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徐州之失(1 / 1)

三国随章侃第十四章徐州之失

(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便在极近的时间段也可能发生相同的两件事,甚至凶手是同一人,此章说的吕布夜袭徐州就是如此。

在演义中,对此事描写的是非常的偶然,好象就是因为张飞醉酒打曹豹,引发曹豹报复,导致吕布进犯。而真实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

在三国志注解中引英雄记的说法:“布水陆东下,军到下邳西四十里。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就谈的比较简单“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

其共同点是吕布主动攻打刘备的下邳,原本是徐州一员的曹豹势力是站在刘备对立面而支持吕布。其不同点是英雄记称在吕布进军期间发生了张飞与曹豹的争斗,并且张飞杀了曹豹。而演义将英雄记做了改动,加入了曹豹是因为张飞强行灌酒行凶而发怒,并暗通女婿吕布的事件,其很大程度是为了突显张飞的莽撞。但曹豹投向吕布自然并非演义说的那般简单。

前文曾经说过,刘备能统领徐州是各方势力平衡下的产物,徐州本土势力无法选择出一个迎合各方代表的人物,而且他们或许也不愿意主动在乱世出头统领危机中的徐州,而不得不如当初兖州一般选择第三方的军事势力,也就是刘备接管徐州。

但是,徐州是个烫手山芋,经过曹cāo的大屠杀,原本富裕的徐州遭到了极大的损失,尽管陈登称徐州户口百万,但是在遭到曹cāo两次攻伐并大加抢掠杀戮后,东海等郡破败不堪,几万人口被杀。已经远非当初的徐州可比了。内部势力分歧,且不说掌有原来军队实权的丹扬势力,就是将刘备扶植上徐州宝座的以陈登,糜竺为代表的本土势力也并非好相与的,一旦刘备有所处置不当,就可能闹出危机。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徐州危机四伏,北方袁绍和陶谦处于敌对状态,一度派兵增援曹cāo对徐州的攻伐,而公孙瓒已经处于袁绍下风,已无力支援徐州,曹cāo自不便说,乃是徐州大敌,只是陷于苦战和迎帝之中,无法抽身,但是一旦缓过气来,便可能再度伐徐州。而更糟糕的原本是盟友的袁术因为不忿徐州被刘备得到,而和徐州成为敌对状态,如此一来,徐州便是四面受敌。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备也显出相当的政治才能,虽然在此时史载不多,但是从后来的历史看,他处理的颇为得当,对于外部势力,他向曾经与之交战的袁绍表现出和谈的意愿,从ri后的情况看,袁绍对于刘备伸出的橄榄枝应该是接纳了,三国志注引中称“陈登等遣使诣袁绍曰:“天降灾,祸臻鄙州,州将殂殒,生民无主,恐惧jiān雄一旦承隙,以贻盟主ri昃之忧,辄共奉故平原相刘备府君以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归。方今寇难纵横,不遑释甲,谨遣下吏奔告于执事。”绍答曰:“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尽管说此是否真实待查,不过从袁绍ri后对刘备的态度看,袁绍对刘备能投向自己这边是很欢迎的,而且刘备也加深了其关系,袁绍之子袁谭就曾经被刘备举为茂才;而对于不久前的大敌曹cāo,刘备一方面利用各种方法示好,另一方面也在时刻防备,比如收留吕布,虽说此事ri后看是个失策,但是面对军力强横的曹cāo,吕布的存在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而对于袁术方面,只怕敌对是唯一的选择,从徐州本土势力选择刘备开始就如此了,而选择和袁绍交好与袁术敌对,从当时的势力对比看,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刘备的对外政策,显然得到了徐州本土势力的认可,而刘备的对内政策,也得到了徐州本土势力的欢迎。

刘备ri后在谈论时说到,他所用的方式和曹cāo往往相反,正所谓:“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cāo也,cāo以急,吾以宽。cāo以暴,吾以仁。cāo以谲,吾以忠。”其确实如此,曹cāo在兖州,对外攻伐掠地,对内镇压削弱本土势力,刘备在徐州,对外以外交和好为主,对内则以安抚拉拢本土势力为主。

正是在徐州的所为,刘备ri后才得到了众多人的赏识器重,曹cāo袁绍都待之厚遇,而徐州的本土势力中陈登称之为王霸之才,而糜竺在刘备被吕布击败后仍将妹妹许配并资助,ri后一直与刘备奔走各地,要不是刘备在徐州的表现,决不可能出现这样情况。

但是就如同曹cāo的霸避免不了被人偷袭,刘备的仁也不能导致偷袭者的出现,偷袭者是同一人,而其协助者也有相似之处。曹cāo被张邈背叛,而刘备被曹豹背叛。尽管张邈和曹cāo的交情远非曹豹与刘备可比,但是有几点是相同的:

