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生,男,26岁,某重点大学大四学生。
从小我是和奶奶一起睡觉的,爷爷在我几岁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妈妈和奶奶一直是住在一起的。但是在记忆中,我很少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
爸爸和妈妈的感情很好,在我们农村这样的地方,他们也算是模范夫妻了。
小时候的记忆就是穷,我上学的学费都常常拿不出来,妈妈得到处去借钱。最大的感觉,贫穷就是罪过,原罪一样的罪过。
妈妈和外婆的关系一直不好,因为我的家庭一直都很贫穷,外婆会时常数落妈妈,说她嫁给爸爸是一个错误。外婆家有钱,在省城都买了两套房子,但是外婆的所有家产都是预备留给她唯一的儿子的,另外两个女儿是没有份的。
妈妈每次和外婆见面,都要遭受外婆语言上的侮辱。妈妈在实在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跟外婆借了几万块钱,然后,外婆一有机会到我们家来,就要指挥我妈妈该做这样,该做那样。有一次,外婆到我们家来,夏天的下午,温度已经到30多度,外婆说,你不能在家偷懒,要出去割草……感觉那个时候,妈妈都要被外婆逼疯了……
每次外婆来过我们家之后,妈妈就常常打我骂我来发泄。这一点,在我后来罹患心理疾病以后,妈妈很主动地对我承认了,说我是她的出气筒,尤其是在我两三岁的那段时间,这样的情况尤为频繁。
小时候对妈妈的感觉就是害怕。在我3岁左右的某天,我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晃**着我的脚,一不小心踢倒了一个水壶,那个时刻,我非常恐慌甚至恐惧,我不知道妈妈会怎么来惩罚我。在这样的想象中,我的手心一直在出汗,身体在发抖……
小时候一旦犯错,就会被妈妈罚跪,跪在冰冷坚硬的水泥地上,通常还会伴随着妈妈声色俱厉的、惊叫一般的斥责。最讨厌的是,一旦有邻居或熟人来家里,妈妈会立刻变脸,对我非常好;如果没有人来,我就会一直在地上跪着,不知道妈妈骂完就去忙什么了。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是那样的孤独和无助,我是多么盼着她可以再次回来,把我从水泥地上解救出来。
一直到初中,我都很害怕妈妈。
妈妈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法预测的存在,因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犯错,什么样的错误就会让她爆发出歇斯底里的反应。所以,和她在一起的感觉是紧张,紧张,紧张,还有害怕。
小时候,大人常常跟我说后妈很可怕,我就去问奶奶,我妈妈是不是后妈啊?奶奶白了我一眼,亲妈!于是,我头脑里很坚决地反对关于后妈很可怕的说法,我觉得亲妈才是很可怕的,如果没有这个妈妈,可能我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更喜欢和爸爸待在一起,因为爸爸的脾气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骂我。可惜爸爸很少有和我待在一起的机会,印象中,能够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也常常觉得自己的出生是一个错误,所以常常会想,如果自己死去就好了。如果我死了,爸爸妈妈会不会更开心啊?
