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给予重创(1 / 1)

读史巧做事 上官云飞 884 字 8个月前

一个独创的想法,方案,可能带来难以计数的财富,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财富的时代。人的智力潜力最终决定人类的发展空间。武将李光弼正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妙计杀入敌军奠定胜局。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天,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派兵支援朔方,抵挡安禄山大军,然而刚把军队派出去不久,史思明便率10万大军围困了太原城,要李光弼投降。

史思明是安禄山部下一员主将,他知道太原城内虽然没有多少兵,但太原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况且天寒地冻,长期露宿城外于作战不利。史思明决定临城筑土山,通过土山登上太原城。于是他的士兵们开始运土挑泥筑土山。李光弼见对方在离城不远,弓箭射程又达不到的距离建筑土山,城池受到很大威胁。于是,他想了一条妙计,让手下人从城内挖了一条通往土山的秘密地道。土山筑成后,史思明故意示威地在土山上饮酒作乐,观看歌舞,又令人向城上大喊大叫,让李光弼也“观赏”歌舞开眼界。这时李光弼派来的人,却从土山地道掩蔽口里走出来,以敏捷的动作抓走了数名歌舞表演者,然后不见了。史思明大吃一惊,不敢再在土山上停留,急忙令转移到军营内,召集部下商量对策。李光弼又借着土山地道挖下去,一直将地道挖到史思明的军营内,又在地道内用木柱支撑顶面,防止塌陷,然后设下活动机关以备应用。待一切安排就绪,李光弼派得力干将去吏思明处说:“太原城内现在粮草已空,兵士多有生病者,李光弼大人实在支持不住了,决定向你们投降。”史思明大喜,并深信不疑。因为他对太原城里的情况也略有所知。他称赞李光弼识时务,并答应投降过来后封官赏赐。待投降之日,只见城门大开,李光弼带人出太原城投降。史思明命将士将营门也大开,列阵以待,自己则端坐大营内等着受降。这时,李光弼命将士们把地道机关启动,将支撑的木柱歪倒。刹时间,史思明军营内地面塌陷,一下子陷进去千余军士。李光弼亲自指挥军队杀进军营。

史思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部将死伤惨重,他只得带着被杀败的部下,从死伤兵士中冲出逃命去了。地道战仿如天降奇兵把史思明军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这归功于李将军的绝妙的主意,这是对方无论如何都难以想到,所以一出奇招,对方必手足无措。

下面这则故事讲李光弼采纳下属建议,设计智取史思明的优良的战马,同样让人叹服。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这天,镇守河阳的唐朝大将李光弼,带领卫兵,出南城门,来到黄河岸边。这几天夜里,部属士兵多在纷纷谈论着,对岸叛将史思明的军队是如何兵强马壮,说他们有数不清的骠悍的战马,每天都赶到对岸河边的沙滩上洗澡。情况究竟如何?李光弼决定亲自出城观察敌情。

果然,在黄河南岸沙洲上,史思明的官兵们牵来了许多健壮高大的战马,有的在河边用刷子给马匹刷洗,有的在遛马,有的牵着马匹啃食沙洲上的嫩草……好不热闹。李光弼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用心:哼!反贼想用几匹马来炫耀自己,动摇我军心,休想得逞J得想个办法把反贼的那些马匹弄过来才好。“将军,我有一个办法夺取反贼的战马。”一个卫兵看出了李光弼的心思,凑近李光弼的耳边细谈了一番。李光弼听了频频点头。依据这位士兵的计策,再经过自己的周密部署,一个大胆的巧夺敌马的方案形成了。第二天,李光弼下令征集500匹正在奶着驹的母马,要士兵把它们全部赶到南城外黄河岸边。并特意关照,把它们的小驹务必都拴在城内,不准跟母马一起出城。正在奶驹的母马,不愿意离开它们的小驹子,被强行牵到城外后,便一个劲地嘶叫。一匹先叫,引得其他的母马跟着叫唤。它们无法见自己的亲生骨肉,便用这叫声来表示离别之情。河对岸史思明的战马都是公马,听到北岸母马的叫唤,便一匹匹春情勃发,先是跟着对岸的母马叫唤,继而,胆子大的公马便涉水游向北岸。那些健壮的公马一见有开了头的,便纷纷叫唤着游到北岸去。史思明的士兵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出来阻挡。可是,几个士兵又如何挡得住春心大发而不顾一切的公马呢?不一会儿,南岸1000多匹马,全数跑到了北岸的母马群里。

李光弼大笑着命令士兵把这些战马全部赶回城里去了。

李光弼不但打破了敌方的如意算盘,还一举赢得无数战马,没损伤丝毫士卒,不但稳定里军心,还削弱了敌方。一举两得的计策不过是遵循了自然界生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而已。原来真正的智慧是蕴藏在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