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行为的勤奋来掩盖思维的懒惰(1 / 1)

在绝望中觉醒 大鹏 950 字 4个月前

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你是否像大多数拥有梦想的人,每天凌晨四点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身心疲惫地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扪心自问,你这么日复一日地努力是为了什么?答案显而易见,我们无非是想生活得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可直到认真盘点收获时,不少人会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每天工作之余还坚持学习英语,反复背单词,大批量阅读,但雅思成绩屡次不合格,导致迟迟无法实现出国留学梦;

一直在努力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却没有明显大的长进,因此那次难得的当众演讲没有表现好,从而丧失了一次晋升的好机会;

满心期待用完美的工作表现证明自己,获得领导的认可和重用,但忙忙碌碌了大半年,这样的美好画面却始终没有出现;

……

这一切都与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以致一些人常愤愤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真的不公平吗?事实是,从来不是勤奋没有用,而是勤奋的行为没有价值,因为有时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却掩盖着一个人的思维懒惰。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就是——“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看似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你每天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英语,一口气买了很多书,却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没有重点研究你的丢分项,一味地搞了“题海战术”;

演讲和写作技能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的,光靠理论不行,还得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如果你平时不敢当众讲话,人前总是扭扭捏捏,懒得实践,害怕实践,能力自然提升得慢;

工作中你虽然很努力,但有价值的思考太少。你宁愿每天因为各种琐事忙得晕头转向,却不愿花一点时间提升自己的水平。你明知道这项工作任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但却懒得花费心思。

……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形象地说明。

刘畅这几年在学习写作,书房里的柜子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中外古今名著可谓应有尽有。他每天坚持读两个小时的书,且觉得自己书读得不少,这一年的阅读量没有一万本起码也有一千本,但令他很郁闷的是,每次提及读书所得他就习惯性“脑短路”,不知所云。为此,刘畅经常和周边的朋友抱怨自己天赋不佳,记性不好。殊不知,这一切其实是他自身懒于思考所导致的。

刘畅给自己制订了一天读一本书的计划,他把多读书、读书多当成了目的,看起书来总是一目十行,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又不能有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书的效果很差,甚至闹出了张冠李戴的笑话。比如,有一次他讲及《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时说道:“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遇到一个叫华雄的对手。”殊不知,那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阅读是需细嚼慢咽,需要细细品味的,这样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生活中不少人读书囫囵吞枣,懒于思考,疏于分析。如此看再多的书也如过眼云烟,更不会从中受到启发,并产生自己的想法。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思维上过于懒惰,缺乏必要的思考,即便你付出得再多,也会导致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带来的低价值结果,这就是低品质的勤奋。

如果想改变这种徒劳无益的状态,你就要及时在思想上觉醒起来。把行动与思考有效结合,对行动中的关键节点有明晰的认识,才能不至于做无用功。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思考越深入、越全面,就越能帮助我们更快掌握做事的核心能力,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比如,销售员在谈单子时不能光顾着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的产品,必须认真研究产品的优势、市场的趋势,客户的心理,反复思考客户所说的每一句话,仔细掂量对方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只有平时多思多想,多观察,多分析,掌握足够的基础信息,抓住客户的主要心理,才有可能打动客户的“芳心”,顺利拿到订单。

有一个大学生是班上的“学霸”,连续四年都是全系第一名。但他并非那种天天在教室学习的“书呆子”,相反他看书学习的时间并不多,各种集体活动也踊跃参与。他的聪明之处就是采用了“深勤奋”的方法,学习的时候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学到的知识就变成了他的“血肉”,所以他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效率却非常好。

别再用表面的行为勤奋来掩盖思维的懒惰,多一些思考才能最大可能地接近成功。对此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1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我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