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肃顺关系比较密切的太监杜双奎、袁添喜、王喜庆等人也被驱出宫外。
一时间朝廷上下许多人有危机之感。咸丰十一年十月初十,西太后召见了七王爷奕環,奕環坐立不安,他生怕皇嫂拿他做文章,因为奕環与载恒的私交密切。西太后见奕環忐忑不安的神情,她谈谈的一笑:“老七,你怎么了,缄口不言?”
奕環怯怯的说:“为臣身体有些不适,前日偶感风寒,流涕不止,望太后见谅。”
“不是吧,气候就那么的冷吗!”
西太后一语双关,聪明的醇亲王焉能听不出来,他勉强的一笑:“气候不冷,但臣抵挡不住风寒。”
西太后心想:“老七,你多想了。虽然你与载恒私交密切,但你对我还是忠心耿耿的,无论是在热河行宫,还是在这个皇宫里,你都没有背叛过我,反而帮过我很多次。我能亏待你吗!不念你是大行皇帝的亲弟弟的份上,也念及你是我那拉氏的妹婿,别说没错,就是有错,我也会暗中保护你。怕什么,胆小鬼。”
西太后想到这里,她换了一副温和的面孔,柔声细气的所:“老七,不要缩在王府里养病了,外面的空气很清晰,出来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吧,这样对你有利。”
奕環一听,“扑通”一下跪在西太后的面前,感激涕零:“谢太后恩典!奕環定当终生效力太后,刀山火海,在所不辞!”
“起来吧,没刀山,也没有火海,但哀家要你一片的忠心。”
奕環放宽了新,他凑近西太后,献计献策:“太后,肃六等人使惩处了,余党也基本上肃清了,该奖的——?”
西太后曾在奕??、奕環面前表示过,这次政变以后应当奖罚分明。如今该罚的已经发了,该奖的也应该奖,此时,老七奕環提出了这个问题,西太后也早已经考虑成熟了。她开口道:“我与你六皇兄早已经商议过,奖罚分明,不设大狱,才能振奋人心,以利朝廷。”
奕環心中暗喜,不但西太后没有责备他的意思,反而说“奖罚分明”,也许是自己还能得到什么奖励。他刚想开口,西太后似乎看穿了醇亲王奕環的心思,她说:“老六升为议政王即宗人府宗令,你升为亲王,只怕外臣会说闲话的。我与母皇皇太后商议了一下,决定先安抚外臣,以稳定朝廷。”
奕環一听明白了,他有些是为了。西太后明明白白暗示他:“老七,你想得到的已经得到了。别得寸进尺了,好好的当你的亲王吧,其他好事儿没有你的,别动心思了。”
奕環不敢说什么,他静静地听着西太后发话:“明日皇上谕令天下,任命一批大臣,到时候,你别忘了向他们祝贺啊!”
醇亲王奕環面无表情,他机械地答道:“嗻。”
咸丰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奕??以及西太后以小皇子的名义又发上谕,任命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沈兆霖、户部右侍郎宝鋆,均在军机处大臣行走。文祥乃在军机处大臣行走。原来是肃顺的亲信,后来背叛肃顺的曹毓英,因为在政变中立了大功,也在军机处学习行走。这样一来,受奖的一大批大臣死心塌地的效忠朝廷,为西太后及奕??集团出谋划策。
西太后有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她要垂帘听政了。
早在热河行宫的时候,小载淳刚登基不久,在恭亲王奕??的操纵下,董元醇边上了一份奏折,恭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当时遭到肃顺等人的严厉反对,在西太后的强烈要求下,八位顾命大臣终于同意两宫太后在谕旨上钤印。不过,她们只能看折子,阅读谕旨,而不能增添、更改谕旨的内容。所谓“两宫辅政”,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当时,西太后深知势单力薄,她不敢与肃顺等人争斗,太后垂帘听政一事儿便不再提起。如今不同了,肃顺被斩首,端华、载恒也自缢身亡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遣送的遣送,解职的解职,西太后面前的“绊脚石”没了,她要达到最终的目的——掌握大清的实权。
可是,作为女流之辈的叶赫那拉氏,她深知大清的祖制:皇帝必须是男人做,女人只能遮掩在帘子的后面。她没有武则天的勇气,但她有武则天的野心。要想一步步登上“女皇”的宝座,她必须借助许多男人的力量,她要让这些男人么把她捧到“天上”。
该奖的奖了,该惩罚的也惩罚了。西太后与奕??又想到了一块儿,他们必须借助外臣的力量,顺利的当“女皇”,摄政王。除掉了肃顺,恭亲王奕??随时可以入宫与西太后密探,无人敢谈论什么小叔子与新寡皇嫂来往密切。虽然他们每次的谈话时间很长,但东太后从不干涉,因为她知道离开奕??的帮助,西太后撑不起混乱的朝政。
一向沉不住气的西太后显然有些浮躁,她怎么好自己开口提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一事儿,不知鬼子六玩什么把戏呢,他迟迟不提及此事,西太后迫不及待的问奕??:“老六,皇上冲龄,八位顾命大臣已经不复存在了,谁来主持朝政?外臣们有何反应,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意下如何?”