初中以后,父母出去打工挣钱,家里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妈妈对我的态度就改变了许多。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了。
从小我就很孤独,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但是我又非常渴望有朋友,常常跟在他们的身后,想让他们的眼神光顾我,能够带着我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人喜欢和我一起玩。我常常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里难过。
这样的孤独之下,只有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我几乎把所有的世界名著都看遍了。
喜欢看书,应该说是受奶奶的影响的,奶奶是地主家庭出身,小时候读过私塾,在我们农村里,奶奶这样的人算是知识分子了。每天晚上睡觉前,奶奶都要给我讲故事,尽是些帝王将相封侯晋爵的故事。奶奶是我生命里唯一愿意和我好好说话、温柔交流的人,奶奶是一个有眼界的人,一直鼓励着我上进。
当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城最好的重点高中的时候,爸妈脸上毫无欣喜之情,仿佛我不是他们的儿子,我的成就和他们无关一样。我顿时觉得我自己的那一份欣喜也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莫名的伤感。
高中是在县城里读的。但是爸妈根本不相信已经读高中的我会自己保管钱,每次都把钱打给在县城的外婆,然后让我每周去取一次钱。那感觉,仿佛如果一次性把一个月的钱给了我,我就会无计划地把钱花掉一样。
每周去外婆那里取钱的经历很不舒服,外婆每次见到我,都会羞辱我的爸爸,说他怎么怎么无能,每次拿些旧衣服给我和我家里的人,都要叮嘱一些多余的话,那些话让我感受到了被羞辱。我不喜欢听外婆说话,她让我感到,我是一个乞丐,去乞求她施舍什么东西给我。所以我每次见到她,拿到钱之后就想跑。
后来我考上重点大学,爸妈的反应还是一样的,脸上和语气上毫无反应。
不过,我高考一共考了3次。
我前两年的考分都在二本线上,其实完全可以读一个二本学校的,但是我没有。就在高三下学期,我出现了抑郁情绪,心里感到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对什么都没有欲望。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上大学是为了什么,非常的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干吗,也很颓废。每天做题做到想吐,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更谈不上人生计划。所以,第一次拿到上了二本线的成绩的时候,自己竟然连志愿都没有去填报。
第二年复读,也是同样的情况。
第三年高考的时候,压力非常大,因为我无法允许自己再读高六了。所以,理综考试半个小时以后,出现情绪失控,大脑如同戴了一个头罩,耳边响起打磨机和电钻的声音,然后我想从高考那栋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但是一阵风吹过来,把我吹清醒了,我慢慢缓过神来,继续做题。
最后这一次的分数,终于上了一本大学的线,而且超了好多。
但是,专业要怎么填报,学校要怎么选择,爸妈都是初中毕业生,完全给不出意见,我自己也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去哪个地方的大学。完全是一种“蒙”的状态。
最后,听了别人的意见,选了一个专业,然后,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了。
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就从宿舍里狼狈地搬出来了。
我发现我是那么在乎我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啊,我把这个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扛着,到扛不动的时候,我就被压垮了。
寝室里的另外5个男生,清一色地爱玩游戏,不上课的时间里,大部分的人都在玩游戏,而我却无法放松自己,让自己去玩这种感觉有些堕落的游戏。有时候我和他们说话,他们爱理不理的,有时候我会说服自己,他们可能是被游戏占据了心思,所以对我的话语的回应有些冷淡。但是我的第一反应总是,他不喜欢我,而且我发现我被这样的反应牢牢地捆绑住,让我的思想没有办法去关注别的……
一个人不喜欢我还能扛住,时间久了,和另外几个男生的相处,也是这样的感觉,我就开始扛不住了。那么多人都不喜欢我,那是一种如坐针毡的感觉,我还能待在这个寝室吗?
