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德清出台了《德清西部民宿管理办法》。2015年5月,德清发布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对民宿设置了严格的准入标准。根据标准,德清的乡村民宿被划分为标准民宿、优品民宿、精品民宿三个等级,以“洋家乐”为代表的精品民宿是德清乡村民宿发展的方向,规范引导民宿科学化发展、品质化经营。
这些年来,德清在生态建设这条路上加足马力:先后多次对环莫干山地区的笋厂、氟石矿等产业开展专项整治,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尤其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和美家园”等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德清的乡村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洋家乐”这个新生业态在德清生根发芽,不断壮大。通过审视“洋家乐”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和人文财富,它使德清形成了生态美、生活美、人文美、特色美、和谐美共存的大环境。2017年3月,德清“洋家乐”正式成为全国首个服务类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进一步打响“原生态养生,国际化休闲”的品牌。
我所看到的是,因为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深切和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与幸福的泉流正源源不断地涌向他们的家园……
大疫之年的一个春日,我再次来到莫干山,见识了当地一番“春燕回巢”的景象:
一群飞燕从空中掠过,将我带进莫干山的那片春意盎然的山林。此处的暖春,能醉酥你的心。那种风里飘**而来的清香味,可以让你有番通体的沐浴之感,它切肤入骨,透彻于心,又泛跃于思情之中。
在这座名山的北麓,有一条弯曲的溪谷,叫“仙潭”,因溪谷上端有个竹林掩蔽、景致独特的仙人洞而得名。在洞穴附近,还有一个幽深清粼的碧坞龙潭。传说,这里有一对青年男女,他们终身相伴,恩爱如初,繁衍了一群聪明善良又特别勤劳的后人,于是这个村落后来便被四方八邻叫作“仙潭村”。此处的沟谷之美,显然是自然生成。从莫干山流淌而下的溪水常年丰盈,而顺溪谷之势伸张的左右岭肩,宛如挡风遮寒的仙人的一双巨掌,将小山村呵护得年年竹木茂盛、花草艳丽……油菜花开过后的村庄田野上,绿色成为主色调,到处蓬勃而生的竹林春笋,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很自然地让人仿佛遇见青年一般。
巧了,跨进仙潭村委会的第一脚,就见七八位年轻人围坐一起,看样子他们讨论得很热烈。县上的宣传干部将我介绍给他们,于是借过一张板凳坐下的我成了他们中间的一员。
“讨论什么话题呢?”我问。
“在商量今年疫情下我们村的民宿业……”坐在我身边的是这群年轻人的“领头雁”、村支书沈蒋荣,他这样说。
“当下村里的民宿生意如何?”这是我心中的一个大问号,也是关切点,所以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还有几天就是‘五一’了,估计能恢复到往年的50%左右!”坐在我斜对面的1989年出生的沈小琳告诉我。
这应该是个相当不错的态势了!“去年你家开了多少间民宿,收益多少能透露一下吗?”
听了我的提问,这群年轻人笑了,他们瞅着沈小琳,看他如何回答。但沈小琳似乎并不在乎,说:“我家房子比较多,开了11间民宿,去年收入接近百万元吧!”沈小琳刚说完,村上的同龄人都“吃吃”地在笑。
“怎么?说少了还是说多了?”看样子收入问题只能问村支书沈蒋荣了。
沈蒋荣也在笑,说:“可能保守了一点……”
“百万元年收入呵!你们都是差不多水平吧?”我确实很吃惊,原以为开个民宿一年有二三十万元收入的“小康”就是农民们奋斗的目标了!
