孝灵中平,民乱四起,先帝为振汉室,起于涿郡,转战四方……”

听着上头谒者念着半懂不懂的圣旨,冯君侯强行忍住打哈欠的冲动,以让人注意不到的微操,悄悄地一点一点地挪了一下屁股。

让已经开始有点刺痛微麻的脚后跟稍稍地放松一下。

“……四海沸腾,朕运属殷忧,戡翦多难。上凭明灵之祐,下赖英贤之辅,廓清县,嗣膺宝历,岂予一人,独能致此。时既共资其力,世安而专享其利,乃眷于斯……”

忍不住了,冯君侯没有张嘴,两腮收起,打了一个闭嘴的呵欠。

这本也没什么,毕竟睡眠不足嘛,打個哈欠很正常。

只是让冯君侯没有想到的是,随着这个哈欠,眼泪开始充盈眼眶,都快要掉下来了。

努力地眨眨眼,想要把眼泪收回去,可是眨得越快,眼眶越是收不住泪水。

完蛋!

冯君侯不敢乱眨眼了,死死地瞪大了眼睛,能拖延一点是一点,只盼着谒者能快点念完圣旨,到时候能趁机抹一把眼泪。

这么一来,他的神情,看起来反而是极为严肃,与现在的场合倒是不谋而合。

只是让冯君侯没有想到的是,上头的谒者这个时候才刚刚念完开篇,正式进入正题:

“……嘉庸懿绩,简于朕心,宜委以功爵:丞相亮,鞠躬尽瘁,谥忠武侯,立庙受飨……”

“叭嗒!”

冯君侯的眼眶承受不住越积越多的泪水,两滴大泪珠悄悄地滑落下来。

坐在最上面的天子,看到一直神情严肃的冯君侯,一听到追谥相父,竟是突然落下泪来,让他不由地大是迷惑。

然后又是恍然,只道冯君侯是思念相父太过,不能自已。

再看看那些带着祈盼的将军大臣们,小胖子原本欢喜的心里,也不知怎么的,就是一阵恍惚。

感同身受地升起一阵伤感的同时,又有些感慨:

自己这位连襟,竟是重情至此。

“故军师中郎将统(即庞统),杀身成仁,谥靖侯;昔前将军羽,勇而有义,谥壮侯;昔右将军飞,万夫不敌,谥桓侯;昔左将军超,雄烈过人,谥威侯;昔后将军忠,勇冠三军,谥刚侯;昔卫将军云,忠顺厚重,谥顺平侯。”

“羽、飞、云、超、忠,此五者,追随先帝,创国开业,屡立功勋,谓之五虎上将。”

眼泪流下来,眼睛没那么难受了,只是不能动手擦,现在轮到脸上有些不舒服。

最关键是这两滴大泪珠,流到了两边鼻翼,停住了……

所谓泪涕齐流,是因为流泪的时候,往往会有一部分眼泪进入鼻腔,眼泪在眼睛里停留得越久,鼻涕就会越多。

现在冯君侯就是这种情况,眼眶里的眼泪积攒了太久,终于流下来了,但鼻涕也快要流出来了。

不能有太大的动作,但吸一下鼻子还是可以的。

只是这不吸还好,一吸之下,连停留在鼻翼两边的眼泪残留也被吸到鼻子里面去。

虽然吸这一下,缓解了不舒服感,但仅仅是过了几个呼吸,感觉鼻子里又有更多的液体准备要流出来了。

忍不住了,再用力吸一下鼻子。

只是吸气声有点大,引得旁边的几个大臣都下意识地看过来。

然后就看到了冯君侯正泪涕齐流,看起来竟是不能控制住自已的情绪。

卧槽!

加官晋爵的时候,你哭什么?

只是能凭本事坐到殿上的人,特别是坐在最前面的这些人,心思自然要比普通人转得快一些。

就如坐在斜对面的蒋琬,看到冯君侯这个模样,心里大是震撼:

“君侯听闻这些逝去的忠义之臣被追谥,为何会如此?”

“莫不是在追思丞相吧?也有可能是关老君侯?毕竟他是关家的女婿……”

蒋琬方才看到丞相被追谥,心里还高兴着呢。

此时看到冯君侯的模样,顿时心生惭愧:

追谥再美,逝者又何能复生?君侯重情重义,吾等远不如也。

也有心思恶毒的,例如坐在冯君侯身边的魏延,斜眼瞄了一眼冯君侯,眉头就是一皱:

堂堂军中大将,死在你手上的人都不知有多少,这种应当高兴的时候,你有什么好哭的?哭丧呢?

他就一个大老粗,哪有那些文臣的心思?

心里正恶毒地嘀咕着冯君侯是在哭丧的镇东大将军,再抬起头来,看到对面那几位重臣投向冯君侯的赞赏目光,不禁就是一怔。

哭丧也值得你们这样看?

嗯?

哭丧?

嗯!

哭丧!

镇东大将军就是反应再慢,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他不禁倒吸了一口气,心里就是冒出一个词来:

巧言令色?!

以前只见“巧言”,如今居然真看到了“令色”!

不说各人心里的想法,谒者已经继续往下念:

“都乡侯琰(车骑将军),晋汝阳县侯;镇远大将军班,迁左卫将军;前将军芝,迁右卫将军;镇东大将军延,迁左骠骑将军;镇东将军永,迁右骠骑将军,晋平城县侯,加中都护。”

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听到冯永的封赐,仍是有不少人再次向冯骠骑行注目礼。

堪堪才过而立之年,便跻身右骠骑将军之位,成为大汉最顶尖的朝中大佬之一。

若是再加上手中所握的重权——平尚书事就不说——中都护那可是有都督中外军事之权的。

这么一算下来,此人根本就是大汉实际上首位重臣,没有之一。

看着冯君侯那张年轻的脸,有人更是想起了二十七岁出山辅佐先帝,就提出《隆中对》的丞相。

几乎所有人都冒出一个念头:

丞相……后继有人啊!