其实我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们对我的冷落并不意味着不喜欢我,但是,任何人对我的表情里有一丁点的不耐烦,都会让我的情绪崩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喜欢我,而这样的反应让我毫无应对的能力,除了落荒而逃,没有其他办法。
搬出来以后,我和另外两个男生合租住在校外的套房里。
某天失手打碎室友一个杯子,室友说了我两句,我晚上就失眠,做噩梦,梦见有人不断地责备自己。
曾经有一次我下厨炒菜,被室友调侃味道不怎么样以后,就再也不敢炒菜了。
在餐馆就餐的时候,不能正常地要求服务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妈妈也是这样的畏缩,我们在外面吃饭的时候,都无法自如地去要求一个正常的服务。
我甚至在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不敢去看着他的眼睛。我总是低下头和人说话,偶尔抬起头,也只是惊鸿一瞥,就快速地从对方的眼神里逃离了。
人际关系是我的软肋,从小就是这样。
不安,害怕,紧张,无论我做什么,都感觉别人在嘲笑自己。
小学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生活在一个周围人都嘲笑我的世界里,他们会说我衣服上怎么可以看出来昨天吃了什么,吃饭的声音很响,擤鼻子的姿态,走路都是一扭一扭的……
在宿舍里,有同学翻笔记本的声音大了一点,我都觉得他是在嘲笑我,呼吸稍微重了一点就感觉是在讽刺我。
如果日常生活中真的面临被嘲讽的情景,我的身体会立刻僵住,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我的大脑似乎缺乏处理这些信息的CPU。那是一个天外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和一个稚嫩的孩子一般,唯一的反应就是天要塌下来了似的惊慌失措。
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已经没有办法进入学习状态,感觉人生完全没有方向,看不到前面的路。我好像在大雾弥漫的日子,踩在一片棉花地里,随时都会整个地摔倒下去……
学习上的瘫痪状态,加上和一个疑似恋爱的女生无疾而终的事情,我把自己否定到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然后,我严重抑郁了。
在抑郁的日子里,我每天的事情就是睡觉,从早上睡到下午,然后,晚上一夜一夜地失眠,在看手机中度过。
休学一年之后,我再次重返学校。
一直都有的学习焦虑症再次严重地出现。
从小就是这样,注意力很难集中,很容易分神,无法专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包括在高考前,读一道题都要分心几次。进入大学以来,看一页书,常常是看几段,就开始玩手机,玩手机的时候,仿佛有人在盯着自己,责备自己,那种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如同找虐一样的,看几分钟书,就要玩半个多小时的手机,然后又意识到自己的学业没有办法完成,又开始看书,看不到几行字,又要摸出手机来……
这个过程里,我充满了极度的焦虑,挂科太多了,26岁还没有大学毕业,我那些同学,22岁就毕业出去,现在好多月薪都过万了。我还在校园里晃悠,学习学不下去,工作的事情也没有着落。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包括在最重要的毕业作品设计上,本来集中精力,几天可以搞好的事情,硬是一直拖着不做,临到要交前的10多个小时才开始熬夜来做,做的质量当然不行。最后是因为老师见我岁数这么大了还不能毕业,给了个人情分,过了。
每天不停地玩手机,常常会玩到凌晨3点多,4点多,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才勉强入睡。睡眠质量也不好,风吹草动都容易惊醒。
解析
树生从小就很爱哭,这好像不该是一个男孩子的行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哭。我能够感觉到他心中一定充满了委屈吧。通过哭泣来呼唤,呼唤生命里有一个可以看到自己存在的人。
他很焦虑,学习搞不上去,工作没有着落,担心女友会离开自己。高考考了3年,原因只是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我听到他说过的词语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蒙了”这个词。这个词他使用的频率比较高,整个初中和高中,甚至大学的许多时候,他都形容自己是“蒙”的,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和同学相处。刚进大学的时候,面对那些会使用电脑,会唱歌的同学,他很自卑,也有点“蒙”。虽然自己也算是饱读诗书,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他内心里瞧不起自己,所以投射性认为同学们瞧不起他。面对任何人对他的歧视,他的反应都是“蒙”的;频繁玩手机的时候自己是“蒙”的;女友不回复自己信息的时候也是“蒙”的……