“这不,要不是村支书引着我们回乡创业,我们在城里继续打工的话,碰上这次疫情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呢!”沈小琳这么一说,年轻人一道道火辣辣的感恩目光,将沈蒋荣“射”得满脸通红。
“走,今晚我就住在你家,既想亲身体验一下莫干山民宿的味道,更想听听你的‘仙潭村传奇’……”我的提议,令沈蒋荣兴奋不已。
“太好了!”于是在他领路下,我们一起朝仙潭村的深处走去。
狭长的溪谷,顺着那条清凌凌的溪流逆上而行,宛若漫步在一片绿意着床的山村小平原上……麦地和油菜地的空闲地上,是由工艺性的稻草绑扎成的巨型牛羊猪狗、鸡鸭猫兔等家禽家畜。它们的身形一旦变成恐龙般巨大时,便显得很威猛,也很可爱,观赏性很强,使平静的田野瞬间变成了侏罗纪公园。这可能是孩子们最喜欢看到的一幕。我发现,在一些空地上,还有耕牛和叫得欢的猪羊。“这是专供成人和孩子们一动手和同乐的项目。”沈蒋荣说,村里的这些创意始于他在城里创业时常听到的那些曾经是“知青”的长辈们的“唠嗑”。果不其然,“农家人的动物世界”呈现出来后,一下子吸引了前来观光的城里人的眼球。
“最重要的是,能让游客有动手的参与感和‘与动物为伍’的可能性。”沈蒋荣说,这些免费项目让仙潭村的民宿一下“脱颖而出”,比周边的其他民宿更具新意和野趣。
举目眺望,所见的是峡谷两翼满山的翠竹。再走进竹海,你能触摸到那些正茁壮成长的万千新笋,它们仿佛有股“天下唯吾独尊”的气势,其蓬勃生机胜于万物。“过去村上就靠砍竹卖竹、竹笋加工过日子,能够糊弄住一张嘴,却就是一直富不起来。”沈蒋荣告诉我,他就是村里最典型的一个靠竹为业却始终富不起来的代表。
“我办笋厂20年,年年打拼,算得上村里的富裕户。可后来为了要保护生态、保护水源,村上所有的竹木厂都得关掉,我们不得不全体‘转业’……”沈蒋荣说,他和村上的年轻人从此纷纷出山去城里打工,小山村也开始再度衰落和贫穷,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只能靠远在城里的年轻人打工挣的钱维系生活。仙潭村不再飘冒“仙气”,溪潭之水的流动声也变得时而呜咽、时而咆哮。
“人在城里打工,心里的泪水却总在向家乡的山湾流淌……”一个农家弟子的心怀,也渗透着丝丝惆怅。沈蒋荣告诉我,四年前,当听说有人想租下他家的房子开民宿的那一刻,他立下一个庄严的誓言:既然别人看中仙潭村是块可以发财的民宿创业地,我何不自己干?“当时我想:用自己家的房子创业,至少可以省下一大笔本钱吧!”沈蒋荣就这么横下一条心:自闯仙潭民宿业。
他成功了:花近200万元装修了一栋带游泳池、游乐场,单间价位在千元左右的高档民宿,竟然一炮打响,入住率犹如破土春笋节节向上。第一年,自家装修的一栋民宿生意满满;第二年,借邻居房再建一栋民宿,又是生意爆满;于是后来又有了第三栋、第四栋……
“莫梵”品牌应运而生,名声威震莫干山四方。“来我的‘莫梵’,就是让你莫再烦恼,可以在此自由自在地发发呆、发发笑……”沈蒋荣用憨厚的微笑和干净利落的周到服务,迎来一个个游客。
“回来吧!一起回来建设美丽家乡吧!”尝到致富甜味的沈蒋荣更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召唤那些在外打工的村上同龄人、比他更年轻的“80后”“90后”返乡。
“你在归途画上新阳,我在家乡嵌织锦绣……”就这样,仙潭村的年轻人如同一只只归巢的春燕,飞回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学着沈蒋荣的样儿,把自己的家园修缮装饰成一个个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既能品尝到纯正农家风味,又能享受大自然风光的休闲乐园。于是仙潭山村,除了沈蒋荣的“莫梵”,又有了“依莫”“清栖”“若曦”“藓园”“云途”“隐宿”“漫步山乡”“半步客栈”“ST故事”……这些听起来令人神往、去过后令人难忘的浪漫又诗意的民宿“雅号”。
老实说,最初时我认为开设民宿的这些年轻人只会追赶时尚而已,哪知走进一方方他们如同燕子衔泥而成的民宿乐园时,我完全惊呆了,因为它们太惊艳:游泳池、盛开的花园、郁郁葱葱的竹林、曲径通幽的石道,以及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菜地……总之,城里和一些豪华宾馆有的,这里有;乡村农家的田园风味,这里有;我们常羡慕的异国风情,这里也有。假如你想晒着阳光读书,这里有“书角”;假如你想望着蓝天弹一曲钢琴交响,摆在楼亭之上的“乐器之王”早就静静地等在那里,就看你需要什么样的乐谱了!
