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走马观花,隔着东窗玻璃看事物,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内部中去,深入细微之处,才能发现问题。冷静细致的观察、分析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就能够正确得解决。让我们看看王安礼是如何来判案的。
宋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任开封知府时,曾断过不少疑难案子。
某日,有人投递一封匿名信,告京城的一个富翁,说此人家屯大量兵器,养有兵丁,并正在联络有关权威人士,想要谋反。王安礼接信后觉得奇怪,他虽与那富户没往来,可早听闻该人忠厚老实,是个本分的生意人。加之信中语言刻薄,许多罪名只有列举而无旁证。根据多年办案经验,他认为此事属匿名诬告,便没将它当作一回事。不料,没多久,京城竟到处传闻富户谋反的事。没过几天,竟传到皇帝耳中。皇帝立即诏令开封府彻底查清此事。王安礼只得奉命前往搜查。富翁甚为惊恐。官兵封锁住出口,进而翻箱倒柜,一下子把富翁家中搞得天翻地覆,搜查整整进行了一天,各路人马竟没有查出任何谋反的证据。王安礼问富翁:“你平日可有仇人?”富翁摇摇头道:“小人一向本分,从不与人结仇。”王安礼又问:“你再回忆一下,可有对你不满之人?”富翁想了想,一拍脑门,说:“哦,前不久有个靠写讼状谋生的马生来借债,当时我手头正好没现钱。他很不满,临走说了许多怨恨的话,还说要给我厉害看看。”王安礼暂且将富翁拘至大狱,以免遭人非议。次日,王安礼将马生传到衙门,对马生说:“听说你写得一手好字,本府这里有几本案卷,因书吏生病,上面催得紧,能否请你帮忙抄一下?”马生受宠若惊,说道:“小人有幸,愿意效劳。”当即,马生便落笔抄案卷。王安礼将抄好的案卷拿到后房一瞧,心中大喜,此字与匿名信上的笔迹竟出自一人之手。王安礼即命手下将马生擒获,询问他写诽谤文书之事。物证皆在,马生无可抵赖,只得招认。王安礼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查,最终发现这件诬告的真实情况,并做出了公正的审判,既让害人的马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又还富翁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