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港口建设(一)
D日的开始,如果用一个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即混乱又壮观。保持着原始亚热带海湾风景的港湾里,到处是突突着来回奔波的小艇,船舶上的吊杆不断的起降着货物,密密麻麻的人群正从巨大的轮船上攀附着舷梯下船,沙滩上到处竖立起不同颜色的牌子,指示着人、车、设备的登陆地点、堆货处、联络处、登记处等等。
整个港区的营地的是以博铺巡检司和其后面的烽火台为中心拓展出去。从港口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地点并不理想,红树林一直延伸到海边,四面也不够开阔。但是巡检司现成的房屋和烽火台这个人工制高点却是穿越众难得的有利条件。不过这房子里大明官兵虽然落荒而逃,另一种生物却给穿越众们带来了小小的麻烦。
凌晨军事组刚占领这房子不久,搜索工作还没结束,就有好几个人被房子里的跳蚤咬得逃出来了――旧式的砖木结构房屋内虫害滋生,跳蚤臭虫基本就是常客。在40年代DDT和666被大规模生产使用之前,只要是老旧房屋,又特别是木结构房屋内,寄生虫都是长期住户。1945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还因为跳蚤传播的原因爆发过斑疹伤寒。幸亏美军大量喷洒DDT,消灭了宿主才遏制了这次疫病流行。自此以后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才摆脱了困扰千百年的这几样寄生虫问题。
作为卫生组的负责人,时袅仁在卫生预案里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带队的卫生防疫队就紧跟着登陆了,全身防护衣长统靴,口罩风镜,背着喷药桶的防疫队让军事组产生了七三一的联想,这群人进到屋子里就猛喷药水。
医疗卫生组用6%可湿性六六六调制成150倍的水悬液,喷洒在房内的各个角落和家具上,然后紧闭房屋门窗30分钟,以杀灭房屋内的跳蚤、臭虫和其他害虫。房内的各种破烂家什:席子被褥衣服等物统统被搬出来丢在海滩上一火焚之。至于进过屋的几个军事组成员,也被毫不客气的先用药水液从头到脚彻底的喷淋了一遍,再打发回大船上去洗澡。每个人身上还被别了一个卫生组特制的橙红标签,意思是轻度感染者。
熏蒸半小时接着又通风一小时结束后,登陆指挥部立刻就占据了这所小院的三开间正厅作为办公室,两侧的厢房弓兵的宿舍也被清理干净,作为机房和贵重物品的仓库。
房屋里依旧散发着弥漫着浓烈的六六六消毒水的气味。不过对于指挥部来说这一切都不算什么,电台被架设起来,桌子上铺设了地图,随即,依靠电池组的电力,服务器开始工作,无线局域网被架设起来,通过信号放大器天线,各个登陆地点和卸货点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直接和服务器传递数据了。潮水一般的数据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服务器:人力组在各个登陆点设置了登记点,记录穿越众者上岸情况,计委在卸货点和堆货点也派出了扫描人员,开始纪录资材设备的入库出库。
丰城轮上,被编入各个组的穿越者们正在排队按人力组的安排逐组下船,山寨版的美军背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还是配发装备,私人行李此刻还在底舱睡大觉――按卸载级别要轮到最后。
船上的高音喇叭里正反复宣读着执宣字:16280002号文件:
1、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得擅自行动。
2、非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超越营地警戒线。有任务需要的,在穿越警戒线时必需从警戒值班点登记出入。
3、不得随地大小便,抛弃垃圾。垃圾必需分类抛弃在指定垃圾坑内。
4、必须在指定食水供应点获取食物和水,不得私自打猎、捕鱼和食用猎物。
5、发觉自身或者他人身体有任何异常,应迅速向医疗点求助。
为了合理使用劳动力,有效率的分派人员,避免有人干活有人发呆,登陆指挥部发明了一个臂章带体系。
红色:军事组警戒人员。
蓝色:船舶留守及使用人员。臂章中心有白圈,按船舶类型不同,用汉字印上:轮、驳、渔、登、艇、杂六种字符。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参加劳动的人,如病人、儿童使用这个蓝底白杂字臂章。
白色:负责D日当天各项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
黄色:登陆指挥部体系下的指挥及行政人员。
白色号码臂章的,一律属于“基本劳动力”,臂章上印有一排4位数字号码。所有“基本劳动力”按五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各有一个4位数编码。组长领有一本组工作手册,每接受一项新工作,工作人员就在手册上做相关纪录,同时将因为工作需要发给的工具装备登记在册。
派工的事务,由登陆指挥部的人力组统一调度,在人力组的帐篷里有一张大桌子,一张事先打印好的临高角-博铺港地区大比例地图铺开在桌面上,上覆盖着透明纸。各个专业组、劳工组以不同颜色的号码卡片代表,放置在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区域。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人力组派工之后卡片上都要将象征劳动强度的发卡卡上去,一根为轻度、二根为中度,三根为重度,以避免各小组之间的劳动强度差别过大。
