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争霸的开始
(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
自董卓迁都长安后,关东联军就已经分裂,各路诸侯自相残杀,已是常事。而此章中说的袁绍谋夺冀州牧韩馥之位,更是将所有的遮羞布都揭开,关东联军彻底分裂,而群雄争霸的局面形成。
此章节基本介绍了当初的情形,但是,在具体史实尤其是细节上,却有很多偏差,例如袁绍夺冀州一事,虽然谋夺冀州的后一部分就如同演义所说一般,袁绍巧用计谋骗取韩馥交出冀州,但是,之前的铺垫却并非如此简单。当时的情形是袁绍又得到了张杨和于扶罗的支持,势力大涨,但是粮草依赖同盟的韩馥供给,而袁绍势力的扩张引起了盟友韩馥的jing惕,想断其粮草,使袁军溃散,这在当时并不鲜见,如上一章所说,孙坚军队就依赖袁术供给粮草,而袁术也扣押过孙坚的供给,孙坚亲自来质问才使得供给恢复,袁绍此时也面临孙坚的局面。但是韩馥在冀州的当政并不稳定,当时的手下大将麴义就反叛之,而袁绍既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族人,又是联军盟主,众望所归,麴义便投奔了袁绍,无论这本身就是袁绍的计谋还是其他原因,韩馥在当时对于袁绍来说处于被动,而公孙瓒的入侵更加使得其内外交困,在当时情况下,作出交出冀州的决定也不让人意外了,即便他不交出,以他的才能,冀州也迟早是他人之物。
所以说,假如没有当时的压力,韩馥断不会因为谋士的几句话便交出冀州的。
再如公孙瓒和袁绍一事,演义中将两人冲突描述为袁绍先是yin谋和公孙瓒夺取冀州然后又背盟暗杀公孙越。乍一看好似都是袁绍的错,其实两人的冲突却并非如此简单。
两人的冲突首先是缘于公孙瓒和幽州牧刘虞的冲突,两人同为幽州两大势力,内部却不和谐,而刘虞和袁绍交情颇好,袁绍一度谋划刘虞为帝,虽然刘虞拒绝,但是也保持着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刘虞之子刘和本来在长安做侍中,得到天子旨意逃出,想通知刘虞派兵迎接,途经袁术处,被扣押,袁术令其为书给他的父亲,而刘虞得到消息后派出数千骑兵,但是遭到公孙瓒的反对,而公孙瓒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不想得罪袁术,派自己的弟弟,也就是演义中的公孙越去袁术处,并唆使袁术扣押刘和还有其带领的军队。(之后刘和逃出去了袁绍处,在刘虞被公孙瓒杀死后兴兵复仇。)这不但使刘虞和公孙瓒的关系大大恶化,还导致了另一个结局,就是公孙越之死。
当然,公孙越之死并非如演义那样是在途中被暗杀,更不是有一个人大喊“我乃董丞相家将”这样戏剧xing场面,而是在战事中被流箭所杀。(这到是和演义一致)而此战事就是上一章说到的孙坚与袁绍交恶的一事,也就是孙坚被袁术表为豫州刺史,袁绍却派了周昂来统领豫州,并夺了孙坚的阳城。也就是在孙坚攻打阳城一役中,受袁术派遣协助的公孙越被流箭shè死。而公孙瓒把这笔帐算到了袁绍头上,出兵冀州,冀州许多地方归顺公孙瓒。袁绍恐惧之下,将自己拥有的渤海太守印送给公孙瓒从弟公孙范,希望公孙范能牵制公孙瓒,却不料公孙范得到实权后将自己的军队支援公孙瓒,一时局势大乱,袁绍才出兵,有了界桥一战。
界桥一战,演义中为了突显刘关张三兄弟和赵云,尤其是赵云的出场,将结局改成打和。但是真实的历史却不是如此,确实当时刘备和赵云很可能已经加入了公孙瓒阵营,但是在界桥一战中是否出战不得而知,更不用说改变局面了。(考虑到刘备在公孙瓒与袁绍的对峙中颇有战功,或许在其他战役中有所斩获,但是界桥一战没有记载。)界桥一战也是以麴义率军大胜公孙瓒告终,演义中界桥之战的前半段是史实,而在赵云出现的后半段就子虚乌有,更不用说麴义被赵云杀死了。(麴义是在之后被袁绍杀死。)
界桥一战后,公孙瓒和袁绍对峙数载,虽然互有征战,但是袁绍在忙于对黑山贼的讨伐,而公孙瓒也陷于与刘虞的争斗中,所以北方局势一度平缓下来。
当时的局势之前也说到,可以看作袁绍袁术两兄弟之争,他们的争斗自然不是如演义所说因为千匹马的关系,而是为了对袁家当家权的争斗,正因为如此,袁绍在得知袁术在对公孙瓒信中称袁绍不是袁家后代如此愤怒。自关东联军解散后,袁术坐拥富饶的南阳,其野心大大膨胀,对袁绍立刘虞为帝之事大为阻挠,之后相互结援争斗。对应袁术和公孙瓒的联合,袁绍的对策是与荆州刘表联合,刘表身为荆州刺史,自上任初始便受到袁术的压力,刚刚稳定下来,而袁术派遣孙坚攻打荆州,但是孙坚被刘表设伏shè死后,袁术对荆州便无能为力了。(袁家两兄弟之争,最得利的莫过于曹cāo,曹cāo自得兖州后对外扩展的地盘不是夺自袁术便是袁术盟友陶谦吕布之手,可如此说,袁绍本利用曹cāo作为自己的打手对付袁术,没想这个自己养大的打手得了便宜成了自己最大的对手。)
一时间,关东的几大主要势力,袁绍和公孙瓒在北方对峙,袁术和刘表在南方对峙。而兖州的刘岱投向了袁绍,徐州的陶谦倾于袁术,而ri后的主角曹cāo刘备就要得到正式的舞台。但是此时,关中却发生了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