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送温暖
电影和烟火把除夕夜晚的气氛推到了高潮,电影院里接着又放了一本香港贺岁喜剧,此时或近或远得都传来了鞭炮的声音。马千瞩已经无意再看电影,起身出去,他还有事情要做。
走到外面,邬德已经带着七八个劳工推着独轮车等待着,接着萧子山等人也来了。执委会的几位经常出头露面的委员分头去“送温暖”。
随着穿越集团的摊子越铺越大,在很多方面都必须实用当地人,使他们保持对穿越集团的忠诚就成了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执委会大体分了下工,分头去各个地方进行慰问工作。
王洛滨去得是盐场村,給在那里坚持搞盐场农民讲习所的杜雯和驻盐场村的小分队带些年货去,顺便也把在新军中服役的盐场村的子弟的军饷、慰问金和信件带去。去大美村的是熊卜佑和杨宝贵,給大美村的村民送去了一车盐和十几桶鱼作为慰问品,大美村在未来将作为农业部的一个重要畜牧基地,杨宝贵去踏勘一下当地的环境。这二股都是白天出发,晚上就回来的。
马千瞩去得是医院。那里收治着在博铺战斗中受重伤的三十多个伤员。
百仞总医院里灯火通明,马千瞩进去一看,发现所有的医生,包括兽医杨宝贵同志在内全部在医院内,没有一个去看电影或者游逛的,心里特别感动。赶紧跑进值班室,握住时袅仁的手:
“辛苦了,时大夫!”
时袅仁淬不及防,吓了一跳,一看是马千瞩来了,赶紧说:“马委员辛苦!这么晚了还到医院来视察?”
“我是来探望伤病员的。”说着,劳工们已经把各种慰问品搬运进来。
“执委会考虑的很周到。”时袅仁本来还想提醒下执委会,现在看起来,执委会想得还挺全面,“你这一来,对伤员的情绪稳定有很好的作用。”
“怎么?有情绪?”
“我不是报了伤员情况么,有十个人是肯定残废了。”时袅仁摇了下铃铛,外面进来一个低眉顺眼的女子,穿着卫生部护士的浅蓝色布护士服,无檐圆形软帽,胸口是蓝色的蛇缠橄榄木徽章――卫生部门决定不用红十字作为标记,这里有太浓的宗教意味,改用卫生组织的标记。护士服选用蓝色则是考虑到民俗,免得刺激伤员――吊唁才穿全白的呢。
“給马委员沏茶。”
女子低声应了一声,出去了,不多会給马千瞩端来了一杯热茶。
“这是谁?不象分配給你的卫校学员么。”马千瞩还是很有警惕性的,眼前这个女人年龄在三十五六岁,这点年龄的女性都是被分到公社的劳工部门去的。
“这是吴南海的女人。”时袅仁不经意的说,“她还有个女儿。现在还在农庄里。我把这女人要来得时候,这家伙还不肯給!”