这套图标系统虽然简单,但是和OA系统中的劳动管理系统配合起来使用,不仅人力组可以清楚的知道每个小组目前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量多少,连每个组领取过什么工具,多少资材都一清二楚。极大的方便了劳动力的调派和管理
港湾南面的沙滩上,临时搭起了一个大型军用帐篷,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是七弯八扭的几个油漆字:“博铺港区建设指挥部”。这里云集了穿越者中的所有建筑、规划、设计、水文各个方面的技术人员。他们刚刚完成的一号工程现在已经发挥起作用。各种工程设备和物资正在通过浮码头不断卸载――有了物质基础,港区基地的建设自然也要全面铺开。
帐篷里摆了一张从船上拿下来的会议桌和折叠椅,桌子上摆着笔记本电脑和许多装订成册的水文资料集。尽管这里各方面的技术人员都有,但是大家的主要目光还是落在紧靠桌子看地图的四个人身上:
冰风,27岁,这个毛发浓密的小伙子是结构工程师。有项目经理证。擅长的是门式钢架结构厂房和钢结构住宅设计、施工。
燕雀志,28岁,胖乎乎的,属于中国式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的人才。水文学大专毕业,半吊子水利、水文、气象技工。水文的知识了解比较多,懂测绘,能熟练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略懂水利工程结构。
梅晚,30岁,建筑专业毕业后在建筑公司混迹多年的老混子,专门负责工程造价和管理。会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对土木工程的管理和协调也有丰富的经验。
李潇侣,30岁,职业规划设计人员,有建筑师和规划师证,测绘和规划是她的本行。
这就是号称建筑工程组的四大金刚。当然李潇侣是女的,但是论到持证之多,谁也比不上。不过她很少施工方面的实际经验,而且不喜欢抛头露面。所以四大金刚就以梅晚为主。毕竟他在工地上时间最长,方方面面都懂一些。
“指挥部要求我们在今天天黑前完成港区的基本设施建设:通电、供水、设置卸货场和堆货场。完成简单的设防工作。”梅晚传达着指示,“我们拥有物资、机械和劳动力的优先使用权。”
“梅组长,我们连测绘都没做,出不了规划图。我对照了带过来的测绘资料,这里地形和21世纪差别挺大的。”李潇侣说。
“没时间做太细了。”梅晚说,“好在这里并不是我们建设的主基地,不需要太多的规划。以小型临时性的工程为主。”
“我们边测绘边设计边施工好了,”梅晚到底是工地上混过的人物,对如何赶进度熟得很。当下作了分工,李潇侣和燕雀志负责港区的测绘工作,测绘工作即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所以再拨给一个基本劳力小组作辅助工,同时由军事组发给5连发猎枪一支作为防身用。
田九九负责营区的给排水工作,常凯申负责送电业务,至于冰风,他的任务最为艰巨,建造货物堆栈。
相形之下,常凯申的业务比较容易。执委会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发电装置,还有许多配套的输变电设备,但是此时此刻这些东西还在集装箱里睡大觉。作为临时性的港口营地,用电点少,整体负荷小:主要满足的是照明用电、指挥部的办公用电和少数电动装卸机械设备。用电负荷较小。
根据这样的需求,这个简单的早期版供电网应该力求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和尽量少用资材。因此常凯申的的方案是不在岸上建立发电所,而是直接从丰城轮的辅机上取电――轮船下锚之后主机虽然停止,但是辅机还是一直运转着,为整个轮船提供能源。电力组便直接从船上配电间拉出一根380伏电缆,沿着浮动舟桥布线固定,一直延伸到岸上的配电所进行配电。整个供电网使用最为简单的放射形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也是过去中国农村电网中最常见的方式。它的缺点是线路发生故障或者检修的时候,就必需暂时停止对线路上所有用户的供电。不过这在目前的状况下还是可以允许的。唯一需要不间断供电的只有办公用电中的IT设备运转,那么使用UPS备用电源+大功率蓄电池组也可以满足了。
不过在实际的工程里,将输电缆直接固定在浮动栈桥上的设计被推翻了,执委会的意见是可能会漏电,不安全,而且线路固定在人车反复来往的栈桥上,可能在无意间被人为的损坏。工程组随即变更了设计,他们拆开了一组备份的浮动单元,用钢丝绳把这些空桶单独串联起来,浮在水面上。每个桶上还悬挂了配重物,保持其在水面上漂浮的稳定性。这条原打算用来输电的水上线路很快就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首先是架设起了从船上抽取柴油的浮动输油管,然后是通讯组将船上的电话线直接拉到了岸上。这样,丰城轮就可以不使用步话机而直接和指挥部进行电话联系甚至发传真了。最大的好处是IT组的石开利用这条电话线,实现了网络连接,现在岸上的所有电脑都可以通过登陆指挥部的服务器直接访问船上的服务器双向传送资料了。OA系统实现了全面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