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谎言一定有不合逻辑之处(1 / 1)

FBI破案课 诸葛明 957 字 2个月前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不能任由自我掌控,它往往会受到成长经验所累积的各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等的影响。当人之所以会出现脱离自我控制的行为,是因为受到了环境的压力或内心欲望的驱使,好坏程度就得视当事者对于事情的看法以及应变能力,有时会出现完全背离自己初衷的情况,这时谎言便应运而生。

谎言是在逻辑与理性丧失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一些恶意谎言的制造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但是FBI认为,一些谎言看似天衣无缝,其实只要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找出其中的破绽。所以谎言的破译需要理性的分析与反省。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曾经针对谎言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感官健全的人,都相信自己能够守住内心的秘密。但是,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他的嘴唇却会出卖他;当他闭上嘴唇的时候,手指会出卖他。所以,如果希望别人不能够识破自己的谎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说谎。”

FBI前最高警官怀特·斯威夫特也曾说过:“相当多的狡猾的犯罪分子,总是试图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从而让自己能够逃脱法律的惩罚,但是他们所有的努力,在我们FBI面前,都是不起作用的,因为我们最擅长的就是通过逻辑分析,戳穿别人的谎言。”

FBI的所有审讯技巧,都是在实践之中总结出来的,对于揭穿谎言制服敌人的技巧,同样也是如此。通常而言,在逻辑思维层面,FBI警员会通过以下方法来拆穿犯罪分子的谎言。

方法一:故意省去敏感的、关键的词语。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或者是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某个男人因为和朋友在外面喝酒喝到非常晚,偏偏在这些朋友里面,还有女性。当他回到家之后,面对女友或者是老婆的追问,他会通过撒谎来平息女友或者老婆的怨气,例如:车坏了,或者是和几个哥们儿聚了聚!但是不论他说什么,都会省去一些敏感的关键性词语。FBI在办案过程之中也同样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并且还非常的普遍。之所以说谎的人会选择省略一些词语,是因为说得越少错的越少,相反说得越多暴露的就越多,为了要掩盖事实,他们能少说则少说,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这不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的唯一标准,但是却属于可能的范围。

方法二:太过详细的细节,也是说谎的表现。

FBI在办案的过程之中发现,有些罪犯的记忆力相当惊人。他们会将事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说得详尽具体。而且说得极为流畅。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完全是在按照自己编写好的故事在叙述而已,这种事先编好的故事,往往经过多次的推敲,听上去是逻辑合理、情节也合理,但仔细听来,他们所讲述的细节却与案情毫不相干,他们早已在叙述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

著名心理大师保罗·艾克曼表示,如果当别人突然问起某件事情的时候,尤其是时间不是刚刚发生的,而是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之前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最合乎逻辑的叙述方式是断断续续的,并且有些地方还会被遗忘,而不可能是别人一问起,就立刻想起来。

FBI的警员们表示:那些喜欢编故事的说谎者非常善于制造假象,并且编造的故事听上去也没什么逻辑问题,但是正是因为对方的毫不犹豫或者是根本就不用思考的回答,证明了他是在撒谎。

方法三:突然提高的音量或音调。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小孩子在说谎时,声音像蚊子一般,从来不敢大声说,而成年人则不然。FBI警员认为:有些成年说谎者,会在说谎的时候不自觉地提高音调还有音量,因为这能够给自己增加信心,还能够迷惑对手,给对手一种“我非常有底气”的假象。

说谎的人突然提高音量还有音调,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心虚。FBI表示,这种经常通过提高音调音量,来掩饰自己的谎言的人,实际上背后隐藏着一颗非常恐惧以及脆弱的心灵。所以,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FBI的警员通常会格外留意犯罪嫌疑人的音量和音调。

方法四:太过友好的态度实际是“糖衣炮弹”。

不同的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在撒谎的时候会提高音调,或者用极其坚定的眼神盯着对方来提高自己的气势,压制对手,还有一些人会通过情感方面“贿赂”对手来获得主动权。

当FBI进行审讯的时候,有些犯罪嫌疑人的态度极其友好,也极其配合,有些人的态度甚至极其低下。他们这么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事实证明,在审讯过程中,那些一个劲儿“献殷勤”的人,大多数都是说谎家。他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糖衣炮弹”的方式,来麻痹对手,掩盖真相。因为人在撒谎时,多少会感到心虚或愧疚,而刻意奉承、讨好的态度正好可以弥补他们良心上的不安。所以当FBI警员在审讯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人的时候,他们通常都会直接切入正题,这样就能够做到不给对手释放“糖衣炮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