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真金不怕火炼。只要具备实力,无论身处何种逆境,最后总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克服,得到社会的认可。事实、真理虽然暂时被隐藏或歪曲,同样能够经得起的各种形式的考验,最后昭然天下。御史通过反复试探告密人,从而使其露出马脚,让其不打自招。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唐高祖李渊当了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宵衣旰食,勤于朝政。一日,他在审阅各地批文中,忽见一份密告。告岐州刺史李靖恃功自傲,招兵买马意欲造反,并且说了很多证据。李渊半信半疑,觉得李靖一向忠心耿耿,自己又将李靖待之若心腹,他怎么会谋反?于是,他决定派一名精明能干的御史前去审理此案。
御史听到李靖谋反的消息也大为吃惊。他认为李靖此人一向光明磊落,怎会谋反?御史向皇帝请求,这次去岐州调查此事,要带着告状人同往,以便取证。唐高祖答应了。御史带着一行人,日夜兼程赶到岐州。到了目的地后,御史一行人住在了驿站。谁知第二天早晨,御史又惊又怒地说:“夜里有贼,偷了钱财衣物,还有那份状纸也不见了,想必是贼人一起偷走了。”众人大惊,丢失了皇帝批示的御状,谁能吃罪得起?御史挨个搜查,还把嫌疑人捆绑起来,让他们等候发落。但审问查找了一天,仍然没找到状纸。在万般无奈中,御史只得把告密人传到房中说:“想不到路上匆忙,把你的状纸丢了,此案如何办理?也无法向皇帝复命,只能劳驾你再写一份了。”那告密官吏很为难,但势成骑虎,不好推辞,又害怕告状不成,自找苦吃。所以,只得又重新写状子。当告密官吏把写好的状子交给御史时,御史马上喝斥:“来人哪,把这个诬陷他人的狗官捆起来!”那官吏心惊胆战,仍然嘴硬说:“下官不知罪,望大人明示。”御史笑道:“你的花言巧语岂能瞒过本官?这两份状纸写的自相矛盾,所举的造反事例前后不符,分明是你诬谄李大人,还不从实讲来。”原来,御史故意说状纸丢失,让告密官吏重写,以试真伪,结果两份证词,大不一样。所以御史断定告密人胡编诬告李靖。
经审讯,果然是诬告。御史押解告密人回朝,奏请皇帝为李靖正名,将诬告人斩首。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说谎话也要讲技巧,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蒙混过关的。起码不可前后矛盾,这样一下子就露出破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