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怎么是自然指数形式啊(1 / 1)

实验材料都摆在面前,李俭不作他想,只请卫戍部队积极调度,等他确认实验流程基本安全,立刻安排战士与他一块进行可行性验证。

这可不是李俭偷奸耍滑,实在是要测试的样本过多,阴风就搁那赶着,要是一桩桩一件件都得由他单人过手,等阴风吹遍大地,都不见得能把这些材料测完。

只是安排人手做可行性测试,减少单人操作量,这也不一定赶得上最终期限。可行性验证试验中,势必要加上些许一线操作人员的个人判断——而这就是基于操作人员科研素养和直觉,必须走一步看一步的事了。

李俭的请托与卫戍部队一拍即合。接线员告诉李俭,后续安排不消他操心,卫戍部队指挥已经准备了几套预案,就等他先动手。

安排妥当,李俭再不多言,抱着结构材料箱跳下平台,与妖兽首领一样,悬停在空洞上,探手从材料箱中抽出样品盒,取出一根铁条,缓缓伸向空洞界面。

平台上待着的各族战士看懵了。

首领全跳下去了,玩法力的玩法力,玩物资的玩物资,咱们是继续轰炸,还是收手等首领号令?

整个同盟的顶头上司都聚集在距离空洞半米不到的地方,若是空洞一个闪失,比如猛然膨胀一下,乐子就大了。

战士们满心忧忡,眼见得没了可在紧急时刻决断的顶头上司,只能延续先前指令,继续用法术轰炸空洞。只不过这次它们可不再把目光集中在李俭身上,而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只在法术轰炸间隙,担忧地看向自家首领。

李俭探手,铁条戳入空洞界面,好像抄水一般掠过空洞界面。再抬手时,铁条在摄像头前看得一清二楚:这玩意探入空洞的部分,分明有诸多孔洞。

收回样品盒,换一种材料,掠过界面前先看一眼,是根碳含量更少的钢条。

掠过界面,摄像头观察。

刚才还是完体一条的透亮钢条,如前次实验一样,布满孔洞。

可能是李俭的错觉,铁条和钢条上遍布的孔洞,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区别。

收回,掏出塑料条,掠过界面,观察。

很好,又是类似的孔洞遍布,这仨材料都扛不住空洞的崩解现象是吧?

……

虽然头几次实验看起来不太乐观,不过拿材料掠过空洞界面的操作手法并未激起空洞异变,威胁实验安全,这姑且算是个好消息。

有李俭打头阵,卫戍部队指挥也放心下来,开始安排战士们携带样品靠近空洞,分批次进行适性实验。

实验手法和李俭正在做的没什么区别。从样品盒取样,探入空洞,拿回来,放入样品盒。

总的来说,优秀的实验总会尽可能把复杂工艺拆分成简单步骤,保证实验可行性不会因为个人操作差异产生较大影响。更不用说,利用空洞界面进行材料适性测试,本身也不算什么复杂实验。

空洞一线当然没法对操作后的样品进行多样化测试,只能简单通过光学摄像头做放大倍数不超过十倍的定性拍摄,初步查看样品在空洞中停留少量时间后发生何种变化。

这场测试自然不会止步于照片。提供受试样品的科研人员怎会甘休,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回收参加测试的样品,对其进行各种领域的微量分析——一般而言,谁提供受试样品,谁负责设计回收后分析流程。

毕竟每个领域的特色样品,重要参数和测试手段都略有不同。如果说为了赶时间,临时指挥中心不得不从审查层面拒绝大量样品参加测试,那么为了专业性,总不能否决已经参加过空洞操作的样品在各个研究中心继续开展后续测试。

那和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人家起码因为盒子好看才单买盒子把宝贝送回去,这边千辛万苦申报样品送至空洞,就为了在空洞界面涮一下拍照片?

