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一直在强调,把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做到极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拥有一个“单项冠军”。确实,能够把某项优势发挥到极致,已经足够了不起。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做不到把优势和长处发挥到无人能及,却能够让自己成为“复合型”的人才,也会拥有非常广阔的未来,也能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业。
什么是复合型人才呢?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门学科以上的知识、能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工作的人才。
怎么理解“复合”这个词呢?“复合”的最明显特点就是“多才多艺”。那么,一个复合型人才到底能够复合到什么程度呢?不会是要求一个运动员既是奥运会游泳冠军又是世界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吧?这会不会太不现实?当一家企业或一个组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来了复合型人才,难道是为了让一个人去做几个人的工作?培养一个专业人才和培养一个复合型人才,到底哪个对企业或组织的价值更大?复合型人才真正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例如,一个专门搞人力资源的人,是否还需要去熟悉业务,了解生产流程,参与后勤工作呢?
上述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也是我们想要探讨的内容。关于全才与专才的争论,千百年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使今天,关于“专一型”员工和“复合型”员工孰优孰劣之争,也时常能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在古代,“文武双全”应该是对人才的最高要求了。在文人里,全才的代表人物是“东坡居士”苏轼,他无论诗词、文章、绘画、书法都是我国几千年来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武士里的全才要算岳飞了,他对内平定叛乱,对外屡败来犯的金兵,而且治军严整,深受百姓爱戴,关键是他诗词也写得很好;文武全才的代表则要数孙武,武力方面他率领吴国军队击破了当时的天下强国楚国,文化方面他的《孙子兵法》不仅是后世兵家的“圣经”,也是一部出色的散文集。
然而,这样的全才,纵观整个历史,也是屈指可数;其次,我们也能看得出来,即使是号称文武双全的孙武,他的侧重点也毫无疑问是战略方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所谓的全才,也是有侧重点的。
当然,能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人,在职场里的发展前景肯定会比专一型人才更加广阔。我们不妨看看复合型人才的典型代表人物张富士夫的成功之路,看看有什么可以启示我们的。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张富士夫从年轻时候开始,就以“复合型人才”而著称。1960年,张富士夫从东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因为受到了一些前辈的启发和鼓励,便进入丰田公司工作。
来到丰田公司后,他被安排在总务部宣传报道课工作。在那里,他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做内部刊物的编辑和撰写工作。当时,他所在的部门只有两名员工,而且可以作为内刊的东西还非常少,所以刚开始时他一筹莫展。不过,几个月后,他便和同事一起把内刊做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
1966年,张富士夫从宣传报道课调到了生产管理部,并在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丰田生产方式”的创造者大野耐一手下工作。他充分抓住了这个机会,虚心请教,认真负责,力求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他用汗水加天赋,在一年内便熟悉了“丰田生产方式”并把它推广到了下级的各个子公司和相关企业。而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丰田公司最不可替代的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他进入丰田北美事业准备室,专门筹备在北美创立丰田汽车制造厂的所有相关事务。1987年,他被任命为丰田美国公司执行副社长,负责丰田汽车公司在海外的首家独资公司。
1988年,他成为丰田美国公司社长。在任期间,成功把“丰田生产方式”推广到了丰田美国公司。在美国工作期间,他发现美国人习惯在专业工程师做完后再指出问题的所在,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样在出现问题时就立刻指出来。凭借着自己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他搞出了一套适合日本人在美国从事商务活动和经营管理的方法,结果使丰田公司迅速打开了美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4年,张富士夫回到了日本的公司总部。除了负责涉外工作,他还担任公共关系和信息通信方面的常务董事。在海外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他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事务。因此,1998年,他被升任为丰田公司副总裁。
1999年,他完全接手丰田公司。甫一上任,他便把“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全球车体生产线”以及“国际多用途汽车计划”这两个概念。在他的领导下,丰田公司的成本稳步下降,利润逐渐上升。仅在2003年这一年,丰田公司的生产成本就减少了20亿美元。在他任职期间,丰田公司的销售业绩增长了39%,利润增长了141%,达到110亿美元。
2006年6月,张富士夫坐上了丰田董事长的宝座。在他的领导下,同年丰田公司便在美国市场卖出了254万辆汽车,一跃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张富士夫是从底层开始做起的,但他在重要事情上的完成度都超出了企业对他的期望,而且他经常在工作期间学习有用的本领并及时提出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因此,他才会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整个丰田公司的最高领导者。
什么都不懂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将来的工作中你不能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任何高科技的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这一特征决定了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个人既要拓展知识面,又要不断调整心态,升级迭代自己的思维方式。
张富士夫的成功启示我们,复合型人才的“复合”并不完全是指与本职业相关的技术性工作,它更表现在其职业能力的多元化。简单地说,如果你辞掉现在的工作,那你还应该能很快地找到另一份同样具有竞争力的工作。
仅就职业发展来说,如果你所做的职业也正是你所需要的,那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只可惜大多数人所做的工作都并非是自己的所爱,因而会在个人兴趣上寻求寄托。所以,如果深化发展兴趣,并把它发展成一项职业技能,在合适的时机下将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起很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