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征在皇城混了十几年,终于混出点名堂来,他中年时,被调往安徽池州府任职,做候补道员。
刚到池州的时候,叶赫那拉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兰儿出落成一位漂亮的大姑娘。十四五岁的少女似一朵荷花刚刚展开花蕾,那么娇,那么嫩。读了几年的私塾,又加上母亲的细心教导,兰儿有了很大的变化。
她举止优雅,谈吐不凡,落落大方,很有些大家闺秀之范。
惠征不希望女儿当女秀才,所以,她决定让女儿辍学。兰儿在家中也帮母亲做些家务活,此外,还学会了绣花、做鞋、做衣等针线活。说起来,她有这些修养和技能,一定能嫁一个好人家。
兰儿越长越漂亮,闲来无事时,她总爱对着大铜镜,左照右看,怎么也看不狗自己。她学会了做衣服,便经常央求母亲给她买些好看的布来,自己动手缝制旗袍,她做的旗袍,每次都有些创新的款式,不但母亲夸奖她,就连邻居的婶子、大娘也赞不绝口。有人还央求兰儿为她做几件。
一般地来说,兰儿不会帮别人做旗袍的。她深知自己的衣服之所以受到别人的青睐,是因为它别致。如果这种“别致”一旦流传开来,不又变成一般了嘛。
惠征夫人总是尽量的满足女儿的要求,三天两头便送给女儿一些新布料,兰儿扮演了“服装设计师兼模特儿”。时间一长,过于爱打扮的她引起了父亲的不满。
一天,兰儿又对着镜子,扯阿扯,量啊量的,力求把上午刚完成的杰作改制的更完美。惠征皱了皱眉头,说:“兰儿,女孩子爱美是天性。你额娘做新娘子时比你还美,可是,爱美要有个分寸。阿妈注意你很久了,好像你几天就换一件新衣服。”
兰儿吃惊的问:“怎么了?”
惠征答道:“这样不好,太奢侈了两”
兰儿显然很不高兴。刚才,她的兴致还很高,被父亲这么一批评,她放下手中的活计,顶撞了起来。“阿妈,你就是老脑筋。”
惠征被兰儿的顶撞也生气了,他说:“我就喜欢你在京城的时候,读书那么用功,不懂得吃穿打扮,那才是阿妈的好女儿。”
兰儿反驳道:“现在我又不读书了,前几天,我还读了《长恨歌》呢,我打扮漂亮一些有什么不好,额娘和邻居都夸我手巧呢。"
一听女儿读了《长恨歌》,惠征来了劲儿。他只盼兰儿不要荒废学业。他想,姑娘大了,都爱梳妆打扮吧,做父亲的也许过问的太多了。“兰儿,读了《长恨歌》,有什么感想啊?"
惠征总是不失时机的与女儿探讨什么诗啊、经啊、词啊的。如果不是在大清道光年间,兰儿也许能考个什么“研究生”。
“《长恨歌》嘛,女儿感受最深的是:姊妹兄弟皆烈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惠征一听,听中感慨颇多,这个女儿在做美梦:“她梦想成为第二个杨贵妃,可笑、可爱。”
兰儿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不屑一顾的说:“杨贵妃不过是个妃子,最后依然被刺死,她不是皇后,还称不上风,我呀--”
她突然不说了,她只敢想,不敢说,她想说:“我叶赫那拉?兰儿要做骑在龙上得凤!”
惠征苦笑了一下,说:“兰儿,你也不小了,还像个孩子,不能实现的事情就不要去想,免得想不到手,心里苦。"
兰儿脱口而出:“阿妈,你怎么能断言我想不到手呢?”
惠征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
一晃又是两年过去了。惠征忘记了父亲景瑞的教训,他做候补道员以来,一天比一天贪心,终于,东窗事发。叶赫那拉?惠征被革了职。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被革了职的惠征的了肝病,赫赫那拉家一家子又陷入了贫困之中,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十六岁大的兰儿身上。
家庭的突然变故,是兰儿长大、成熟起来了。比起其他人家的女孩,她显得老练的多。她顾不得什么面子,阿妈,额娘、弟弟妹妹要吃饭,只靠母亲贩点日用货品是不够的。
原来惠征在职时,兰儿家里有个丫鬟,能干些粗重的家务活,如今丫鬟用不起,家务便由兰儿包揽。此外,她还要替人家做做衣服以补贴家用。由于兰儿的针线活很别致,她不愁没生意,有时候累得她头昏脑胀。
给人家做做衣服,兰儿心里总有些不平衡。过去,家境好的时候,是别人看她不断穿新衣服。可如今,是她看别人穿新衣服,那种隐痛只有兰儿自己心里清楚。
可是,无奈。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虽然家里陷入了贫困的境地。兰儿不再向以前那样梳妆打扮,但青春的气息是档不住的。特别是这些日子以后,兰儿越来越美丽漂亮了。她如出水芙蓉一般招人喜爱,青春的朝气映在她那张光彩四溢的脸上,一对水汪汪的眼睛左顾右盼,十分动人。
兰儿时常到河边洗衣、洗菜、淘米、挑水。因为皖南山区山青水秀,从山上流淌下来的泉水甘甜爽口,所以,门前即使有水井,人们也不用它,宁愿走远一些,吸取更好的水用。
叶赫那拉家隔壁住着一户姓荣的人家,这家两口子都上了年纪,靠卖早点为生。他们夫妇生了一个儿子,已经十九岁了,兰儿认识这个小伙子,并称他为“荣大哥”。荣大哥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每次见到兰儿,他都憨厚的一笑,兰儿也报之一天天的微笑,但他们俩从未单独相处过。
