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法体现大智慧(1 / 1)

读史巧做事 上官云飞 850 字 1个月前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只要自己努力去做就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只需要一些小技巧或谋略就能成功,事情的解决,是水到渠成的。下面就要我们看两则小故事……

明朝,南京刑部典吏王宗,一天正在部里值班,忽然有人赶来飞报,说他的妾被人杀死在客舍卧室之中。王宗大惊,急忙跑回客舍,只见爱妾尸横卧室,惨不忍睹。他痛哭流涕跌跌撞撞回刑部向上司报案。刑部尚书周用即把此案交给河南司追究查问。河南司查案数日无结果,便怀疑此案是王宗所为,下令拘捕王宗到庭,严加审问。王宗连喊冤枉,辩解道:“我那日当班,是听人报告后才回去的,这是众人所见之事。并且据我所知,我的妾在外面并无对不起我的勾当,平常和我十分恩爱,我为什么要杀她呢?”

河南司官吏将他拷打审问多日,王宗咬住口供始终不服。河南司只得将审理情况禀报都察院。都察院把此案交给了浙江道御史杨逢春审理。街头出现一张杨逢春的告示,说定在某天晚上二更以后审问王宗的案子。那天晚上二更,审理如期进行,杨逢春审讯了一会,突然打住话头,命令两旁的差役:“门外有人偷听,给我抓来!”差役闻命出动,果真在门外抓进两个人。杨逢春喝道:“鬼鬼祟祟偷听,究竟为何?从实招来!”甲吓得直哆嗦,指着乙说:“是他拉我陪他到这儿来,不知道什么原由。”杨逢春问:“他是何人?”甲答:“客舍的账房。”杨逢春微微一笑,便放了甲。接着命令差役将乙锁住,严加盘问。乙终于露出马脚,招供了罪行:原来,乙和客舍老板娘勾搭成奸,不巧被王宗的妾撞见,怕事情败露,惊恐之下便将她杀死灭口。杨逢春马上把乙关入死牢,同时将王宗无罪释放。人们深感惊诧,问杨逢春窍门何在,罪犯为何投身上门?杨逢春说:“不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谁肯深更半夜前来偷听?”

第二则故事:

明代万历年间的某年中秋佳节,徽州府城出外经商的人纷纷赶回家乡与家人团聚。突然府衙差役丁小山来向知府冯祥报告:“城门外有一人被杀,尚未断气。”冯祥知府忙跟着丁小山来到现场,见一人卧在当街。胸前插着一刀,虽未断气,但已奄奄一息。紧闭双眼,不能言语。见其衣着,是商人打扮。看来也是回家过中秋节的,背囊已被洗劫一空,明显是一桩图财害命的案件。但凶手并未留下痕迹,被害者又不能说话,这个案件该如何破获呢?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差役丁小山怕妨碍知府大人判案,要将众百姓驱散。谁知冯知府喝住了:“让大家观看好了,我还有事向众人相求呢!”接着他高声对围观的百姓说:“这个商人还未断气,尚有救活的可能。谁能救活此人,本府定有重赏!”重赏之下果有勇夫,有两人先后来为伤者诊治,但因被害者伤势太重,他们都束手无策,摇摇头退出人群。冯知府又告示众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来,只好本府亲自来救治这个商人了。”丁小山一听此言,大吃一惊,扯了扯知府的衣袖:“此人伤势严重,即使华佗转世,恐也难……大人你?——”冯知府说:“本府深明医理,你在这里好生守护,待我回家去取家传伤药!”说罢向小山使了一个眼色,就径自走了。这时,有个汉子,走近商人,好像也要试着为伤者诊治。他俯下身来察看伤势,趁人不备之际,将手掌轻轻按住商人的喉咙,突然猛一发力,苟延残喘的商人立即停止呼吸。那汉子装出无可奈何的神态,也退出了人群。但未等汉子走远,丁小山已将他一把抓住。原来,小山跟随知府多年,知道大人并不懂医术,家中也根本无祖传治伤妙药,看见大人向他使眼色,命他“在此好生守护”,知道知府大人必有用意,便毫不怠慢地注视着现场。那汉子刚俯身察看伤势时,他还并不介意,待他的手掌接近伤者的咽喉时,他就觉得情况有异,他知道咽喉乃人之要害,再说他也懂得武功,那汉子的手掌发功瞒不住他的眼睛,所以他当场将那汉子擒获。其实冯祥知府并未走远,他刚才施用的乃“引蛇出洞”之计。

那凶手不知是计,深怕知府把商人救活,说出实情,所以趁知府离开之时,装作为商人诊治的样子来将商人扼死,以灭活口,不料自投罗网。

杨逢春和冯祥知府的办法让人不设防,在人们没有搞清楚他的意图时,就把圈套设置好了,而最终让真凶露出狐狸尾巴,这正是他们办法的高明之处,体现了他们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