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光绪帝出瀛台 西太后借口重病寻医(1 / 1)

光绪二十五年,从紫禁城里传来一个消息:光绪皇帝病了!

这消息不胫而走,不出一个月,几乎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大清的天子病得不轻。有人为之担心,有

人为之庆幸。不过,知内情的人全明白,光绪皇帝没什么大病,西太后欲废除光绪皇帝,她使出了这

招儿。

起初,西太后一口咬定光绪皇帝的病源是吃了康有为弄进宫的一颗“红丸”,致使大清的皇帝神

情恍惚。后来她又听说了皇上浑身溃烂、气虚遗\精,已经病人膏肓。总之,大清的皇帝活不了几天了

此刻,西太后欲废光绪皇帝犹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她没有料到反对废帝的呼声越来越高,更没有料到洋鬼子也来干涉此事!

西太后囚禁了大清的皇帝,继而又向外散发消息,说天子龙体欠佳,这不仅引起了许多人的主意,一些有实力的人士纷纷作出了反应。一天,西太后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奏折——请安折。她刚读了几句便眉头紧锁,表现出十分反感的样子。

原来,候补知府经元善呈了一份请安折,问候光绪皇帝的病情,并表达了居住在上海的侨民对大清天子的爱戴。折子里一句句问候皇太后的语言也没有,这叫她如何能接受!

西太后很生气,她将折子随手一掷,正巧,掷在了李莲英面前。小李子多年来陪伴着西太后批阅奏折,他早已忘了自己不过是宫中的奴才,朝中折子,他可以任意去翻阅。西太后面带怒气,小李子知道折子里一定有惹恼太后的事情。李莲英立刻打开折子来读,读罢,他火上加油:“老佛爷,这还得了,折子只向皇上请安,连一句问候老佛爷的话也没有。这个经元善该杀!”

西太后“哼”了一声,她心头愤愤不平。小李子继续说:“皇上亲政近十年,他拉拢过不少人,如今这些人企图以皇上压老佛爷,他们也不认清形势便盲目行事,这些人该杀!

西太后摆弄着手中的折子,她阴冷的说:“该杀的人多着呢,这不,又是一份请安折,看来他们心里惦念着皇上!”

李莲英结果一看,原来是远在吉隆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侨巨商联名恭请圣安的电报,电文中只字未提皇太后,这叫西太后如何不生气!

“老佛爷,这是流亡海外的维新分子捣的鬼。”

“哀家明白,康有为、梁启超跑到了外国,他们继续蛊惑人心,企图扶植皇帝东山再起,他们能得逞吗?”

“不能!当然他们是异想天开!”

西太后看了一眼李莲英,说:“虽说他们是异想天开,但他们的用心是非常险恶的,他们企图以舆论来压倒哀家,逼哀家放过皇上,可恶、可恨也!

“太后,皇上仍有拥护者,还真不如让皇上宾天为妙,那样,老佛爷可以毫无顾忌的训政了。”

西太后低声责备:“狗奴才,你的人头想搬家了吗?竟然想到弑君!”

“不,不,奴才不敢!”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

“奴才没有把话说清楚,奴才的意思是:皇上体弱多病,只怕病入膏肓。”

西太后自言自语道:“皇上的确病的不轻,哀家应发布谕令召天下名医为皇上诊治!”

“为什么要这样?”

小李子有些纳闷儿,他知道老佛爷恨不得皇上立刻死去,为什么她还要极力拯救载湉的生命呢?西太后半晌才进出一句:“要让天下的人都知道皇帝已经病入膏肓,狗奴才,你懂什么!”

小李子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

不几日,西太后谕令天下名医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由地方官员推荐,凡是自愿为大清皇帝诊治者,一律可以入宫为皇上诊病。谕令发出后,立刻引起了朝野震惊,一些对大清皇帝尚存感情的人哀叹不已,只怕皇上战胜不了病魔;一些惧怕维新的人暗自庆幸,只求皇上一天天病重。

江苏、浙江一带有位名医,名叫陈连方,此人是帝师翁同龢的好友,当大清皇帝“病重”的消息传遍全国时,被解职回乡的翁同龢动了心,他托熟人、花银子,总算把陈连方送到了京城。他希望陈连方能以诊治为由见到大清的皇帝,一来探听一下皇帝的病情,二来趁机带去对天子的问候。所以,几经周折,陈连方进了宫。

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天很热,边个月来一滴雨也没有下,空中充溢着闷热,李莲英身着丝绸太监服来到了瀛台,他阴声怪气地叫着:“皇上,老佛爷口谕:请皇上即刻进宫,江浙名医陈连方今日进宫诊断皇上的病情。”

光绪皇帝瞅了一眼令他恶心的小李子,纹丝不动,小李子又说了一句:“皇上,可别让老佛爷等得不耐烦了!”

