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光绪皇帝斗争西太后 拉拢袁世凯(1 / 1)

光绪皇帝听到这里,他非常生气,走近西太后,对她说:“亲爸爸,儿即为一国之君,当以拯救大清子民为己任,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为己任。岂能死报什么‘祖宗家法’不放,误国殃民的事情,儿不干!”

“放肆!皇上是说亲爸爸在误国殃民?”

“儿不敢!儿只是说亲爸爸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向西方学习,以达国富民强。”

西太后抓起一只茶杯,猛地掷向光绪皇帝的脚下,大吼:“退下去,日后皇上不要再来园子里请安了。”

接着西太后便‘呜呜’哭了起来。

西太后抹了一把泪说:“皇上早把亲爸爸的恩情给忘了,他长大了,眼里还有亲爸爸吗?”

说罢,她又大哭大叫起来。光绪皇帝恭恭敬敬地向西太后扣了一个头,说:“亲爸爸,别伤心了!孩儿告辞了,孩儿如果有什么过错,乞求亲爸爸原谅。”

他欲转身走,西太后猛地喊住了他::“皇上,前两天便又决定,忘了告诉你,荣大人的北洋三军中一部分人今日驻扎长辛店,还有,皇宫各门守卫从明日起由荣大人卫兵担任。”

“这为什么?”

“为什么?据一些朝臣奏,原来的卫士懈怠至极,为了皇上的安全,不得不如此。”

光绪皇帝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西太后竟以武力监视他了,他暗自说:“看来变法要流血了。亲爸爸暗中操纵着实权,万一她想发动政变,废除朕,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不久夭折了吗?”

珍妃满脸愁云的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珍儿以为皇上该布置一下了,以应付突发事件。”

“对,爱妃道出了朕的心声。朕立刻拟旨,令人将密旨送到康有为手中,或许,他有妙计。”

“皇上,珍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只管说,这儿只有你我,我们是最亲爱的人,有什么话不可以讲!”

珍妃受到了鼓励,她鼓足勇气说:“珍儿思前顾后,总怕太后趁九月阅操之际发动政变,囚禁皇上。”

光绪皇帝紧握珍妃的手,轻声说:“朕也有这层顾虑,可是,秋天阅操不得不去呀。”

“那就先动手为强,抢在太后的前面,免得被动。”

“爱妃,喝口茶,慢慢说。”

珍妃从光绪皇帝的手中接过茶杯,她抿了一口茶水说:“太后暗中早已派荣禄布置了兵力,皇上所顾虑的流血事件可能难以避免,因此,目前谁抢在前面,谁有可能胜利。皇上所信赖的维新派多出身书生,果真打起来的话,维新派绝对不是守旧派的对手。珍儿以为还是尽快召见康有为等人为好。”

“好,朕这便谕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觐见。”

“恐怕他们上不了大殿,荣禄的卫兵早已控制了整个皇宫,只怕皇上见不到他们。”

“这怎么办,好呢”

“可以让杨锐设法联络康有为,让康有为梁启超设法混入皇宫,皇上可以在毓庆宫召见他们”

“这行吗?”

珍妃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光绪皇帝更是神情紧张。他紧握着心爱的人的手,低声说:“朕明天早上就拟一份密谕,让杨锐带出宫,希望康有为他们尽快想出委托办法来对付突发事件。”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军机章宗杨锐被光绪皇帝的心腹太监王商带到了毓庆宫。光绪皇帝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他向正在施礼的杨锐说了一句:“爱卿免礼平身!朕有重要的事情说,请爱卿仔细听着。”

杨锐从未见过皇上如此神色慌张,他顿时感到事态十分严重。

“皇上,臣句句牢记在心,请皇上快说吧。”

光绪皇帝令所有的太监都退下,踱到书桌旁,示意杨锐坐在他的对面。杨锐不敢坐下,光绪皇帝低声说:“爱卿不必拘礼。朕已朝夕不保,今日事皇上,说不定明日就为阶下囚。”

光绪皇帝黯然伤神,杨锐心中大惊,他战战兢兢地问:“皇上难道真有此顾虑?”

“当然,昨日朕去园子里向皇太后请安,,太后怒斥于朕,朕据此判断可能会有不测发生。”

“啊”

杨锐惊慌失措,光绪皇帝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他快速的说道:“爱卿不必惊慌失措,朕已经拟定一份密诏,爱卿今日就必须送到康有为手中,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快快设法营救朕。”

说着,他将密诏递给了杨锐,杨锐迟迟不敢伸手接旨,光绪皇帝微怒,问:“爱卿怕受牵连吗?”

