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10岁左右时会有一种表现叫“镜像作用”,即他越关心谁、越在乎谁、越喜欢谁,其心性和言行举止就越像谁。当父母用心观察时,会发现男孩身上的问题正是自身的问题,此时男孩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身上的缺点。
上小学三年级的桐桐是个人见人爱的乖男孩,在外面别人总夸他聪明、懂事、有礼貌,但在家里他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经常乱发脾气。父母一开始没在意,后来有一次桐桐发脾气竟然乱摔东西,拿到什么就摔什么,连爸爸最喜欢的玉制摆件也被他摔碎了。妈妈无奈地对爸爸说:“窝里横,像谁呢?”经妈妈这么一提醒,爸爸突然觉察到桐桐竟和自己近来的状态很像。
桐桐的爸爸是一名公司职员,一次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团队业绩下滑,不仅被领导责骂,还被同事挤对,半年来工作状态一直很糟糕,心情也差到极点。但由于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在单位不能发泄,爸爸回到家便对家人发牢骚,甚至发脾气摔东西。此时爸爸看到桐桐的行为,像是一面镜子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的错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他下定决心要改掉自己的毛病,重新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三年级的男孩在学校已学会一些社会规则,知道应该如何与人相处,所以在外人面前男孩会遵守这些规则。而在家里,男孩没有什么压力,心性相对自由,便会随心所欲,不愿用社会规则来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虽然说男孩在家中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一般只有在良好的家庭关系里,男孩拥有较强的安全感时,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但若是父母不好的言行映射到男孩的心里,男孩不受约束地放纵自己,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父母看到男孩的问题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觉悟。若只是一味地责怪孩子,忘了孩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从自身找原因,那才是养育男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
有个小男孩总是生病,父母带他去医院做了所有检查都查不出病因,最后父母决定带男孩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看到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男孩,转头便询问他的父母是否感情出了问题。这对父母惊讶于医生的“能掐会算”,同时又不明白这与男孩的病情有什么联系,因为他们从未在男孩面前提过想要离婚的事。医生又看向男孩,问他是否喜欢自己的家庭氛围,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不喜欢,我不喜欢爸爸妈妈,他们不爱我,快不要我了。”男孩的话让父母大惊失色,虽然父母之间有些矛盾,但从未因此吝啬过对男孩的爱,男孩为什么对他们充满敌意呢?
家庭就像一个能量场,男孩通过家庭氛围便能觉察到父母的感情状况,即使父母表面上掩饰得很好,男孩也能敏锐地觉察到,并且不断地吸收负能量,从而转化成身体疾病。这既是男孩对父母感情不和的一种抗议,也是挽留父母不抛弃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心病还需心药医,想治好男孩的病,首先要解决父母的感情问题,帮男孩建立安全感,让他重新感受到自己是被喜欢、被接纳的。
当父母的感情出现问题时,因为害怕影响男孩的成长,常常装作若无其事,殊不知,父母越是不说,越会增加男孩的焦虑情绪。
其实,父母可以积极主动地解决婚姻问题,维护家庭和谐,就算最终无法在一起也应和平分手,不要互相指责和憎恨,而要以平和的心态教养男孩。告诉他,虽然父母因为一些原因不能在一起了,但依旧会像从前那样爱他,让男孩在平和的爱中慢慢接受现实,把他受到的伤害降到最小等级,等他能够接受这一切时,男孩身体上的疾病才能慢慢地不治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