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小安子出京以来十几天,他先取旱路至天津,曾国富对他以礼相待,风风光光三四天,捞了不少财务,还有那一叠叠让人疯狂的银票。可自从进入山东境内,他改了水路,沿途尽量不靠岸,他生怕山东巡抚丁宝桢来找麻烦。到了泰安县最后一站,再往南行便进了江苏境内,相对来说安全一些。
到了泰山脚下不登泰山,太让他遗憾了,所有他决定在泰安小住两天,山东境内已经度过了八九天,也没有发生什么事儿,想必这一二天也不会有什么事情。安德海准备今晚早早休息,明日一早登泰山。正在这时,一位官差摸样的人来到了小安子下榻的客栈,原来是泰安知县派人来请“安钦差”,为他接风洗尘。
熟不知,小安子这一去便受到了软禁,何知县令人把安德海先用酒灌醉,然后把他放在一辆马车里,连夜赶往济南府。当安德海昏昏沉沉入睡之际,押送他的人生怕他醒来后逃跑,便用一根粗绳子紧紧地困住了他的双脚。
安德海一觉醒来,已经到了济南府,他想动弹一下,但浑身软弱无力、四肢如麻,再一看,自己被绑了。他的心里不禁一惊,大叫:“你们干什么?太过分了,快给本官松绑。”
只听一个人说:“安钦差,你再叫也没有用,还是省些力气吧。”
安德海大吼:“你们弄错了吧,我是奉旨钦差安德海。”
那人依然冷淡的说:“错不了,丁大人要捉拿的人就是你。”
济南巡抚衙门大院,灯火辉煌,人来人往;丁宝桢彻夜未眠,此时,他正坐在正厅一口接一口地吸着旱烟。丁宝桢身居二品,此外还兼任兵部侍郎及太子少保等职务。这个丁巡抚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勤政爱民,所有深得朝廷的赏识与山东老百姓的爱戴。
自从丁宝桢上奏皇上参奏安德海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推算小安子的行程,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最多再过二三天而已,安德海便出山东境界到达苏北地区了。一旦出了山东,杀小安子便成了一句空话,恐怕日后死的不是安德海,而是他丁宝桢。丁宝桢出生入死几十年,他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并不怕死,但怕死的不明不白,当权监小安子的“刀下鬼”。
此时,丁巡抚一刻也不敢放松,他派了几个心腹站在济南城边向北方张望,希望早一点儿接到皇上的圣谕,以名正言顺地杀小安子。整整三天过去了,仍不见京师来人,丁宝桢心里只犯嘀咕:“是西太后扣留了折子,还是军机处大臣们的意见不一致,主张杀小安子?还是不主张杀?究竟哪一种势力更大?”
丁宝桢越想越担心,他深知此事万一被西太后知道了,她一定会出面干预此事,毕竟安德海是她一手扶植起来的,她舍得杀吗!万一圣旨一到不准杀,如何处置小安子呢?常言道:请神容易送神难。
他越想越犯难。此时,定巡抚又盼望圣旨到,又怕圣旨到。他一想到小安子平时的所作所为及卑劣行径,他就恨得非杀小安子不可。丁宝桢暗自下定决心:“杀,一定要杀小安子。而且要赶在圣旨到达之前就杀了他。圣上若恩准杀小安子,自不必说;若圣上不准杀,反正人头已经落地了,要追究责任的话,我丁宝桢一人承担,绝不牵连下属。”
正在丁巡抚下决心杀小安子之际,只听见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嗒嗒嗒……”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丁巡抚“豁”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总兵王心安三步并二步,疾入正厅,正欲拜见老师丁宝桢,一把被丁巡抚搀起:“辛苦你了,办的怎么样?”