陛下这是在效仿先帝与丞相的君臣之义,要与冯骠骑再继一段君臣佳话?

天意耶?

“征东将军索,迁镇东将军,晋韩亭侯……”

冯君侯瞟了一眼坐他旁边的关兴。

很巧,关兴也是默默地向冯骠骑看来。

“征南将军到(即陈到),迁镇南将军;征西将军维,迁征东将军,晋瓦亭侯;中参军广,领征南将军,晋关内侯;江州太守嶷,迁安南将军……”

于是又一大波眼球向冯君侯看来。

传言冯君侯麾下,有风林火山四位大将。

关中一战,关索精骑疾驰如风。

萧关一战,赵广铁骑侵略如火。

街亭一战,张嶷陌刀徐进如林。

就是不知道最后一位不动如山,会是谁?

不过是谁都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是没有,单单今天迁将军号的这三人,就足以证明,冯骠骑确实当得起大汉军中第一人。

先是追谥,然后是这些年征战在外,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

接下来,就是侍卫之臣,比如冯君侯的两位舅子哥。

关兴迁辅汉将军,领中监军,张苞迁安汉将军,领中护军。

(辅汉和安汉地位可能不低于四征,甚至可能与四镇相当,作者菌瞎想的,考究党莫怪)

然后再一波眼球向冯君侯看来。

冯家,大概是大汉第一权贵与第一外戚了吧?

恐怕皇太后的母家吴氏,都不能与之相比。

至于皇后的母家夏侯氏……

夏侯霸不是被俘过来的吗?

看着不少人眼神复杂地看向自己的妹夫。

关兴与张苞:?

我们俩升官,你们看他干什么?

接下来,就是类似董允、费祎、王平、句扶、石苞、柳隐、李球、王训等人,各有封赏不一。

也不知什么时候,冯君侯的眼睛鼻涕都风干了,谒者这才念完圣旨。

冯君侯跟着长松了一口气,又悄悄地挪了一下屁股,感觉脚已经完全麻了。

心道终于可以准备接受印绶了,谁料到谒者又拿出一张圣旨:

“惟延熙元年十月甲寅,大汉天子诏曰:朕蒙先帝不弃,得登大位。钦闻凭几之音,付畀承祧之托……”

冯君侯一怔,然后顿时大怒。

惟你妈!

俏丽吗!

我俏丽吗!

冯君侯鼓突着双眼,瞪着站在上边的谒者,强行微微地抬起屁股,让刺痛不已的双腿能稍稍得到一点舒缓。

他心里已经忍不住地破口大骂:有完没完?有完没完!

“兹有张夏侯氏,册封为平邑君;右骠骑将军左夫人,册封为修武君;右骠骑将军右夫人,册封为顺德君……”

这一个圣旨,说得倒是不多,但所带来的冲击,比刚才还要强烈。

原因很简单。

这是给妇人的封爵旨意。

张夏侯氏得封平邑君很容易理解,毕竟是皇后的母家,按惯例确实可以封爵。

只是给冯骠骑左右夫人封爵是……

好吧,皇后的妹妹,也是可以封爵的。

这些年来,冯骠骑的右夫人,在上层圈子,名声可不小,除了掌管皇家的内帑,还一直是冯骠骑的秘书。

听说冯君侯对彼甚为倚重。

但左夫人冯关氏……

虽然有人感到意外和震惊,但越是坐在前面的重臣,表情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讶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好吧,左夫人冯关氏确实是有资格封爵的。

大汉的脸面和给一个妇人封爵比起来,还是脸面比较重要。

至于不明内情的人,比如说站在殿外,靠近门口的官员,听到冯骠骑的两位夫人居然同时封爵,终于忍不住地发生了骚动。

天子这是有多宠信冯明文?

居然连他的夫人都能跟着沾光?

“肃静!”

负责维持秩序的御史大夫厉声喊道。

幸好,谒者很快就读完了,终于退了下去。

很快,这一回是轮到光禄勋走了上来,同时又有谒者走到刘琰面前,让刘琰出列,说道:“一拜!”

刘琰连忙站起来,伏拜于殿下,光禄勋走上前,举策书而念:

“制诏其以琰为汝阳县侯……”

读策书毕,站在一旁的谒者赞道:“再拜!”

刘琰依言而行。

这个时候,有尚书郎从殿外捧着玺印绶入内,交给侍御史。

侍御史再捧着玺印绶上前,立于东面,授予刘琰。

谒者再高呼:“三拜。”

刘琰再拜顿首三。

顿首毕,谒者高喊:

“琰新封汝阳县侯,都乡侯除,谢!”

这是向朝中百官通知刘琰的新爵位。

也免得站在外头,看不到殿内的官员不知道刘琰现在是什么爵位。

到时下了朝,再有人喊人家都乡侯,那可就是得罪人了。

谒者再高呼:“皇帝为公兴。”

刘琰连忙拜谢,然后这才捧着自己的玺印绶回到位置上坐下。

冯君侯看完这一套流程,再算了一下时间,顿时就是有些哆嗦:

“这么一来,光是能前来接受封赏的人,就能折腾上一天,莫说是到午时,这恐怕得到晚上了……”

ps:大规模加官晋爵的礼仪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作者菌简化了很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