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若不知道她说想要读书时,杨茂礼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她本以为大概会被当做奇怪或者无礼的要求,不料杨茂礼却开心地连声应好。杨妈妈闻声跑来,杨茂礼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杨妈妈问什么,他也不答,直说出去给女儿买礼物。
在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清如才如实回答了问题,杨妈妈纳闷地说:“我还以为病傻了,怎么倒是开了窍,以前你阿爹让你多看点书你都不肯,今儿还真是奇怪。”
“阿姆,阿爹不是说咱家女儿不输给别人家的小子,别人家小子都读书,我也要读,以前是我还小不懂事嘛。”清若干笑几声。
“尽听你阿爹在浑说,小子读书能当官,你姑娘家能吗?”杨妈妈恼了一声。
“要是你们不反对,为什么不可以。”清若小声回答,接触到杨妈妈投来的试探,急忙讨好地回答:“那总比不识字好吧,阿姆不也识字。”
说到自己的优点,杨妈妈得意地笑了笑,还特意撩了下发鬓,“那是,你们外嬷家不管男女,个个都上过学,而且女儿都会一手好绣活。”说道绣活,杨妈妈又变脸色,“你要读书,我不拦你,但这绣活,你给我抓紧学回来,要是做的不好,我就不许你读书。”
清若赔笑地点点头,心中腹诽,她才不是想要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只是单纯地想要从书本上了解一些关于现况。再者,她以后要是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也好把责任推到书本身上。所以,清若有种愧对杨茂礼的感觉,可以想象,他只是想把女儿当做儿子养罢了。
“有人在吗?”不见人影,声音幽幽地响起。
众人齐回头,看见吕氏带着个小男孩正在拱门处,因门口种了两棵石榴,足有两米高。站在门口外人瞧不见里面,但里面的人却隐约可以看见人影。
“谁呀?”清若故意问道。
吕氏连忙走上前,紧忙拉着儿子给杨妈妈躬身做个礼。“大嫂,你们都没休息呢?”
母女三人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天,日头正好,还略有些耀眼。古人讲究白日不寝,因为古时照明效果差,必须天亮才能干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了不浪费时间,中午几乎是没得吃饭休息的。虽然现在这个时代应该没有那么落后,但也不提倡午睡吧。
“三弟妹怎么有空来,是阿爹有事找吗?”杨妈妈开声的同时,双子连忙起身给吕氏让个位置。
吕氏连忙躬身道谢,才坐下来,欲拉着腼腆的小儿子坐在自己膝上,可是小男孩不给面子,见清若姐妹都站在杨妈妈身后,也扭捏着站到吕氏身后去。
吕氏拗不过他,也只好低声嘟囔一句后,从袖里取出一个小瓷盒子,端着笑脸递给清若。“刚刚和若丫头说好给她拿点药膏来,这药膏可见效了,是她三叔特意从云南带回来的。”
“小若,你伤着了?”杨妈妈立刻机警地回头,望清若一眼。
见所有人的视线都聚焦过来,清若连忙摇头,“阿姆,没事的。”
吕氏见状连忙接茬,“怎么会没事,我刚刚还看见曼丫头扯着你来的。”清如闻言,急忙拉起清若的袖子,仔细查看,红痕早已褪下,手腕处却有几处浅浅淤青,“阿姆,你看,阿姐的手都青了。”
吕氏正愁没话题说呢,看到清若手腕的淤青,不由得夸张地大叫起来:“诶呀,我就说嘛,如果不痛,若丫头就不会哭的。曼丫头一定是故意的,肯定是欺负若丫头刚回家不懂事。”
清若急忙摇头,示意杨妈妈不要相信吕氏的片面之语,虽然清曼的语气和态度的确让她喜欢不起来,但她敢肯定清曼绝对不是故意的,也没这么大的力气。要怪只能怪这身体居然这么娇弱,那点力气就能捏出淤青。可是清如可不这么认为,撇了撇嘴道,“她一定是故意的。”
吕氏也跟着帮腔,“就是,曼丫头真是越来越不知轻重了。”
“三婶,你误会了,堂姐不是故意的。”要叫那个说话扭捏的小丫头做姐姐,清若心里有十万个不乐意。
“若丫头,你不用替她说好话,小小年纪下手就这么狠,都不知道大人怎么教。”吕氏不以为意地嗤笑道。
清若翻了个白眼,对这个说不通的榆木脑袋表示无奈,只能求助于杨妈妈。杨妈妈也看出了一些端倪,虽然担心女儿的伤,但只是一点小淤青,她也就没太在意。“三弟妹多虑了,只是小孩子玩闹,没什么大不了的。别伤了和气,平白让外人看了笑话不说,要是产生间隙可就不好了。你说是不是?”
