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男孩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坏毛病(1 / 1)

周末,爸爸妈妈和小姨带着淘淘去公园玩,没逛一会儿淘淘就开始喊累,爸爸说背着他,他又吵着说逛公园没意思,非要玩妈妈手机里的游戏。妈妈一开始不同意,对淘淘好好说教了一番,谁知淘淘一听不让玩,立即大哭大闹起来。周围好多人都在看他们,最后妈妈只好妥协,把手机拿出来给淘淘玩。

一旁的小姨对淘淘的妈妈说:“淘淘才6岁,已经戴上近视眼镜了,你怎么还让他玩电子产品呢?”

淘淘的妈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老玩手机不好,可是他已经养成习惯了。小的时候他一哭闹,我们就用动画片和游戏来哄他,他立马就安静下来了。当时我们也忙,觉得这个办法省事,就一直这样哄他,可是没想到他后来对手机越来越迷恋,不让他玩就打滚耍赖。”

在生活中,像淘淘这样对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痴迷的男孩有很多。他们有的不开电视就不吃饭;有的不让玩手机游戏就大哭大闹;还有的看起动画片或打起游戏来就没完没了,把其他事情一股脑全忘掉。

男孩沉迷于电子产品,很多家长担心男孩的视力出现问题,其实男孩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危害不只是容易造成近视,还容易引起肥胖、大脑发育不良、做事注意力不集中、远离现实世界、社交障碍等问题。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介绍,根据调查,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平均每天在电子屏幕上花费的时间为8小时左右;而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同龄人,大约只花费5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大部分用在学习和社交上。从总的趋势来看,精英家庭正在引导孩子理性地使用电子产品。

微软公司的一位主管皮埃尔?洛朗说:“生活在硅谷的人很清楚,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核心。但这些不是你从小开始玩手机,长大后就能擅长的。”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现代社会,大部分人有“手机上瘾症”:白天微博、小视频刷不停,晚上朋友圈、电视剧看不停。这其实是一种“行为成瘾”,即一种能让你暂时快乐,但会损害长期正常生活的行为。“行为成瘾”能激活人大脑中满足社会交往和精神刺激等基本需求的部位。有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的大脑影像和吸食海洛因者的大脑影像极为相似。

很多家长难以抵制手机的**,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也是手机不离手,给予孩子负面的影响。还有一些家长平时工作特别忙,而男孩又比较顽皮,这些家长早早地给男孩买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只要孩子能保持安静,不吵不闹,就让孩子随便玩。这些父母明明知道玩电子产品对孩子不好,但当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面临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图一时之方便”,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男孩喜欢电子产品的原因之一是社交需求,为了引导男孩改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坏毛病,家长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的社交需求。父母不要天天抱着手机刷屏或者丢给男孩一个手机让他自己玩,而是要抽出更多的时间陪男孩玩耍,让男孩的内心获得满足,充满快乐,这样他就不需要去虚拟的世界里寻求快乐了。

在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时代,让男孩与电子产品完全隔绝是不可能的,毕竟男孩在社交和学习中都要用到电子产品。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堵是堵不住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

一、合理控制“屏幕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对儿童的“屏幕时间”有明确的建议:1岁半以下的宝宝禁止使用任何电子设备,除非是与家人视频通话;2—5岁的儿童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的“屏幕时间”应限定在两小时左右。

对于上小学的男孩和学龄前男孩,父母不应该给他们买手机和平板电脑,需要用的时候找大人,在大人的监管下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父母可以为这个年龄段的男孩佩戴电话手表,一方面便于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男孩的时间观念。

对于上了中学的男孩,由于学习和社交需要,父母很难严格控制他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而且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了解程度远远超过父母。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激发男孩的自律精神,引导他们有效地利用电子产品,学会自我管理,即自己控制上网、看视频、打游戏的时间。父母可以与男孩“约法三章”,比如约定男孩做完作业后可以有半小时用来打游戏或者上网,这样学业和娱乐兼顾,男孩更容易坚持,一段时间后男孩就能养成先做作业后娱乐的习惯。父母还可以和男孩一起制定日常活动计划表,规划好写作业时间、游戏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让男孩的生活丰富多彩、井然有序。