几个月前,他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恋爱,女孩很不错,是一个硕士研究生,长相清秀,性格很好。他脆弱敏感细腻,而她却很大条,善于包容、接纳,人际关系好,朋友多。
和女友在一起的前两个月,他一直都觉得他们的关系很虚幻,她随时会消失不见了,不敢相信她会喜欢他,感觉自己不太配得上这段感情,一点信心都没有。第三个月的时候,如果要他对别人说,他有女朋友了,感觉自己在骗人一样的虚假和虚幻。
他常常会去试探女友,女友情商很高,总是能够以平稳的心态来应对他的试探。女友的工作非常忙,如果他发出微信,她没有及时回复,他就会东想西想的。
和女友的关系,让我看到他把内在的自己不喜欢自己的那个部分,投射给了女友,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人爱,不值得被那么优秀的女人爱,和女友的关系是虚幻的,女友对自己也是虚假的,总有一天会离开自己。
女友没有接受他的投射,无论他投射给女友什么,女友都按照自己的恒定的态度来对待他。这个女友,是他最好的心理治疗师。
有一次,他去探望女友,女友那时正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很热情地起来迎接他以及问他吃饭没有。他感觉到女友的冷落,心里很难接受,那一瞬间,他想离开,他想结束关系……当然,接下来女友的反应改变了他的念头。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他渐渐地认识到了自己有许多的“第一反应”,这些第一反应来得那么的快速、迅猛,而且马上把他的思想意志和情绪打趴下,让他陷入很糟糕的感觉之中,并且容易做出冲动性的第二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懊悔等第三反应。
他内在有一个不被妈妈喜爱的小男孩的形象,那么,谁撞在这个“枪口”上,都会引起他的第一反应,那是一种深刻的痛楚。不被妈妈喜爱的痛楚是那么的强烈,强烈到了谁激活了这个创伤,他就要谁死。死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他准备从关系中撤退,结束和对方的关系。
我们在年幼时候和妈妈建立的那种关系,似乎是一个模板,妈妈对我们是友善的、慈爱的、接纳的,我们和后来的任何人的关系就充满了友善、慈爱和接纳的味道;妈妈对我们充满了攻击性,让我们体验到了敌意的话,那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就是紧张、害怕、防御、敌对、猜忌、不安的。和妈妈的关系的质量,影响着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的质量。
他在学习上的焦虑,让我感受到了他和权威的关系。其实,他玩手机是不玩游戏的,他不能容许自己玩游戏。玩手机的时候,他分成几种情况,看娱乐小说就很难受,看侦探小说感到浪费时间,看社科类的、比较有干货的就好受一些。
大学专业的学习,对他来说就象征着权威,因为那是他不得不去完成的强制性的任务。对这个孩子来说,任何强制性要完成的东西,都代表着权威的角色。他就是不想让自己顺利地服从这个“权威”的安排,所以他内在有抵抗。他不是没有能力去完成大学学业,以他那样差的注意力都能够考上重点大学,他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去学习,只要是和学校学习相关的任务,几分钟的时间,他就要转移注意力了。
他要去看手机上的“知乎”,他要去看手机上的“百科”,总之,手机上看什么都可以。我于是问他,你看手机的时候,注意力能够集中吗?他一愣,回答我说,可以集中,没有问题。
看手机是反对权威,但是反对权威,自己心里又很焦虑,因为反对权威总是意味着潜意识层面和权威的关系“断裂”,让权威对自己更不喜欢。但是,服从权威,又意味着自己唯一的一块“精神自留地”都可能丧失。他在这样的矛盾和纠结中丧失了行动力。
而且,他因为长期遭受外婆的侮辱,说出了那句话——贫穷是一种罪,原罪一样的罪过。所以,他的人生目标也是要出人头地,做到高管,拿到高薪,然而,他却总是在学习的时候分神,没有办法正常学习下去,陷入学习上的“瘫痪”状态。
这个个案身上的神经质的性格特色是很明显的,一方面,他追求完美,想要出人头地,想要什么都比别人强,他不允许自己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另外一方面,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些“管理”缺乏弹性,他内在追求自由的那个声音又会冒出来对他说,我想放松。于是,他又开始不停地玩手机。