恭亲王奕??看了一眼西太后,心想:“皇嫂,瞧你急成什么样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在大清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事儿记不得。”
西太后见鬼子六一言不发,她更着急了,催促道:“你们几位军机处大臣商议了没有?皇上和日举行正式登基大典,这事儿不能再拖下去了。”
其实,西太后已经说明白了,皇帝的登基大典不能拖,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更不能拖。恭亲王不好再缄口不语,他干咳了一声,说:“太后,臣正在筹划让何人呈奏折,恭请两宫太后亲理大政。臣认为还是外臣呈折子更好,这样可以让群臣心服口服,免招闲言。”
西太后一听,喜上眉梢,她不禁埋怨道:“老六,你早已经心中有数了,为何不告诉哀家?”
“尚未行动,何必炫耀。”
奕??说的很平淡,西太后心想:“你这个老六,人称鬼子六,你真是够狡猾的。”
西太后与奕??密谈后的第三天,统带重兵的胜保和大学士贾桢等人便纷纷呈上奏折,西太后展开折子一看,耀眼的大字在眼前跳跃:“恭请皇太后亲理朝政。”
“恭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恭请两宫太后亲理朝政。”
叶赫那拉氏一口气读完了几份奏折,她在心底发出了笑声:“老六,你很能干!”
紧接着,又是一份奏折“飞”到了西太后的手里,大学士周祖培、户部尚书沈兆霖、刑部尚书赵光等人,趋炎附势,纷纷投靠恭亲王奕??,加入了奕??的行列。他们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
“恭请两宫太后亲理朝政,以振纲纪折。”
“为今之计,正宜太后敷中宫之德化,操出治之威权,……不居垂帘之虚名,而收听政之实效。”
奏折如雪花纷纷飘来,西太后喜形于色,她急忙与东太后商议,向内阁明发一上谕,谕令王公大臣商议如何垂帘听政,让她们速速拿出解决方案。大学士周祖培首先提出了年号问题,他认为热河行宫时,由八大臣商议的“祺祥”年号不能再用了。经军机处的几位大臣商议后,一致认为“同治”年号更佳,她们的本意是“君臣同治天下”。
西太后一听同治这个年号,她喜出望外,她笑眯眯的对东太后说:“同治,这个年号好。两宫同治,天下太平。姐姐,你意下如何呢?”
东太后谈谈的一笑,说:“不错,就定“同治”年号吧。”
年号定下来了,下一步便是商议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具体事宜。军机处的几位大臣们绞尽脑汁,商议再三,使拟垂帘听政之章程,西太后总是不满意。她觉得这些大臣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章程里总是对两宫太后进行限制,这很让西太后很恼火。两宫太后不钤印,试拟章程迟迟通不过,军机处几位大臣揣摩不透西太后的心思,他们又不敢乱猜一气,一时间,无所适从。
东太后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她看了几遍试拟章程,说:“妹妹,我看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何你如此的不满意呢?”
西太后瞟了钮钴禄氏一眼,心想:“你懂什么!他们处处限制我的权利,若一旦上谕全国,失去的权利就再也挣不回来了。那我这个西太后当着还有什么用,难道,只是当摆设看的吗?”
西太后干脆不理睬东太后,她一个人苦思冥想,希望想到一个万全之策,以“集大权于一身”。两天后,西太后兴冲冲的找到了东太后,请她过目自己亲拟的上谕,东太后一看,不得不再一次深深的佩服叶赫那拉氏的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