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5章巡逻
李子玉漫步在街道上,有点无聊。大好的春日,不能呼朋引伴的外出游玩又不能高卧书房终日清谈。穿着臭烘烘的鞋子在街上乱转――干得事情,那是无聊又琐碎。虽说当年大伯说过: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可是这样的当差,李子玉还是有点不适应。
当差苦,给澳洲人当差尤其苦――这些天他已经是深有感触。
所谓的巡警便是一天到晚就是在街上转悠。风和日丽倒好些,遇到下雨的日子就惨了――局里发一顶斗笠一件蓑衣。脚上换一双木底麻鞋,照样上街。这种日子,过去别说是衙门里的快班衙役,便是卖苦力都不去站桥头。
李子玉想起自家给大明“当差”的日子。卫所里的军户们,哪怕是“操军”,一年到头也是难得操练的,连集合“点卯”也要到发饷的日子――因为欠饷太久,“点卯”的机会就更少了。象他大伯这样的军官,除了每日照例上衙门报个到之外,就是役使卫所军户替自家干活了。正经当差的日子,一年中能有一个月就算顶天了。当初澳洲人打到广州城下的时候,卫所里紧张过一阵子,男丁几乎“扫地为兵”,十五岁以上的一人发一根木棍就算是“壮丁”了。李子玉也不例外给派上城了,家中一干女眷更始哭声震天――也不止他们一家,整个卫所都是一片嚎啕之声。不过李子玉只上了一天城就被他大伯悄悄的替换了下来。
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当差”了。他现在虽然还在“实习期”内,但是巡逻的时候已经没有老归化民警察“带队”了,所有情况都要他们独自处理了。李子玉看了看日头,太阳已经西斜,大约是申初了。离下班时间还早着呢。他们这一班,要到午夜才能下班。
白天还好,入夜之后街道上一片漆黑,只有“看街的”住的更房门前有一盏灯火。除此之外,便是大户人家门前悬得气死风灯了。星星点点,宛若鬼火一般。
第一天独立“巡街”,李子玉还有点战战兢兢,加上和他搭班的赵贵一看就是个不靠谱的人,让李子玉更是忐忑。幸好为了照顾他们,划给“菜鸟”单独实习的路段基本上是纯住宅区,街面冷僻,大多是住户人家,治安情况比商业街区要简单的多。按照海南来得老警察的说法:“这种路段你们就紧盯着有没有人乱倒垃圾,在墙角拉屎撒尿的。”
偏偏赵贵心实,赶紧问道:“要是光有屎尿垃圾,没逮住人怎么办?要不要到附近住户去查问……”
他看了一眼走在他后面的赵贵,赵贵三十出头,长得倒是挺结实。面相么,属于李子玉说的“老实的不会放屁”的。能把澳洲人的警察制服穿得窝窝囊囊的,他大约也算绝无仅有的,最要命的是,赵贵经常下意识的去抓裤裆,不管是在巡逻还是在办案的时候,让李子玉觉得很丢脸。
看赵贵的样子,实在脑子不灵光。听说他原来是给大户人家做短工的――要按李子玉的看法,赵贵比之大户人家的奴婢都不如――奴婢好歹衣食无忧,当短工的,做一天吃一天,今天没活干就得饿一天。澳洲人招警察怎么把这货也给招进来了?而且还不识字。
不识字也不去说了,关键是这赵贵还挺笨的。赵贵这样的“纯文盲”在警察培训学校属于“丙类学员”。招进来之后因为培训时间短,不可能扫盲,所以无法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采用的是“跟班学习”,只进行基本的观念教育,体能和队列训练之后就直接分派下所,和其他警察搭对工作,实行“一对一”辅导模式。
由于李子玉识字,他就和赵贵搭了班,扫盲任务自然也落在他头上了。到年中考核赵贵要是不能顺利取得丙种文凭的话,不但赵要被扣一半工资,连他也得扣掉三分之一,并且本年度不得评优。这对李子玉来说既有压力但是也有动力。每天下班,他便拉住阿贵教啊贵学新字,讲新话。第一课教的便是教阿贵写自己名字,李子玉道:“阿贵你姓赵,这可是大宋的国姓,你小子祖上有德,来我来教你写“赵”字,这赵字啊,按新字写法就‘走’加一个‘×’。对!就是你喜欢做的那个动作,走着走着抓下裤裆,”阿贵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由又抓了一把裤裆……