“想留住客人,就不能光简单地端一盘香喷喷的农家菜,还需要满足四方来客的各种品味和他们心中的那些‘异想天开’。”我发现,沈蒋荣的脑子非常灵光。瞧,他家的民宿,还有一处坐落在三层楼顶上的“星空房”,而且所有墙壁用的都是大玻璃。“客人带着孩子来此,躺在这张大**,夜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星空,早晨能够观赏日出……我这间‘星空房’,几乎常年客满!”他说。
我从他笑盈盈的眼神里,看出一种金钵满盆的光芒。
率先致富的沈蒋荣,被推荐为村支书后,这只“领头雁”的胸怀和目光,更加高远和深邃。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整治全村的环境,保护和优化现存的山林竹溪资源。“让每一寸土地上,生长出属于它的草与木、花与果;让每一户百姓利用自己的优势,加上勤劳与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美满生活:这是我的心愿。”沈蒋荣正是揣着这份情怀,舍出大部分精力花在规划村庄的未来和谋划每一个季节的旅游特色项目上。
那天晚上,我住在他的“莫梵”三层楼上。傍晚,坐在凉台的沙发上,我听他讲述村上青年们如何一家家富裕起来的故事,很多农家趣事完全颠覆了我们通常的认知。比如仙潭村的民宿农家菜,全由村上清一色的五六十岁的“村嫂”掌勺。“我对这些婶婶嫂子讲,你就给客人做最拿手的自家菜,除了少放点盐外,原汁原味。还有,客人如果不满意,可以不付钱。这家民宿你住得不够享受,可以随时调整。全村所有民宿,可以通过服务加价,但不能相互抢客……”沈蒋荣说,村上的集体资源,全部免费开放。
“所以,到这里来的游客都说,我们其实享受了莫干山民宿和美丽乡村的双重旅游服务。”沈蒋荣指着天上的星星,向我述说他心目中正在酝酿的“仙潭新计划”:要把村上所有在外打工的青年人全部“拉”回村里来,让他们都建有十间左右的中高档民宿;村上的老年人都能住上中高档的养老公寓,并且实现全免费;村上要利用自然优势,建一座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现代化乡村乐园,以带来更丰富的游乐项目;要建直通上海、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的旅游专线,形成一个半径为200公里的“仙潭民宿魅力辐射区域”……
“我心中的梦想是:把我们的仙潭做成国际水准的乡村旅游度假地!”想不到皮肤黝黑、个头不高、理着小平头的这位青年农民,竟然怀揣如此宏大的理想。
“你的‘国际水准’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
“别人有的我有,别人没有的我有;城里有的我要有,城里没有的我更要有;国内顶级的乡村旅游主要项目我要有,国外高端的游乐设施我要有。当然,我们仙潭村的所有景点和服务项目都必须是四五星级以上的……”这些话,从一个充满豪气和理想的新一代中国农民口中说出来,怎不令人热血沸腾!
“时下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仍在蔓延,你的底气和远景来自何处?”大山里的月亮悬挂在头顶,幽谷深处的山村里闪动着星星般的灯火,格外迷人。然而,我心头仍然泛起一丝未解之谜,便请教这位农民兄弟。
沈蒋荣对我的疑虑,竟然脱口而出地回答道:“来自我们有这块搬不走的美丽山谷,有热爱着自己祖国的14亿同胞!”