太抽象了,谁要是这么干,指定是吃饱了撑的。

……

李俭觉得,自己就像是海底捞里的小哥,或者更进一步,是烤肉店店员。

科研人员把材料送过来,他负责把材料送进空洞再捞出来,这“火候”还不能老,一两秒时间,样品就没了。帮科研人员把生肉烤成熟肉,再装盘,等着烤完一整箱,请人送回去上菜。

有时候,科研工作的齿轮就是这么运转的,这也让李俭从来不觉得什么工作就比什么工作高贵,亦或者低贱。

倒不如说,如果是海底捞里的小哥,又或者是烤肉店店员,怎么着也能混一顿工作餐吧。而在这空洞之上,李俭可看不出来自己能混什么工作餐。

正所谓“厨子不偷,五谷不收”,李俭琢磨着,自己也得在这场实验中搞点收获。

倒不是说他得当着指挥中心看摄像头的时候,从这些样本里薅点给自己——这还真是厨子开偷——而是他想着,怎么着自己也算是搞过科研工作的,哪能参与一场测试,只是干活,什么都分析不出来呢?

逼迫自己开动脑筋,起码要把“涮空洞”这一步做好,可不能在这场实验中丢份。

还别说,即使自己只负责拿样品涮空洞,收手的时候用摄像头拍照,只有这两步工作可以看看,李俭还真发现了些许规律。

最先测试的一批样品都是棒状样品,金属、塑料、陶瓷之类的样品,其力学性能大不相同,但在李俭尽量控制变量——主要是掠过空洞的时间和掠过空洞的方式——情形下,它们几乎表现出相同的崩解特性。

具体来说,这些棒状样品掠过空洞后,表面都出现了排布近似的孔洞。

李俭纯肉眼观察,没发现这些孔洞的密度、深度、占据空间大小上因样品材质差异有什么数量级上的显着区别。可惜他并不是拓扑学或者形貌专家,肉眼并不能看出孔洞排布是否遵循同一分布规律。

这倒是好办,后方指挥中心与自己长期连线,李俭相信,就算这些样品还没送到后方,他们也一定会优先将照片资料拿来分析。

“棒状样品伸入空洞的部分都出现了孔洞。从掠过空洞方式来看,样品各部分在空洞停留时间正比于其相对中段的距离,而孔洞的大小、密度、深度似乎也和其距样品中点的距离呈正比,这意味着样品崩解程度和处理时间呈正比。是否计算出其具体的数学关系?”李俭寻求场外帮助。

“专家的拟合结果,单论孔洞大小,自然指数和二次函数形式与该关系更匹配,更细致的拟合需要将样品送到后方,在专业设备下测定,照片的精度到不了这么高。”接线员回答得很干脆。

只要采样点够多,拟合数学关系对擅长使用工具的人类来说并无一点难度可言。如果需要,他们能把任何形式的曲线拟合出无数种数学形式用以表达——不过在这场测试中,需要的只是最简练的拟合结果。

“了解。孔洞大小与时间关系类似自然指数,那么别的数据呢?深度、密度?”

“还是自然指数,您应该知道,我们只要修改幂系数,要拟合出来这个结果,很简单。”

“了解。”李俭口中说着,“系数对不同材料形成的棒材都是一样的吗?”

“估算范围基本重合,但更高精度的结果需要等样品返回聚居区才能测定。”

“我明白,这句话不用对我重复这么多遍,我又不是在听取汇报,就当我只是图个乐。”李俭没停下操作,心中思索后方拟合结果的物理意义。

在李俭曾经学过的知识中,如果某种变化的程度和时间呈现自然指数关系,那么这很可能象征着某种不受宏观控制,而在微观起效的效应。

比如,物质的某种基本属性。半衰期就是这种东西,目前人类还不知道有什么环境因素能够影响半衰期使其变动,而它显然能让“剩余的粒子占比”与时间呈现自然指数关系。

负次幂也是自然指数,不爽不要玩。

那么,是否可以认为,这些棒材在空洞中崩解,出现孔洞与时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便意味着在空洞中崩解便是受试材料在空洞内的基本属性?

要是这样,事情可就难办了。

或许科研工作者会相当兴奋,毕竟这又是一项过去从来没出现过的物质特性,但对打算影响空洞、探测空洞,起码让它不要再吹阴风的攻守同盟修仙者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毕竟,如果这些受试材料在空洞中崩解是基本属性,修仙者们又要如何保证,自己在空洞中崩解就不是基本属性呢?

如果生物在空洞中必然崩解,那这活没得干了,大家只能琢磨怎么在空洞外影响空洞,使其不再吹拂阴风。

李俭看向抱着生物制品进行测试的战士,期望他的测试结果能够好看一些。

只能祈祷,金属类、陶瓷类、高聚物类材料在空洞中的基本属性,和活体生物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