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5 不同的家庭模式(1 / 1)

背景介绍

我们现有的家庭模式通常是一位或者两位成年人带着孩子一起生活。这孩子往往是这对成年人(或一个人)的亲生子女。这就叫作“核心家庭”。不过,我们不难想象,不同的社会模式会需要不同的家庭模式;而目前被我们当作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模式,很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

讨论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家庭体系:家中有8个成年人住在一起。一般来说,这8个成年人会带着大约20个孩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这些孩子也都是他们相互生养的孩子。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家庭体系:家中父母带了孩子一起生活;不过,家中所有的叔伯姑舅、堂兄弟表姐妹乃至好几代的亲戚全都生活在同一个族群里。你的姨妈们、姑姑们、舅舅们、叔父们,年长的堂兄表姐什么的,全都像你亲生父母那般地呵护你。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家庭体系:几乎跟第2条所说的族群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没有谁告诉你,谁是你的亲生父母;相反,他们告诉你说,家中的10至15个长辈全都是你的“父母”,都一样非常爱你。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社会体系:一个社区里几百人生活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全部围坐在一张特别长的长桌上,夜里孩子们则一起睡在集体宿舍里(当然有舍长监管),等等。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社会体系:由于政府认为要给每个孩子以“均等的机会”,因此,所有孩子必须在年满6岁时就离开各自的父母,住到由舍长监管的小型集体宿舍里,一年只有几次机会能见到爸爸妈妈。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 假如说有这样一种社会体系:每家每户都只有一对或者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生活,再也没有其他人。所有的事情,包括做饭、写作业、睡觉等等,全都只可以在这个核心家庭中进行。你愿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模式中呢?这样的生活环境,有些什么好处?有些什么坏处?

背景介绍

在历史上,有些社会就不以传统的核心家庭为生活单元。比如古斯巴达,社会体系就更接近于上述第5条的模式。成年男女不可以住在一起,而孩子满了7岁就要住到管教严格的集体宿舍里去。为了磨砺心性,孩子们必须分毫不错地遵守纪律,否则会遭到严厉体罚。古斯巴达的士兵还须在女人生孩子时前往检查新生儿是否足够强壮,若是遇到不够强壮的新生儿,他们就会把孩子带走,扔到山头上任其死去。

在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许多部落里,则有类似于上述第2条那样的很复杂的亲戚关系。每个家庭可以由10至20人组成,而需要围猎或者举行庆典时,这些家庭就会加入到部落群体当中,数百人一起活动。也有大约由50个人组成的小型家族部落。在澳大利亚土著部落中,亲属关系之间的不同称谓多达70多种,这比欧洲社会中那简单的aunt(和父母同辈的女性亲戚,包括姑姑、姨母、婶婶等)、uncle(和父母同辈的男性亲戚,包括叔父、舅父、姑父等)和cousin(和自己同辈的男女亲戚,包括堂兄弟、表姐妹等)的亲戚称谓要远远复杂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