“既然大嫂你都这么说,那就算了。不过我看这子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之过的。”吕氏想要憋出一句三字经,可就是想不起来。
“子不教,父之过。”清如朗声回答。
“对对对,就是这句,我家誉哥儿整天在家念,我这脑子竟然都记不住,还是大嫂家的丫头伶俐。”吕氏说起自己的儿子,立刻笑逐颜开。“我家誉哥儿啊,最尊敬的就是他大伯了,整天说要学他大伯做一个读书人。”
清如可不比清若,本身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她眼睛一眨,好奇地问:“三婶,誉哥儿几岁了?”
“誉哥儿八岁了,比你二叔家的贵哥儿小半个月。”说起二房,吕氏表情有些不情愿。
“八岁才学三字经啊?我和姐姐可是三岁就会背了。”清如故作惊讶状,又对站在吕氏身后的小男孩说:“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会不会念三字经啊?”
小男孩见清如像只兔子似的跳过去,吓得躲到母亲另外一边,只得惶恐地摇摇头。
“呃,三、三岁,我家誉哥儿学书晚,也不是只会念三字经,还有很多字的也会。”没想到双子竟然这么早会读书,吕氏脸上的笑有些挂不住,在排序上输给二房也就算了,居然读书识字还输给大房的两个丫头。吕氏心里暗暗决定,回去一定督促儿子好好念书。
“小如,别放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勤学苦读,誉哥儿早晚也会出人头地的。”杨妈妈的一番话说到吕氏心坎里去了,虽然她不明白什么叫“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她听明白了,杨妈妈在夸誉哥儿会出人头地,冲这一点就够她感动得掏心掏肺了。就在清若也惊讶原来杨妈妈竟然读的书也不少的时候,清如在旁边小声拆台:“阿姆每次见三婶都爱卖弄她读过那几篇文,也活该,三婶每次见面都要说她阿爹是秀才。”
清若有些了然,二媳妇是普通农户出身,而三媳妇吕氏虽然没读过书,但却是秀才家的女儿,难怪会看不起方氏,两家闹矛盾也情有可原。
即刻,也不用杨妈妈再问,她急忙巴结似的凑过去,一本正经地对杨妈妈说:“大嫂,我们可是自己人,一家人我就不说二家话了。你们这些年不在家里,二哥一家可把自己当头儿处,总是要阿阿爹去族里给贵哥儿上长孙谱,而且铺子的生意也都被他一人霸占着。你说大哥虽然没有儿子可到底是大哥,他这不是目无大哥嘛。”
杨妈妈眉头颤了两下,伸手拿起脚边竹篮里未完成的鞋底,一边做活,一边听吕氏八卦。不时还亲切地接上一两句,“家里不还有阿爹在嘛,只要不分家,这一家之主还是阿爹。”
“哼,他心里哪有还有阿爹啊,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着急要分家。”吕氏冷笑道,“不就是想仗着长孙当幼子能分多半份家产,我家誉哥儿也就小那么半个月而已。”
双子默默对视一眼,同时默默低头,清如表情夸张地对清若耸肩叹气,表示鄙视。清若笑着腹诽:这人还真是神经大条,怎么就把心里话都说出来,还是当着大房的面,在争那半份原本应该属于大房的家产。
“我说三弟妹,既然没分家,这家还是阿爹说了算,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别让外人听见,还以为我们妯娌不和呢。”杨妈妈依旧好脾气地打着笑脸。
吕氏皱了皱眉,“大嫂你怎么这么不争,诶,算了,我倒忘记你以前就被老二家的欺负惯了。也罢,你要是不听劝,以后出了什么事我也帮不了你。”吕氏丢下话,拉起儿子,一扭一扭地离开。
清若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吕氏走秀似的登场,然后离去,杨妈妈却依旧面不改色的坐在椅子纳鞋底,好似刚才没有人来过。
“欸?阿姆,你就这么让她走啦?”清如见吕氏一言不合就离开,纳闷地问。
“不然你想怎么样?”杨妈妈反问。
“她不是和老二家关系不好嘛,不是正好和我们......”清如斟酌着要怎么表达。
“小孩子家懂什么,要是没事,就继续绣帕子。”杨妈妈绣了几下,忽然有些坐不住,收拾了东西,起身说道:“我出去一下,你们乖乖在家绣帕子,回头我要检查。”
清如扁着嘴,对杨妈妈的身影扮了个鬼脸,“阿姆老是这样,人前装镇定,背后急性子。”转身对清若说道:“阿姐,你说三婶跑来跟我们说这些干嘛?”
清若挑了眉,拍拍着妹妹的肩膀,对她摇摇头说:“阿姆说了,大人的事咱们小孩子别管。”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个三婶也不是省事的料。不过清若的心思没浪费在这个主动挑起是非的女人身上,她比较好奇的是他们离家之前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