一是张邈和曹豹在兖州和徐州都掌握着一支武装,张邈原本就是陈留太守,为一镇诸侯人物,在曹cāo入主兖州后也保持着一定的du lixing,而曹豹是陶谦在世时依仗的丹扬军的领袖代表,刘备入主后虽然有所削弱但是也保持着自己对部分丹扬军的控制,而两人能作为内应便是依靠着自己的du li武装。

二是张邈曹豹原有的地位和曹cāo刘备相差无几,甚至高出,张邈在讨伐董卓时地位就已经是陈留太守,一镇诸侯,而曹cāo当时实力还并不雄厚,还需要张邈的增兵协助,但是ri后便成为兖州之主,位在张邈之上。刘备身为平原相时增援徐州,那时曹豹是陶谦的亲信大将,和刘备共同防御曹cāo,但是在陶谦死后,作为外人的刘备统领徐州,自己却得不到各方支持只能做其下属,甚至还不如刘备的亲信如关张等人。两人心中的忿忿不平可想而知,这也是他们在受到外力引诱下背叛的原因之一。

三是他们都是在州中主力空虚,又有外在势力支持的情况下才背叛曹cāo和刘备,假若不是曹cāo出征徐州,刘备和袁术对峙,或者没有吕布这一外在势力,他们只怕即便再有不满也只会是维持原状而已。

但是,也有几点是不同的:

1.张邈对曹cāo的背叛很大程度是因为对袁绍的担忧,因为袁绍曾令曹cāo杀张邈,而曹cāo在兖州徐州的所作所为使他担心曹cāo会为了得到袁绍支持而杀了自己。而曹豹则担忧的是刘备或者说刘备亲信对自己的威胁,三国志注引英雄记中称张飞和曹豹火并,演义中推导出曹豹和张飞的冲突,可见刘备虽然对徐州内部采取保持原状的做法,但是曹豹还是担忧刘备会削减其权力。

2.从目前的史料看,张邈背叛曹cāo除了吕布和兖州本土势力没有其他势力的引诱,倒是受到了袁绍的压力,而曹豹没有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但是很可能得到了袁术的支持。当时刘备与袁术对峙,而吕布在得到徐州后袁术遣使意图与吕布结盟,而曹豹也很有可能得到了袁术与吕布的支持才举兵反叛。

或许说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兖州被曹cāo成功的保住,而徐州从刘备手中失去了吧,之前我们谈过曹cāo在兖州的成功,现在说说刘备在兖州的失败原因。

1.徐州和兖州本身的情况不同,徐州人口郡县在遭到曹cāo打击后已经衰落许多,而且主要物质都集中下邳等地,而这些地区在吕布偷袭成功后已经归吕布所有,而刘备的军队虽然去海西广陵,但是那里的物质不足以支撑军队,不久就沦落到要“自相啖食”(英雄记中所述)的地步了,但是吕布在得到东郡濮阳后,曹cāo依然可以借助鄄城等地继续与吕布周旋。

2.吕布军的实力不同,吕布在到达兖州时,从袁绍处出奔,实力不强,连立足之地也无,全赖兖州本土势力张邈等人的支撑才有其强力,而在徐州,他虽然兵败,但得到刘备允许占据小沛一地可以维持军队,再休养生息一段,其实力和在兖州时不可同ri而语。

3.刘备没有荀、程昱这般能独当一面的谋士,我们在谈论三国时总说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缺少谋士军师,而谋士军师就体现在这里,曹cāo留下夏侯,刘备留下张飞,夏侯当时也被吕布偷袭濮阳,还一度被人所擒,但是曹cāo还有荀这样为一州之镇,能片言退几万大军的军师,还有程昱这样威望极高能安定四方的能臣,刘备却没有这样的人才。

4.曹cāo军力要强于刘备,曹cāo征伐陶谦率部极多,回到兖州又有根据地作为支持,而且徐州兵败,无力无心追袭,刘备本和袁术对峙中,得知消息后退兵,已无可退之地,也无粮草供给,前方有吕布,后方有袁术,几路交战,军队几近溃散。

5.曹cāo在对吕布对峙中得到了袁绍的支援,而刘备无人支援反而有袁术这个敌人追击。

虽然曹cāo在兖州遭到本土势力的反对,而刘备却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但是事情的结局却是相反,可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义等等在实力现实之前都要让步。正如兖州兵乱时,濮阳大族田家先是协助吕布,吕布失势又投向曹cāo一方,这些本土势力在军力之前还是只能低头。不过,当政局需要稳定时,还是要这些本土势力的出面。

刘备兵败后向吕布求和,很可能便是陈登等人的出面调停,而吕布答应收留刘备也是因为刘备能得到本土势力的支持,而徐州当时仍是面临曹cāo袁术的压力,收留甚得人心的刘备能得到徐州本土势力的支持,如糜竺在刘备兵败后仍资助之,再如刘备在徐州反对曹cāo时各郡县响应可知刘备得到徐州的人心,假如两虎继续搏杀,只怕一死一伤,而留下刘备对其在徐州的统治有利,这完全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徐州的政局动荡后初步稳定下来,尽管其下有太大的暗cháo,而南方的江东也出现了一个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