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储的事似乎就这样定下了。
然而,朝会散后,拓跋宏却来了。我这才想起,三ri一定省,今ri正是时候啊。我站在太皇太后身侧,遥遥向他注目,眼中隐含忧虑。
然而他并不看我。请安毕,举目直视,那姿势固然有些桀骜,但目光却是平静温和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孙儿是为大皇子而来。”
我大惊,怔怔地望着他,不禁变了颜sè。他此时并不知晓,太皇太后正是属意于大皇子的啊。我不安地握住自己的拳,一种剑拔弩张的紧迫感,使我有窒息般的无奈和沉重。
太皇太后平静地问:“是为立储么?”她的目睫中有一瞬灼灼的光,唇边的笑意却越发深沉了。
拓跋宏缓缓说道:“孙儿想,如今立储,是不是太早了些?”
我又是一惊。旋即领悟到他的意思,心中不禁又喜又怕。他终究是个谨慎的人。在未有废祖制的十足胜算之前,并不正面与太皇太后交锋。只是推搪。而这推搪的理由,又何其正当。
他从容,其貌恭顺,又往下说:“皇太子是未来的天子,不可不慎重。大皇子不过三岁,二皇子尚在襁褓。将来之事,无可预测。孙儿chun秋正富,不如将此事暂时缓一缓。”
殿中霎时沉寂。太皇太后听着,面无表情,然而目中到底有了一丝冷笑:“那么,你方才为何又说‘是为大皇子而来’?”
拓跋宏无视于她的不满,微笑如常:“孙儿想,大皇子已有三岁,恳请皇祖母为他赐名。”
原来为此。我高悬的心,骤然回落。太皇太后亦无从拒绝,以手支颐,久久,阖目道:“你们都回去吧。容我想想。”
赐名,是在这一年的六月已卯。
太皇太后为大皇子取的名,叫作恂。恂,是谦恭谨慎诚实之意。拓跋宏随即大赦天下,似要以此确认他未来储君的地位。
晚间盛宴,拓跋宏仍以汉装出席。太皇太后居上座,身子倚在重重玉绣锦茵之中,背脊挺直,头颈微微后仰,似乎凝神端详了拓跋宏良久。眼睛有些眯着,目光却在荧荧烛火的映照下,含了朦胧而闪烁的笑意,直视他。
“皇上如此穿戴,越发英武了。”
拓跋宏正饮着一盅酒。众人皆转首看他,他依然从容地抿尽最后一滴酒,方举目笑道:“皇祖母,您过誉了。”
太皇太后依然微笑道:“十几年的光yin就这么蹉跎了。看着皇上ri益老成,膝下又有了两个皇子,我得以卸下一些重担,想来也不算辜负了列祖列宗。”温煦的话,入耳却带了些沧桑,还有些……有些咄咄逼人的味道。
这固然并非问句,然而这样的情势,却迫使拓跋宏不得不作出一个回答。他说:“孙儿累了皇祖母这么多年,一念及此,心不自安,唯有励jing图治,谨守孝道,以报万一。”
“然则,皇上已然独当一面,老身也该颐养天年了。”
我心中一惊,依然低眉顺眼地坐着,却分外急迫地期待拓跋宏的反应。他也是一怔,难免有些局促,然而,那也只是一瞬间的事。他须臾便从容应对:“朕冲龄即位,朝廷之事全赖皇祖母。如今虽已弱冠,但为国为政仍战战兢兢,惟愿继续得到您的指点。”
而太皇太后,似乎心中有数,在他话音未落之际,便已垂首,以银匙递入口中,抿住了矜持的微笑。
随后,拓跋宏为高贵人的孩子取名为恪,拓跋恪。
“《诗经.商颂》有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想来皇上是取其恭敬之意?”我笑盈盈地问。
拓跋宏以赞许的目光表示欣喜。随即叹道:“知我者,妙莲也——你和彦和倒是相像。”
我莫名地心惊。然而拓跋宏神sè如常,又道:“我先前问之于彦和,他也是如此解释的。你们两个,真是我的知己啊。”
他向我微笑,似乎又有了久违的温情。我却心酸,因这些ri子以来,他的喜乐,总是与嬿姬分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