二、合理选择电子产品

互联网应用程序和社交软件的一大特点就是特别吸引人的眼球,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人欲罢不能。基于这一设计,各种应用软件、小程序、视频、游戏都非常炫目,能及时满足人的感官需求。判断力和自控力较弱的男孩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所以男孩下载什么程序,看什么节目,玩什么游戏,父母不能不闻不问,要尽到监管和引导的责任。

父母可以引导男孩选择那些有利于他成长、对他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电子工具,比如可以教男孩学会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查阅学习资料、获取最新信息,使用学习类软件拓展知识,使用电子书进行阅读,使用地图、天气预报等生活工具获取生活信息。

娱乐方面,那些让男孩坐着不动也不动脑的纯娱乐视频,比如搞笑的动画片、重复性的机械小游戏是不建议选择的。因为重复的行为会使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可能把男孩的大脑变成“傻瓜机”。父母可以选择如电视乒乓球或带体感设备的游戏软件,让男孩在室内玩耍、运动,即使在冬天也可以让男孩锻炼身体。

创造性方面,可以为男孩选择输出多、需要动手动脑的电子产品,比如用平板电脑涂色、画画、练字,模拟弹奏各类乐器等。

总的来说,电子产品让男孩沉迷于虚拟世界,不利于男孩正确地了解现实世界,所以父母可以选择贴近现实的节目,尽量让男孩了解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比如给男孩看《人与自然》《动物世界》《航拍中国》等纪录片,激发男孩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吸引男孩主动走进自然、探索自然。

三、增强男孩的判断力

在信息社会有个词叫“信商”,和智商、情商一样,信商也是当今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培养男孩的信商就是培养男孩判断信息的能力,使他能够区分有价值的信息和垃圾信息。

信息时代,男孩即使在上网查资料时也容易被各种信息干扰,往往一个小时能写完的作业拖了几个小时还未完成,这时父母就要教男孩如何主动寻找和选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屏蔽无用信息。比如和男孩一起分析,为什么几个小时还完不成作业,时间都浪费到哪儿了?找出最浪费时间的部分仔细分析,教男孩学会放弃那些重复推送的信息和与自己需求不符、混淆视听的信息。告诉男孩,一次只专注地做一件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告诉他提高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是多么重要。

四、帮助男孩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电子产品吸引男孩沉迷于虚拟世界,削减男孩社交活动的同时,也使男孩的课余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为此,父母要坚定且温柔地鼓励男孩多接触现实世界,增强男孩的现实感知能力,比如可以带男孩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主动结交朋友,参加团体活动;或者陪男孩一起玩玩具、读书、画画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阻断男孩对电子产品的依赖,也能让男孩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五、父母以身作则,戒掉“手机上瘾症”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自己整天抱着手机玩,却指望孩子能在一旁认真学习。当男孩沉迷于电子产品时,父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为男孩做了一个好榜样?如果自己花费很多时间刷屏、玩游戏,那么男孩耳濡目染,也会患上“行为瘾症”。

有些父母说自己也控制不住,上班太累,下了班就想玩会儿手机放松一下。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玩手机,则会让人虚度生命。手机上瘾的父母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办法,慢慢戒掉“手机上瘾症”。

首先,回家后将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模式,每隔半小时看一下有无需要办理的事情,或者将重要的信息设置成消息提醒模式,对于QQ群、微信群等聊天群可以设置成免打扰模式,这样能避免一直看手机。其次,要养成健康使用手机的习惯,比如晚上睡觉前1小时不动手机,睡前一直刷屏会刺激睡眠系统,导致失眠;可以将手机放到客厅,入睡前用看书代替玩手机;还可以在周末设置一天或半天的“无手机时间”,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大人控制自己不沉迷于电子产品尚且不容易,何况是自制力和判断力更弱的孩子!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引导男孩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上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不只是教育孩子,也包括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只有与孩子一同成长,才能用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