神经症的人是很难在两种互相矛盾的性格属性之间自由转换的,所以他充满了焦虑。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有人陪伴,或者有同学或老师给他布置硬性的任务,并且陪伴他一起进行的话,他是不会分心的,他是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反之,如果没有人陪伴,他会觉得他正在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内心是空的,甚至有时候是惊惶的,思绪也总是杂乱无章,意识流不停地流过。从这一点看,他是固着在两三岁的那个做什么都需要有人看着他的阶段,也是这个孩子缺乏情感上的陪伴的一个体现。
专栏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关系
在徐俊冕先生的文章里,这样写道:
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是常见的,而且焦虑和抑郁常有重叠,有些症状是共有的,还有些症状是不同的。在抑郁症中大部分都伴随焦虑……
焦虑和抑郁的区别如下:
1.焦虑的主题是危险,抑郁的主题是丧失。
2.抑郁的负性认知是全局性的,对自我的全盘否定;焦虑的负性认知是选择性的,常针对具体事物。
3.焦虑症患者对未来仍有憧憬,不会主动放弃;抑郁症患者对未来感到失望和绝望,常会自动放弃努力。
4.焦虑症的负性评价是暂时而不确定的,抑郁症常是全面、持久而绝对的。[1]
焦虑症和抑郁症都是有共同人格基础的一类心理疾病,由于自我意象里缺乏稳定的、正性的自我评价,所以容易陷入对爱的丧失的担心和忧虑之中,一些言行只是这种担心和忧虑的外显而已。当处于焦虑的时候,这个人对于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去获得自我价值感还有一定的信心,只是这种信心遭遇了现实的困难,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而到了抑郁状态的时候,这个人对于能不能认可自己,能不能得到别人的爱和认可,已经没有信心了,他陷入了根本性的自我否定。外界的客体并没有明显的否定病人的痕迹,但是在病人的幻想之中,病人已经先行否定自己能够获得亲密的人的爱和认可,故而表现出抑郁症状。所以,抑郁症病人是倾向于负面评价自己的。
焦虑总是抑郁的前奏,当持续而弥漫的焦虑情绪超过病人的负荷的时候,病人就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
在临**,抑郁症和焦虑症几乎都是共病的。很少见到一个抑郁症病人没有焦虑情绪,也很少见到一个焦虑症病人没有抑郁倾向。
焦虑的时候,病人还在乎着什么,而到抑郁的时候,病人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了。但是,这只是一个表象,抑郁症病人的内心比任何人都更在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和评价,正是因为太过于在乎,把自己的情绪的能量都耗竭了,所以不得不抑郁了。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放弃完美主义。焦虑的人一般都追求完美,如果事情出现差错,他们会把自己全盘否定。所以,放弃完美主义的第一步,是要把那个会犯错误的自己,看成是“那只是我某个时候的一个例外”,而不是“我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学会接受一件事情的不确定性。焦虑的核心是对于未来没有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担忧,而且这种担忧多半是弥散性的,让病人坐立不安,但是又不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担忧。有时候,事情其实都是准备好了的,不会发生太大的差错,但是病人依然焦虑,依然觉得自己会把事情搞砸,依然会有面临被羞辱、被排斥、被贬低的可能性。
所以,学会承受事情的不确定性,是调适焦虑状态的最重要一步。但是,这一步如果真的那么容易的话,焦虑的人就不容易焦虑了,所以,这件事情是有难度的。
焦虑症病人的心中,对待事情的看法是比较固定的。病人心中,对于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应该”。比如:“我应该把这件事情准备得万无一失”“我不能让某某某对我失望”“我不应该喜欢上老公之外的其他男人,精神出轨也是很伤害人的”“我应该对谁谁谁负责”……
正是“应该”两个字,导致病人无比焦虑,所以,如果把“应该”置换成“尽量”或者“我可以选择……”,病人的焦虑感就会降低许多。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应该”,所有的“应该”都是病人自己构建出来的自虐意向。
他会把自己小的错误,放大成大的错误,然后觉得自己承受不了这个大的错误的后果,反而时常无法行动。他的思维局限在自己小的错误上面,看不到自己还有更多的优点,他害怕别人因为他小的错误而否定他,甚至抛弃他,所以,他充满了焦虑。
调适的方法就是看到自己的整体,不要因为局部的不足而否定自己的全部。
[1]徐俊冕著:《心理疾病治疗——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第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