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ace 导言(1 / 1)

也许尚在非常年幼之时的孩子有个最为了不起的地方,那就是他对世界的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对他来说周围的一切都又新奇又美好,不论是一个玩具、一间没去过的屋子、一条没走过的小道,还是你家狗狗刚从花园里叼出来的、那湿乎乎的咬得不成样的什么东西,都会令他满心欢喜。不过,随着人渐渐长大,不少孩子的好奇心会慢慢地淡下来。虽然他们依然喜欢探究,不过那种怎么也满足不了的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热切之心,到底没有小时候那么强烈了。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那扇通往新奇世界的门能继续开着。还不止于此。最好能把那扇门的门框也给拆下来,甚至把那堵墙给推倒,使里面新奇的、美好的、重要的、前沿的、充满生机的各种观念,都彻底展现在孩子眼前,引发他们的思考。

因为,孩子越大也就越善于思考。他们知道得越多,抽象思维能力就越强,因此也就越有能力应对一些越来越宏大的观念。故此,向他们展现一些有意思的大思想,让那颗好奇心能继续探究下去,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学校当然是最善于做这种事情的好地方,不过,多给孩子提供些更有趣的机会有什么不好呢?既然你必须要督促他们写作业、帮他们准备午餐盒,那至少你也可以跟他们聊聊吧?聊聊诸如克隆、记忆、资本主义,乃至人生的意义。这本书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十几岁的少年人,不过,有些话题你不妨在孩子才刚9岁的时候就跟他们聊聊,或者是在他们已经90岁了的时候跟他们聊聊,如果你能活到那么久的话。

我觉得,让孩子在成长为完全成熟的青年人之前就有机会去思考这些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更何况这些观念本身就很是重要。孩子们一天到晚都在想事情,因此,我们很应该花点时间跟他们聊聊什么叫思想。他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资本运作体系里,因此,至少应该跟他们聊聊什么叫资本主义,这就好比鱼们应该聊聊水一样。有一天你以及你的孩子终归会死去,因此,找个机会聊聊死也是很应该的。不消说他们很可能永远也不会变成一只蝙蝠,不过,偶尔聊聊如果他们变成了蝙蝠会怎么样,也应该是一桩十分有趣的事情。所有这些,都既是我们的生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探究。

我也希望这本书中的话题能有助于你和孩子相处得更融洽。这些话题,也许能让少年人不再只是躲在自己厚厚的壳里不肯让你看,而是能跟你畅所欲言,来些富有思想而且颇有实际内容的交谈。也许能让你除了跟孩子唠叨他们的时间安排、家庭作业,责怪他们房间太乱之外,还能有些新鲜的话题。也许还能有点自私的意思吧,你想,若是将来他们给你的悼词中能来上这么一句该多好:“我们曾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话题跟您做过最有意趣的探讨。”也许能让他们在心里有了什么难题时,会愿意找你聊聊;还也许能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在不断成长,他们独特的想法值得你刮目相看。

该怎么让孩子愿意跟你谈论大思想呢

下面的这些建议中,希望有些能适合你家的情形。

放一本书在汽车座位前面的手套箱里,以便路上随时拿出来聊上一聊。

搞个定期“比萨座谈会”,大家边吃边聊。很抱歉这也许会害得你牺牲掉几顿健康的晚餐;不过,假如你能让餐桌上不但有大思想还有扁豆汤,那当然再好不过了。

让“聊聊大思想”变成你们日常生活中的受欢迎的“伴奏曲”——给小孩子洗澡时、全家围坐餐桌边时、跟大孩子道晚安时,等等吧。

把这本书“随手乱放”在家里,方便孩子能随手捡起来翻两页。这很有可能让他们撞上几个感兴趣的话题。

把这本书变成一个“引子”,引导孩子从实际生活中找出些他们自己的大思想来。也许一场家庭危机或者学校里的某桩大事能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也许你能从新闻报道中抓出某个值得讨论的观点来;也许这能让他们从家庭作业中换换脑子,来点儿更有趣的话题。你还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些资料跟孩子们深入地聊下去。

该怎么跟孩子谈论这些大思想呢

我在《正面聊天1》中已经列举出不少建议来,其中有一些还是很值得在这里重复的。

不必一定要题题不落地往下讨论。不妨挑选些你们喜欢的话题;还可以从这些话题中挑选些你们喜欢的问题来聊。

也不必每次都要像开研讨会似的拉长足够时间。有时候也许5分钟就可以了,有时候也许需要聊上45分钟。这要看你们家的氛围了。

要让你的孩子做主讲人,你只在需要“煽风点火”的时候说几句就好。还能记得你小时候跟“权威人士”谈话时的情景吧?如果话主要都是由对方说出来的,你可能会觉得别人压制了你,很快就再不肯说话了,对吧?所以,如果你觉察到自己的话超过了一半,那肯定就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了。

不要针对任何观念提供你的“正确”答案。如果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等他们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才向他们“揭秘”——“看,正确答案!”——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了价值。关键之处在于你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的创意、他们的观点。

值得你们感兴趣的,是孩子们思路的推进,而不是你的。所以,你要表现出对他们说的话感兴趣。不妨用上一些“谈话润滑剂”表示你的确在听,比如说,“嗯,有点意思”“我倒真没那么想过”“这里你要再多讲讲”,等等。当然了,如果你是真的对他们的话感兴趣,哪怕他们的话还不够深刻,还不够感天动地,那当然再好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越说越来劲儿。

你不妨扮演一下“坏蛋分身”[1]。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完全相反的论调是没什么关系的。不过,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你是在“故意唱反调”,目的是让讨论能更热烈地进行下去,而不是真的不认同他们的看法。

你可以担当讨论中的“对话交通警”,密切关注讨论气氛,确保对话中不同观点的交流渠道能够畅通。比如说,“这和你上一次的说法有什么关联吗?”“你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呢?”“这跟你姐姐的看法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祝你们好运,也祝你们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