“心安给丁大人交差。人已经押至济南。”
“好!人呢。”
王心安喘了口气,说:“一共押来了五个人,除了安德海之外,还有他的老婆、二叔、管家、太监陈宝祥。”
丁宝桢用赞许的目光注视着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王心安,王心安是武举出身,他显得很兴奋,也有些沉不住气,便催促道:“丁大人,现在就提审吧。”
丁宝桢指了指肚子,他俩都笑了。王心安一拍脑门子,笑着说:“呀,不是丁大人提醒,在下已经忘了整整一天没有吃东西了。”
安德海被蒙上了眼睛,由一个人牵着到了济南衙门花厅里。刚进花厅,他就被松了绑,只见两个卫士摸样的人给他端上一杯茶,送上一条毛巾。小安子心里只纳闷儿:“丁宝桢的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药?说是抓我的吧,为何还要以礼相待;说是请来的吧,为何一路要五花大绑,还被蒙上了眼睛。”
安德海忍不住,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
两个卫士一言不发,转身离去。他见四下无人便欲逃走,谁知他刚迈一步,只见十几个卫兵“呼”得一下子全围了上来。安德海只好说:“我要方便一下。”
两个卫兵跟着他到了茅房。小安子是个阉人,他当然怕羞,可两个卫兵一左一右的站在他的身边,气的他直翻白眼。回到了花厅,卫兵又全退了出来,任凭小安子如何急躁,所有的卫兵就是一言不发。小安子索性端起那杯茶,慢慢的品起茶来。过了一会儿,小安子靠在椅子上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上午。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提审安德海。”
小安子先是一惊,但立刻又稳住了情绪。自从昨天晚上赴“鸿门宴”至现在,小安子什么都猜透了。他想:“怕什么,反正我奉了圣母皇太后的口谕才出京的,如今也算个钦差大臣,谅他丁宝桢也不敢拿我开刀。”
为了表现自己“钦差大臣”的风度,安德海故意放慢了脚步,脸上似笑非笑、似冷非冷,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他一晃三摇地登上了大唐的台阶。有两个差人为他打起帘子,刚踏进大堂,只听得一声大吼。那声音像山崩、像地蹦、像海啸,直震大堂:“把安德海押上来!”
小安子大模大样的踱进大堂,他抬头一看:“呀,正面悬着“正大光明”金匾,正座上坐着丁宝桢。一年前在京城天福楼里,小安子与丁大人打过交道。丁大人为二品,小安子为四品,此时见到丁大人,小安子应该施礼,但小安子动也不动。
丁宝桢的一左一右各有一个持刀卫兵,从大门至正座,两边站的全是卫兵,小安子不禁心里有些紧张。此时,又是一声大吼:“大胆太监,见了丁大人也不施礼!”
小安子自知理亏,他只好略向前跪了一下,单手下垂:“丁大人在上,安某有礼了!”
丁大人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着小安子,心想:“狗奴才,才一年多不见,你又胖了许多,今天丁宝桢让你这堆肥肉化成油。”
丁宝桢用极其冷峻的声音说:“下面站着的是安德海吗?”
“丁大人,一年不见,难道你不识安某了?”
小安子满不在乎地回答。丁宝桢继续问:“哪里人?”
“京城宫里的。”
小安子故意答非所问,总兵王心安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他只好马上改口道:“直隶南皮人。”
“今年多大了?”
“三十三岁”
丁宝桢沉吟了片刻,说:“哦,才三十三岁,不过,丁某看你的派头可不小啊!”
小安子眼珠子一滚买起架子来:“过奖了,安某倒没有什么派头,不过是当年,也就是当今圣上登基的时候,安某为两宫太后办过些事儿。”
丁大人知道小安子此时提“辛酉事变”意味深长,丁大人不理这一套,说:“安德海,你在宫中是干什么的?”
小安子气的直瞪眼,但他还是说了句:“圣母皇太后身边的太监总管。”
“哦,只是个太监总管,那你怎么不在宫里当差呢?跑出京城干什么?”
丁大人步步紧逼,逼得小安子没有退路,他只好亮出“王牌”:“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小安子故意提高了嗓门,并且说的很慢,好让众人听清楚“奉旨”二字。丁大人又问:“既然是采办龙袍,那奉的是谁的旨呢?”
小安子不慌不忙,把头一扬,显示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当然是圣母皇太后的懿旨了!”
丁大人早料到他会来这一套,便追问道:“既然奉了圣旨,为什么没有明发上谕?”
小安子并不示弱,满不在乎的说:“哪得去问一问军机处,我只知道奉了西太后的口谕采办龙袍,其余的一概不知。”
小安子振振有词,丁大人不禁心中冒火,不过,此时丁大人必须强压心头的怒火。丁宝桢仍冷峻无比的说:“事后自然会去问一问军机处,现在快把你的勘合拿出来。既然是奉旨出京,那一定有勘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