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难熬的假期(1 / 1)

汤姆加入了一个新社团“少年节制会”,吸引他的是该会那一套耀眼的“徽志”。他答应在会期间不抽也不嚼烟,不做出亵渎神明的行为。现在他发现了一个新情况,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越答应不做某件事,他越是想去做,这是世上千真万确的道理。汤姆很快发现自己非常想喝酒,想说脏话。这愿望非常强烈,要不是有望穿上一套配上红绶带的制服,他准要退会了。七月四日[15]就要到了。不过他很快感到失望了——他戴上那些枷锁还不到四十八小时,就想放弃这一希望了。于是他又把希望转到老法官富兰茨身上。富兰茨这时候显然已命悬一线,由于他是一名身居高位的官员,到时肯定会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连续三天,汤姆对这位法官的生死非常关注,急切打听这方面的消息。有时候他感到大有希望,不禁取出红绶带在穿衣镜前试戴了一番。可法官的病情时好时坏,起伏很大,令人大失所望。最后居然宣布说,法官的病情好转,不久康复了。汤姆大有上当受骗、被人羞辱之感。他当机立断申请退会。可就在当天晚上,法官旧病复发,一命呜呼。汤姆决心再也不相信这样反复无常的人了。葬礼举办得很风光。少年节制会会员的游行出尽了风头,这位原会员妒忌得要死。

不过,汤姆又是自由之身了。这有许多好处——现在他可以喝酒,可以说脏话了。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不想喝酒和说脏话了。道理很简单——正因为他可以这么做,所以才不想做,那些东西再也没什么吸引人的魅力了。

很快汤姆惊奇地发现,那日盼夜盼的假期,他竟觉得成了难以打发的苦日子了。

他原打算写日记,可三天里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首先是黑人滑稽表演队来到了镇上,轰动一时。汤姆和乔·哈珀也组织了一个演出队,快活了两天。

七月四日这样光辉的日子也显得黯然失色。因为下起了大雨,结果游行不举行了。连世上最伟大的人物(汤姆是这样认为的)本顿先生,一位货真价实的参议员,也令人大失所望,你看他身高只有二十五英尺,甚至还不到这个高度。

马戏团来了。此后孩子们用破地毯搭了个棚子,高高兴兴玩了三天马戏——要收门票,男孩每人三根别针,女孩两根——玩腻了就收场。

后来又来了一位颅相家、一位催眠师——很快又走了,村子反而显得比过去还要沉闷,枯燥乏味。

镇上举办过几场男女生的聚会。可是这样的聚会虽然叫人开心,但机会少之又少,所以没有聚会的时间越发显得令人痛苦难耐了。

贝基·撒切尔上康斯坦丁堡的家去了,跟她老爸老妈一起度假。这样一来,汤姆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失去了光彩。

那场谋杀案成了可怕的秘密,像毒瘤,长期折磨人。

接着又流行起了麻疹。

汤姆像个囚犯一样在**足足躺了漫长的两个星期,外面发生的事他一概不知。他病得很重,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他终于可以走动了,便到镇上转悠了一阵,只觉得身体异常虚弱,人人事事都发生了变化,叫他好不沮丧。镇子里似乎举办过一场“鼓动性的福音布道会”,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入了教”。汤姆到处转悠,明知不可能,还是希望能见到一张该死的邪恶面孔,结果处处令他大失所望。他发现乔·哈珀在读《圣经》,便掉头走开,免得看到这令人心酸的场面。他找到了本·罗杰斯,见他正提着一篮子的布道小册子要去探访穷人家。他又找到基姆·霍利斯,对方提醒他说,他最近得麻疹是千载难逢的福气。他每遇见一位玩伴,无不让他的心头更添几分沉重。绝望之余,他去找知心朋友哈克贝利·费恩,以求得到心灵的慰藉,却听到哈克给他念起了《圣经》语录。他伤心欲绝,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家,上了床,只觉得整个镇子的人都已堕落,永远回不了头。

恰逢那天晚上来了可怕的暴风雨。瓢泼大雨,雷电交加。他用被子蒙住头,在恐怖中等着厄运临头。他毫不怀疑,这种种可怕的景象全都是冲他而来的。他相信,他对上苍的冒犯已使上苍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这就得到了报应。可他又觉得这不啻是大炮轰臭虫,徒费弹药而已。但是为了整治他这只小臭虫,又是风又是雨,大动干戈,似乎也顺理成章。

慢慢地暴风雨成了强弩之末,最后带着未完成的使命,销声匿迹了。这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对上苍感恩戴德,决心洗心革面,接下来的反应便是觉得看情况再说——说不定再也不会来暴风雨了。

第二天大夫又被请了回来。汤姆旧病复发。他又卧病在床三个星期,这期间他只觉得像是过了一辈子那样漫长。当他又可以外出,他想起自己曾经何等凄凉,何等缺朋少友,何等孤单,就再也没有了感恩的心情。他没精打采地在街上转悠,看见基姆·霍利斯正扮演一名少年法庭的法官,当着被害者—— 一只鸟的面,审理一只犯了杀人罪的猫。他还发现乔·哈珀和哈克·费恩在一条巷子里吃着偷来的瓜。这两个可怜的家伙,也像汤姆一样,老毛病又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