这一天,兰儿端着木盆到大清河边去洗衣服。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岸边烟柳拂面,小草茵茵。一群鸭子正嘎嘎的向河边游过来。
兰儿边洗衣服,边哼着小曲,十分惬意。不一会儿,就洗好了衣服,她抬头一看,天色还早,她环视一下左右无人,便迅速解下大辫子,在河里洗头。她那乌黑的秀发在清粼粼的河水中飘啊飘,几乎陶醉了
洗完头,她将一头秀发梳理一顺,披散在肩上,又将裙子撩起,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双脚拍击水面。很长时间以来,生活的重担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她很少有今天这样的心情。兰儿不由得哼唱着江南小调。本来,兰儿是旗人,小时候又在京城生活,她是不会唱江南小曲的。随父亲迁至安徽池州后,池州人杰地灵,山美水美,陶冶了她的情怀,听着江南小曲特别优美动人,兰儿跟别人学了不少什么《采莲曲》、什么《紫竹小调》,还有《茉莉》等曲,她都唱得不错。
便哼着小曲,便欣赏美丽如画的山水,是此时兰儿最大的精神享受。她看见远处的山,山上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再看看近处的水,水中有十来只荷叶,荷叶上清水滴滴,水珠滚来滚去。
远山近水,画面怡人。兰儿微闭双眼,进入遐想之中,暂时,忘却了家事的烦恼,仿佛此时此刻,她进入了微妙的仙界之中。
“吱、吱、吱”
由远而近,传来扁担发出的富有节奏的声音。兰儿不由得看了看,原来是荣大哥正在挑着两个大木桶朝河边走来。兰儿连忙将双脚收回,穿上了鞋子,朝荣大哥笑了一笑。他打满了水,挑着扁担走了。
望着荣大哥远去的背影,兰儿的心砰然一动,心里想:“多么健美的小伙子,魁梧的身材,宽宽的肩膀,还有那矫健的步伐,他那双大手一定十分有力。”
兰儿不敢多想,她的脸有些发烫,毕竟是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渴望与遐思。但她实在不敢去深想。兰儿轻轻得抚摸着发烫的双颊,暗暗地对自己说:“兰儿,千万不能胡思乱想,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
兰儿和别的姑娘不一样,她不甘心做温顺的女子,更不甘心于嫁个子庸的丈夫,一生辛辛苦苦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奉养公婆。
她,不是这种人、
她还记得《诗经??桃夭》中的几句话:“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室其室家。
这样的女子真的能幸福吗?一朵鲜花尚未怒放便给了人,太可惜了,也太委屈天下早嫁的女人了。兰儿不会做这种人的。
其他姑娘一过十四五岁,便有人上门来说媒,父母考察一番后,便定了亲,女孩子也盼望着出嫁,常言道:“女儿是娘家的公主”到了婆家,吃苦受累也不会得到一句夸赞。
特别是从母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她更能体会到这一点。兰儿曾多次端详过母亲,她能隐隐约约看到母亲年轻时的光彩与风华。她听说过姥姥家很富裕,若不是嫁给不走运的叶赫那拉惠征,怎么会四十岁的人却如老太太一般,整日佝偻着背,头发已经花白,喘着粗气,这就是女人出嫁的悲剧。
对于聪明的兰儿来说,她也明白非早晚出嫁不可。但她要嫁的人必须有能力来养活自己,而且日子过得不能向现在这样辛苦。兰儿自言自语道:“荣大哥,虽然老实,人长得英俊,但太穷了。养活不了自己,兰儿想着想着走进了家门。
“姐姐,你好漂亮,向仙女下凡。”
妹妹蓉儿以羡慕的眼光注视着姐姐,兰儿被妹妹看的有些不自在,她低下了头。转身走进了厨房、生活烧饭,肚子早就已经饿了。妹妹跟在姐姐的身后,在蓉儿的眼里,姐姐又能干又漂亮,她好羡慕姐姐。并且不自觉的以姐姐为楷模,模仿着姐姐的一举一动、一瞥一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有姐姐的风范和气度
小妹一个劲儿的往炉灶里塞木柴,弄的满屋子都是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兰儿叫道:“蓉儿,你想呛死人啊。”
蓉儿嘴一撅,生气的说:“怪不得邻居们都说你长的漂亮,性子很怪,一点儿也不错。谁想呛死你啊,我不会烧火嘛。
兰儿心里一惊:“怎么,我兰儿被人们这样议论过,这么说,荣大哥也这么看我了?:”
这只不过是一刹那的念头,兰儿又恢复了平常的心态,他对自己说:“管他呢,荣大哥以及别人怎么看我,我都无所谓,我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爱怎么议论,就怎么议论吧。”
这样一想,兰儿心里舒坦多了。第二天,一大早,兰儿便去林子里砍柴了,砍了柴还要回去做饭。这几天,惠征的病不断的加重,大夫来看过,开了几副药方子,兰儿准备把上午的药汤端出来,她希望父亲赶快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