李子玉打心里是看不起赵贵的,自己好歹是个读书人,最后竟然要和这样的穷鬼下等人一起办差,可是回过头一想,千里为官只为财,这饷钱是实打实的。何况这是新朝,新朝用人不就是这样么,想当年樊哙还是杀狗的呢。
何况赵贵如今基本上是做了自己跟班,任自己颐指气使,决无不悦。自从有了赵贵,李子玉家里就多了个杂役――家里劈柴担水的阿贵全包了。李子玉的爹娘见赵贵勤快,平日里都是住在庙里,无依无靠,便将自家一处下房租给他住。
两人沿着街道漫步而行,他们每个巡逻班次至少要经过各个“签到点”8次。差不多半个多时辰就要经过一次,按照他们的巡逻路线来说,用不着紧赶慢赶,慢慢走就是。要干得事情也很简单:盘查可疑人员,检查道路路牌和各家门牌完整性,督促沿路店铺按章悬挂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不许占用街道经营和堆放杂物;检查沿街的垃圾堆放点、粪缸有无做好遮盖工作――这些是巡警管理的重要工作。
这里的住户大多是中产之家,期间也夹杂着些大户人家。所以街面要比贫民小户聚集的里巷要好些,不但路面上有碎石铺砌,连垃圾脏水也少许多。因为是居民区,除了几个妇女领着小孩在门前洗菜做活,连行人都没有几个,自然也看不到什么“可疑人物”。
巡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熟悉巡逻路线上的住户情况。潘杰鑫要求各派出所、驻在所的警员警对自己管片上的每家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只有你们对自己管片上的每户人家都清清楚楚的知道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几老几少,几男几女,你们才能在日常的巡逻中一眼发现出现的‘生人’。”潘杰鑫在课上再三提醒他们:要熟悉基本的民情。
“柳嫂子,洗米呐?”李子玉看到一个妇女正蹲在公井旁洗着大盆衣服,便打了个招呼。
“是两位差爷啊。又来巡逻了?”柳嫂子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她长相普通,可是笑起自有一股亲热劲道,“前些天下雨还见你们出来,真是生受你们了。”
柳嫂子在他们管片上属于“出趟”的女人,三十多岁,人很爽利能干。丈夫在药铺里当伙计,她平日里做拉纤的“房牙”补贴家用――虽说没牙贴,可是在这一片替人拉纤典买房屋也有几年了。
能说会道人头熟,自然是警察局重视的“积极分子”,因而指导他们的归化民警察就要李子玉尽量与她多接触,没事也聊聊天。
他们一到所里,就由管片牌甲的组头带着,依次去了巡逻路线上的每一户人家,一来混个脸熟,二来也熟悉下基本民情。这也是慕敏的“群防群治”的一个基本做法。
大多数百姓对皂隶之流都是畏惧如虎。至于新设立的警察,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澳洲皂隶,所以新警政体制第一点就要和谐警民关系。通过牌甲组头去结识管区群众,建立较为熟悉的关系是第一步。
“不要刻意的去谈话――尤其是不要‘打官腔’,要多用聊家常的方式去交流。人在放松的时候会说出很多有用讯息来。有时候不经意的闲言碎语会带给你重要的案情线索。”归化民警察说,“你和赵贵只有四只眼睛,上班也只有这么几个时辰。要把管片上的群众都变成你们的眼睛和耳朵。”
“哪里,哪里,都是为元老院和人民服务嘛。”李子玉有文化,这些新套路张嘴就来,可是他也懂人情世故,一句高调之后马上又说,“吃粮当差,吃粮当差。既当了差,就得对得起这份粮饷――柳嫂你说是不?”
这话透着实在,柳嫂是个玲珑心窍的女人,见这年轻的小伙不打官腔人又长得俊秀,不由得多了几分好感,笑道:“是,是,是。自打你们来了,这里比以前太平多了。要往日,我出去倒个垃圾,还得锁院门。”
原来这市井之中,专有一种最下等的小贼,黑话叫“大把钱”,这号人没有“技术”,专候着平民小户人家出入门户不严的空档窜入院中偷窃,有什么偷什么,没有值钱东西的时候,一把扫帚一顶斗笠也要。赃物虽然价值不大,但是百姓毕竟也受了损失。是治安上典型的“小微案件”:案值极小,但是居民的反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