“什么?”马千瞩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吴南海他很熟悉:胖乎乎,慈眉善目,是个标准的好人,居然搞母女双雕?果然人不可貌相。
时袅仁见他满脸惊讶,意识到他会错意了,忙解释道:“是从吴南海的农业部门要来得,就是几个月前吴南海叫张兴教从苟家庄捡回来的一对母女。”
“噢,是她们。”不说的话他都忘记了。仔细看了一眼这个女护士,虽然身材单薄,眉眼倒也清秀。
“现在住院部里,有新军的伤员17人,劳工伤员8人,有10个人是肯定残废了。”时袅仁说,“这些人情绪很差。还有个小战士,一直哭着说为什么要救他,不干脆当场給他一刀。”
“为什么?残得很厉害?”马千瞩觉得很奇怪。
“是个炮兵,半边脸严重烧伤,破相破得很厉害。”时袅仁叹了口气,“我们这里没人搞整形的――”
马千瞩点点头。
“残废的都有这样的情绪,没了腿没了胳膊的,都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真不如干脆死了痛快――”
“残废的,当然有我们养起来,这还有什么话好说的?”马千瞩一脸慨然。
“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时袅仁喝了口茶,“督公,象这样的政策待遇,为什么事先不和大家说明白呢?多影响士气。”
马千瞩有些惭愧:“没遇到的时候,都想不起来。”
“还好你们想得周全。”时袅仁松了口气,“正好你来了,我也一事不劳二主了,我们的药品问题,得尽快解决。”
“你有什么要求,说吧,年后开计划会的时候一并解决。”
“实话说现在本地能决的东西太少了。这么下去医疗水平很难维持。”时袅仁说。
到目前为止,他们只能解决蒸馏水、医用酒精、棉布绷带和脱脂棉的供应。棉布绷带严格的说只是代用品,并不能和纱布相提并论,脱脂棉还是上次李迪做硝化棉的时候顺带做了一批。
“这些东西叫工业部门去搞根本不合适,他们对医用产品完全没概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归口在卫生部管理的医药用品厂。”
“行!”马千瞩知道这要求很合理,痛快的答应了。
“还有就是玻璃器材问题。”时袅仁说,“制药厂会需要大量的玻璃器材做为生产药品用的器材。希望到时候执委会能够多給卫生部倾斜――我知道玻璃以后是我们的敛财项目,但是如果能量产现代抗菌素的话,杀伤力比玻璃杯和镜子都要强太多了。”
“你说什么?量产抗菌素?”马千瞩激动起来,在这个时空里有了青霉素,就象和有了原子弹一样。有了这个,穿越众就有无可比拟的医疗优势,可以用现代医疗手段渗透和改造社会的各个层次。当年西方传教士到不发达地区传教,所用的手段无非是两个:教育和医疗。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没错,抗菌素。”时袅仁肯定的说,“卫生部有许多菌种,但是现在条件有限,还不能大规模的培养量产。”他仿佛看出了马千瞩的想法,“其实不光是抗生素,还有很多药品的制造也不难,到时候我们来个医药下乡活动――”
“不错,不错,群众缺医少药,他们也最需要这个!”马千瞩兴奋的站了起来,忽然意识到自己忘记了本来的目的,“走,带我去看望下伤病员吧。”
马千瞩依次走几个病房,卫生部虽然身在17世纪,条件简陋,但是整个医院的建设真是一点都不含糊,医院是是二层的环形结构楼房,中间有个露天的中庭,中庭里铺设了青砖,还有长椅,病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透透新鲜空气。住院部设在后面的楼里,地面上全部铺着木地板,洗刷得干干净净,墙壁用白色的石灰涂得雪白,病房是四人一间,而且比较奢侈的是每间病房里都有电灯照明――这是为了便于照顾和观察。
马千瞩先慰问了轻伤员,給他们送了慰问品,也没什么特殊的东西,毕竟这里即没有罐头也没有保健品,连糖果都没有。送得是盐票和大米票,用个红纸包着。伤员们拿了都喜笑颜开,他们虽然受了伤,好歹大难不死,又没缺胳膊少腿,在这里好吃好喝的住着,有“首长”的大夫看病,还有年轻的“护士”照料,细心周到,真是給个地主干都不换。
残废病员的区域就显得死气沉沉了,马千瞩給大家发了红包,却看到病床上的人个个面色黯淡,许久才有人吭气道:“谢谢首长们的善心,給俺们治伤,又请人好吃好喝的照料。等俺们能动弹了,马上就走――”
“走?”马千瞩一愣,马上明白这些残废的伤员以为自己发的红包是遣散费。不由得心中五味杂陈。莫叫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些人也许不是英雄,却是为了穿越集团的才受得伤落下了残废。他举起双手,大声说:
“大家不要胡思乱想,”马千瞩满面诚恳地说,“你们为穿越集团受了伤,落下了残废,穿越集团就养活你们一辈子!不仅是养活你们,还要让你们活得光光彩彩的!”
几个伤员听到他这么说,眼神稍稍一亮,又黯淡下去,那个半边脸包着布的小战士说:“我的脸都坏了,以后有谁还愿意嫁给俺?”
