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如果不能先为自己找到保身之策,定会处于被动,。所以要先发以制人,取得了主动权。在日常管理中也是这样,不能老是被动的听上级的安排,要自己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机会!
汉文帝时,朝中出了个直言敢谏的大臣叫袁盎。上至皇帝,下至皇亲国戚,只要有触犯国家利益的,袁盎照谏不误,所以满朝忠直大臣都称赞佩服他,而奸邪小人都嫉恨排挤他。誉否毁否,袁盎依旧直谏不止。
汉文帝原为庶出,所以在皇亲国戚中没有靠山,只有依靠宦官。袁盎对此事十分不满,几次上疏切谏,说阉竖只可供驱使,不可干预朝政。因此,宦官们都对袁盎怒目切齿。特别是宦官头目赵同,一有机会就在文帝面前说坏话,诋毁袁盎。袁盎有个侄子叫袁种,是文帝的侍从,见到这种情况,就告诉了叔叔。袁盎说,“不怕,当今皇上还算个明君,不会听信小人谗言的。”袁种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一旦皇上听信了谗言,那将对您不利呀!”袁盎觉得此话也有道理,但自己又不能堵住别人的嘴,因而苦思不得良策。袁种说:“叔叔不能堵住赵同的嘴,却可以掩住皇上的耳。”袁盎忙问:“此话怎讲?”袁种说:“叔叔可选一皇上在场的公开场合让赵同下不来台,给皇上造成错觉,那么以后赵同再诋毁您,皇上就以为他在泄私愤,不就掩住皇上的耳朵了吗?”袁盎一听大喜。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文帝出游,让赵同陪车参乘。赵同得此炫耀机会,在皇舆上得意洋洋,众大臣见了,觉得太不像话,但谁也不愿得罪赵同这个阉竖小人,给自己招来麻烦。这时,袁盎却迈出队列,跪在皇舆前,拦马切谏,说:“臣闻与天子同车者,皆天下豪杰之士。我朝虽乏俊杰之才,但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刑余阉竖与皇上同车。”文帝一听,也醒悟过来此事有损自己声名,但赵同参乘是自己批准的,怎么处理呢?文帝沉吟了一会儿,装出不在乎的玩笑样子对赵同说:“既然这样,那么你就下车步随吧!”赵同一听皇上不给自己撑腰,让自己在众臣面前输了脸面,觉得十分难堪,哭着下了车。众臣都佩服袁盎的胆量。赵同当然对袁盎恨之入骨了。一回宫,就急不可待地说袁盎坏话,哪知文帝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倾听,而是淡淡一笑说:“袁大夫是个忠直人,今天的事您别放在心上。”赵同一听:,明白文帝是在认为自己泄私愤了,从此再也不敢说袁盎的坏话了。
袁种此计,利用人受了打击必定报复的常识,制造圈套,不但给文帝“掩上了耳”,而且也给赵同封住了嘴。这样能够先发制人,保住了自己也牵制了对手,实属智者所为,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