杨锐连忙下跪,他哭着说:“这是皇族宗室的内部纷争,臣是汉人,恐怕不变介入其中。”

“杨锐,你好糊涂!朕与太后之争,根本不是什么家事不和,而是变法与顽固之争,爱卿一向倾向维新,怎么今日又退缩了?”

“不,不,臣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臣怎么会退缩呢!”

说着,他结果密诏,将密诏塞进官帽里,又向光绪皇帝叩了头,他退了下来。

杨锐结果密诏,眼前一黑,几乎晕倒,他扶着路边的小树,定了定神,他辨认了去找康有为的方向,然后拖着沉重的步子去找康有为。正巧,梁启超,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人都在康有为这儿。大家一见杨锐至此,马上警觉了起来,康有为急切地问:“杨大人,宫中有事儿吗?”

杨锐点了点头,此时,,他已是脸色蜡黄,语无伦次:“有,事情有了,皇上有事了。”

刘光第递过一杯茶水,安慰道:“杨大人不必惊慌,来,先喝口水,慢慢说来。”

杨锐一个劲儿冒冷汗,说:“这儿,这儿是皇上的密诏。”

康有为立刻借过密诏,迅速的浏览了一遍,他双眉紧锁,说:“大家不必惊慌!来,大家商量个对策,看来那老妪要行动了。”

康有为紧接着说:“看来形势已经十分危机,我建议皇上立刻改年号,换服制、迁都上海,以示与旧朝的决裂。迁都上海后立刻实施新政,老妪远在北京,她奈何不了皇上。谭嗣同,你说说看,该怎么办?”

只听得谭嗣同说:“看来太后欲以武力相逼,流血事件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我认为咱们应该抢在前头,也以武力对抗那老妪。”

刘光第着急的说:“我等皆为书生,手中无一兵一卒呀?”

“可以借兵”

“借兵?”

“对!借兵,向太后控制军队去借兵。”

谭嗣同说的很坚定,康有为点了点头。康有为低声说:“我的弟子徐仁禄一向与袁世凯私交甚深,可以让他去说服袁世凯,使袁世凯站到革命党一边,若有了袁军做后盾,对付那老妪就容易多了。”

林旭有些担心,他问:“袁世凯是荣禄的部下,这个人可靠吗?”

康有为回答:“袁世凯一直倾向变法维新新运动,可以让徐仁禄试探一下,若他死心塌地追随荣禄,则放弃他;若他流露出反荣之心,则拉拢他,为我们所用。”

杨锐此时插话了:“事到如今,也只好破釜沉舟去试一试了,你们快写密奏,我立刻回宫。”

杨锐带回密奏交给皇上,光绪皇帝看完之后陷入沉思之中,一旁的珍妃轻声地说:“皇上,这个方案可以试一试,若袁世凯肯保驾,亲爸爸不敢轻举妄动的。”

“朕也是这种看法。不过,袁世凯这个人为人如何,朕不清楚,这么做危险性太大。”

珍妃低语:“不这么做,危险性更大。皇上可以拟一密诏,许以高官厚禄,事成之后,让袁世凯得到更大的好处,他岂能不动心!”

“爱妃所言极是,朕这便拟旨。杨爱卿,你务必将密旨带出去,让康有为设法送至袁世凯的手中。”

“嗻”

正在天津小站忙于练兵的袁世凯绝非是一个等闲之辈,咋一看起来他呆头呆脑的,大腹便便,闹满肥肠,好像一头蠢驴。可实际上,他脑瓜子灵活的很,数来数去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无奈之下,康有为等人孤注一掷,派徐仁禄找到了袁世凯。

徐仁禄带来了光绪皇帝的密旨,徐仁禄便是‘钦差大臣’。面对这位‘钦差大臣’,袁世凯既热情又敬畏,他表现的十分恭敬。

“徐大人,来,干了这一杯”

“袁大人,你的盛情款待,徐某实在感激不尽。不过,今日不是喝酒的时候。”

“此话怎讲!”

袁世凯故作糊涂,徐仁禄哪敢全盘托出,他必须做些试探。

“京城有些紧张,难道袁大人没听说?”

“袁某乃是一介武夫,或许比别人迟钝一些,没听说什么呀”

“变法维新搞得轰轰烈烈,袁大人不会无动于衷吧。”

“当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袁某虽然粗莽,但总不至于不关心国家大事。”

“袁大人,你如何看待这场维新运动呢?”

“好哇,富国强兵,人人翘首以盼。”

“并非如此吧!据说,袁大人的顶头上司荣大人就对维新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