“有得,一定会有得。”马千瞩斩钉截铁的说,“真要找不到愿意的,給你买个黄花闺女当媳妇!”
说完这话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太禽兽了。要是小杜在非飞起撩裆腿不可。
“真得?不骗人?!”
“我们穿越众说话,什么时候骗过人?”马千瞩气很粗,“不光是你,所有残废的兄弟,都給你们娶上老婆,盖上房子,过上好日子,说话算话。”看到大家还有些疑惑,他干脆来了个赌咒:“如若不是,天诛地灭!”
“俺的手还是好的,不用你们养活,給找个能做着干的活就成!”有人说了。
“我虽然只是一只胳膊,赶个车什么的也行的。”
……
众伤员七嘴八舌的表达着自己不吃闲饭的决心,气氛热烈起来。这让马千瞩心中一阵激动:多好的同志啊,果然劳动人民的心灵是最美的。不过怎么安排残废军人工作的问题还没有定案,自己也不便乱说,便赶紧又举手说:“大家的意见,我们都会考虑,一定能让大家的过上安稳日子。你们现在唯一要做得就是安心养病,穿越众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邬德带着几个人从计委那里领到了送温暖用的东西。他心里早有打算,公社里的人多,自然不能家家都走到,但是去哪些人家他是早想好的了:那些光棍和外地来的,无家无业,举目无亲,过年对他们来说就分外凄凉了。
单身宿舍里,多数人还没有睡觉,他们还延续着“守岁”的习惯,在屋子里点着油灯,喝点小酒,不时侧耳倾听着远处的鞭炮声,邬德的出现让大家感到惊讶,想不到这除夕年尾,万家团聚的时候这位公社的最高官长会来宿舍看他们,连已经睡下得人也被人叫了起来。
邬德看到林兴也在,这个副社长也是个举目无亲的光棍,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新衣,床边还贴了张年画,倒有些过年的意味,笑着说:“你这里倒还有点过年的意思。”
“小人十四岁就出来扛活了,”林兴笑着说,“苦中作乐罢了。没个家,也得自己当自己有个家。”
“好,说得好。没家也得当自己有个家。”邬德看着这群睁着惊讶的眼睛望着他的公社社员和劳工们,“大家既然都在百仞公社讨生活,这里就是大家的家了。来,我们喝一杯。”说着把随身带来的酒坛子打开,“都满上,大家一起喝一碗。”
酒是从外面送来的糯米黄酒,入口味甜,度数不高。对邬德来说完全不在话下,酒一下肚,原本有些拘谨的劳工们也都渐渐活跃起来。邬德乘势把带来的各种慰问品都发給大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好东西,不过是些槟榔、小鱼干、晒的地瓜条、葵花籽之类的东西。不过即使这样也已经让大家够感动的了。除夕夜里,短毛大首长还能来看望他们这些苦哈哈的扛活的粗汉,不说送吃得,光这面子也够!給地主扛活的时候哪有这样体面的事情。
从集体宿舍出来,他又带着人去了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給各家各户送上一张5公斤的米票,一张一匹布的布票――按规定社员的老人和孩子不能派工的是不享受食堂伙食的,虽然劳工可以按照赡养关系获得额外的工分补偿,但是日子总是过得要比普通人要紧张。
“林兴,你说那些孩子多,孩子又小的家庭,吃得饱么?”邬德走完最后一家,在回来的路上问。
“能吃饱,就是吃得差一点。”林兴很坦率。
“噢?一个社员一天的工分券应该不够买这么多粮食的吧――”
“顿顿吃干米饭自然是不行的,但是每家有自留地,种些红薯什么的,搭着吃,也够了。”
“这样还是太苦了。”邬德觉得这样对劳工们还是过于苛刻了。
“不苦啊,”林兴有点奇怪,“种红薯用不了什么劳力的,三四个月就能收不少,过去大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红薯稀饭就算好伙食了。”
“孩子太瘦了。”邬德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