好个自信!叫人刮目相看。沈蒋荣笑呵呵地告诉我,其实做好事、做成事,关键在自己,在自己仙潭村上的人。“现在要搞好一个村庄,青年人是关键。”他重重地补了一句。
“怎讲?”
“因为我们仙潭旅游项目的定位是高档民宿,它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最美好的环境和优秀的管理人才。”沈蒋荣说,他在2019年就牵头成立了“仙潭村返乡青年创业协会”。这个协会是全村130多家民宿的行业管理组织,负责督促全村所有民宿的管理实行统一的规范标准,同时也是团结与帮助创业者的集体。“我用它在激励和帮助全村所有民宿及其他创业者,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奔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团队力量。你进村看到围在一起开会的那些人,就是这个协会的骨干,我们正在研究讨论疫情下的发展思路……协会跟党支部、村委会的作用不太一样,更多的是行业管理特性,所以也跟全村民宿经济关联度更密切,作用更直接。”
我知道,仙潭村如今已有130多家民宿,其中高档民宿近30家,就业人员达千人,2019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民的收入和幸福指数飞速上升。“返乡创业青年占全村民宿业主的七成!他们做好了,仙潭的明天也就有了希望……”
此时,沈蒋荣的手机不停地响起。他说村上那伙年轻人还在等他为一个项目“拍板”,所以只得匆匆与我暂且道别。
“这里的日出很美的,千万别错过了!”楼梯上,传来他的叮嘱。
“一定!”其实这也是我所想到的一件事。
这一夜我很晚才入睡,并不为其他,而是山村实在太寂静,静得让一直在大都市里生活的我一下子有些适应不了……
“喔喔……”一阵清脆的鸡鸣声,将熟睡中的我唤醒。那种儿时才经历过的生活似乎又被复现,叫人好奇而又兴奋。一个骨碌之间,我就从**翻起,再打开窗帘,顿时一束霞光射进……当我眯起双眼向前看时,恰见一轮红日在山谷的前沿冉冉升起,那磅礴而起的情景,震撼心弦!
呵,春天!青春的春天呵!我不由深情地默默赞叹道。
“大哥!早上好!”伴着一声亲切的称呼,沈蒋荣已经站在我身后。他手中捏着一张纸,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同时又有几分胆怯,说:“昨晚,我们村上的返乡青年创业协会会议,其中有个议程,大家听我介绍了你为我们村发展出了不少主意,所以就有了一个请求,不知你能不能答应……”
我笑了,随口问:“你们这里搞得这么好,还有我帮忙的事?”
“有,有!我们想请你当我们返乡青年创业协会的顾问,帮助我们平时开开眼界……你看行不行?”沈蒋荣似乎憋足了劲儿,才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我?哈哈……行!只要你们认为能用得着我的,我都答应!”我脱口而出。
“太好了!大哥——”沈蒋荣张开双臂,将我热烈地拥抱。
我以同样的方式,紧紧抱住这位农民兄弟。那一瞬间,也仿佛紧紧地拥抱了这个刚刚认识的小山村。
此时,我看到一群又一群飞雁,从远方飞来,纷落在仙潭的村庄与山林之间,随后发出“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山村的新一天又开始了!
我将这一次在仙潭村的所见著文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沈蒋荣的仙潭村是德清众多乡村的一个缩影,这里的民宿可以同“洋家乐”媲美。仙潭村民是万千享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成果的农民们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股犹如清泉般甜爽的“德”之温流在德清大地上涌动着,流淌着,歌唱着……
几个月过后,当我再次来到仙潭村时,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们一起汇聚于此。一块亮闪闪的“中国美丽乡村创作基地”牌匾被授给了沈蒋荣他们村。作家们说:德清符合我们想象中的理想之地。
挑剔的作家能如此叹言不易。德清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