光绪皇帝仍动也不动,小李子急了,大声喊:“皇上,老佛爷发起火来,奴才是劝不了的!”

王商走近皇上,恳求道:“皇上换一件龙袍,随李公公入宫吧,奴才求皇上了!”

一见王商那副可怜的模样,光绪皇帝心软了:“朕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是,朕死不足惜,只怕又要连累这可怜的老奴,还有更多无辜的人。”

如此想来,光绪皇帝只好随李莲英入了宫。陈连方是地方大夫,军机处的人只好在前面领路,把他带到了养心殿。养心殿本事皇上的寝宫,如今多日无人居住,到处尘土飞扬,爬虫满地,很有些凄凉衰败之感。

陈大夫按宫中礼节向皇上、皇太后行跪安礼,只听得西太后温和地说:“陈大夫免礼平身!皇上病魔缠身,哀家希望大夫能认真诊断,开出妙方,使皇上很快龙体康复。”

在陈连方听来,西太后的语调很温和,不像翁同龢描述的那样冷峻而严厉。陈连方低头答道:“草民会竭尽全力诊治皇上的!”

“那就好”

陈连方偷偷地抬头一看,他心中惊异几分:“呀,皇上如此憔悴不堪,这哪儿像是三十岁左右的人,分明是五十多岁的老翁。太后虽然六十多岁了,但她体态丰腴,皮肤白皙,面带红润,几乎看不出一丝皱纹。她好漂亮!”

西太后与光绪皇帝面对面的坐着,西太后面带微笑,光绪皇帝目光呆滞、消瘦不堪,只听见皇上干咳了几声,西太后忙说:“皇上气喘不止、痰中带血、厌食多梦,大夫可有妙方?”

光绪皇帝低头不语,他留露出不耐烦的神情。陈连方伸出手来为皇上把脉,他又看了看载湉的舌苔,敲了敲他的腹部,一副极其认真的样子。陈连方惊喜的发现光绪皇帝并没有什么大病,他只不过有些精神恍惚而已。

西太后显得有些倦了,她伏在案几上让李莲英为她捶背。

“小李子,今天手怎么这么重!

李莲英双眼贼不溜秋的盯着大夫看,西太后有些不高兴,因为小李子手太重弄疼了她。李莲英忙说:“老佛爷赎罪!小李子该死、该死!”

说着,他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就在西太后与小李子分心之际,陈连方抓住皇上的手,在载湉的手心里写着:“翁,问皇上安!”

光绪皇帝猛地一怔,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低声说:“朕无大碍!”

尽管声音很低,西太后还是听见了,她马上换了一副面庞,斥责道:“皇上,你讳疾忌医,这样下去会出大事的!”

光绪皇帝唯唯诺诺的答道:“是,亲爸爸说的是。孩儿就怕吃药,所以说无大碍!”

陈大夫立刻明白的皇上的艰难处境,他拟了一个能医“百病”的药方,交给一旁的太监,太监将药方呈给西太后看,原来是:“红枣三钱、枸杞子二钱、陈皮半两、桂圆一斤、冬草一钱……”

西太后问陈连方:“皇上得了什么病啊?”

“肾亏气虚、肝脾火盛,须静心调养才是。”

“有没有大碍呀”

“草民不敢说”

“说,恕你无罪”

陈连方望望光绪皇帝,又看看西太后,他吞吞唔唔地说:“草民医学才浅,是在诊治不了皇上的病,乞求太后开恩,赐草民回乡!”

西太后心想:“借给你一个胆子,你也不敢说皇上没病。像你这种人回乡也好,可以传播一下皇上病重的消息。”

陈大夫立刻明白的皇上的艰难处境,他拟了一个能医“百病”的药方,交给一旁的太监,太监将药方呈给西太后看,原来是:“红枣三钱、枸杞子二钱、陈皮半两、桂圆一斤、冬草一钱……”

西太后问陈连方:“皇上得了什么病啊?”

“肾亏气虚、肝脾火盛,须静心调养才是。”

“有没有大碍呀”

“草民不敢说”

“说,恕你无罪”

陈连方望望光绪皇帝,又看看西太后,他吞吞唔唔地说:“草民医学才浅,是在诊治不了皇上的病,乞求太后开恩,赐草民回乡!”

西太后心想:“借给你一个胆子,你也不敢说皇上没病。像你这种人回乡也好,可以传播一下皇上病重的消息。”

西太后脸一沉,说:“本该罚你五十大板,念你不是宫中太医,就饶了你这一回,快快收拾家伙滚出京城。”

“谢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