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竟然死于拖欠雇工工钱?(1 / 1)

01 请人看相

盘点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西汉的周亚夫应该算是能排上号的一位。

周亚夫是名将之后,父亲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周勃,后被封为绛侯。汉文帝时,周亚夫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按照当时的规矩,周亚夫是没有资格继承父亲侯爵位的,因为他还有个哥哥,要袭父爵还轮不到他,除非他哥哥死了或者发生了重大问题。但是西汉著名相士许负对他说:三年以后你将封侯,再过八年会当丞相,再过九年会饿死。

那时的周亚夫是河内郡(在今河南)郡守,听说一个叫许负的相士很会看相,便请她来给自己看看,谁知她看后竟然说出了上面那番话。

许负的话把周亚夫逗笑了:“我说大娘,你在开玩笑吧?我是不会被封侯的,除非继承父亲的爵位,可是我哥哥已经代父为侯了,就没我啥事了。你说我今后会饿死,就更不可能,因为按照你的说法,那时候我已经非常显贵,高官厚禄享用不尽,怎么会饿死呢?撑死还差不多。”

谁也没想到,许负的话后来竟都一一应验了:三年后,周亚夫的哥哥周胜犯罪被夺侯爵位,周亚夫袭了爵位;再过八年,周亚夫果然做了丞相;再过九年,他果然因“造反”而被捕入狱,饿死狱中。

02 文帝称赞

周亚夫前后为两代君主效力,即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个皇帝对待周亚夫的态度还是有所差别的,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一直对他好,一个开始对他好后来对他不太好。

一直对他好的,当然是汉文帝。

实际上,周亚夫对汉文帝并没有做过多大贡献,他之所以得到汉文帝赏识,是因为公元前158年(汉文帝后元六年)发生的一件事。那一年,匈奴又打来了,汉文帝急忙调兵遣将,时为河内郡守的周亚夫被派去守卫一个叫细柳的地方。

布置妥当之后,汉文帝自然要到军营视察一番,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其他军营见皇帝的车马来了,都赶紧放行,主将迎驾时慌里慌张,给汉文帝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可是,汉文帝来到周亚夫的军营所受到的“待遇”却与前者大相径庭,守卫军门的都尉不仅把开道人员拦在门外,还对他们说:“将军早就传下令来,军中只听将军的,其他人的一概不听,就是天子也不行。”不仅如此,之前周亚夫还下了一道命令:军营中不许车马疾驰。皇帝的车夫只好放慢车速。

好不容易到了军中大帐,见到了出来接驾的周亚夫,这人眼里军规第一,在军规面前,天王老子都得靠边站,所以他只向汉文帝行了个拱手礼,而且手里还拿着剑,说:“介胄之士不拜,我只能给您行个军礼,请陛下莫怪。”

汉文帝不但不怪,还非常感动,对惊讶不已的群臣说:“周亚夫才是真将军。其他几个军营,一点规矩也没有,假如遭到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周亚夫给汉文帝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汉文帝每每想到周亚夫仍大加赞叹,在他看来,周亚夫这种治军严明、军令如山的人才是国家的可靠之才,他带的军队是永远不会被敌人偷袭的。

匈奴退兵后,汉文帝立即把京师的兵权交给周亚夫。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临死前,他特意嘱咐太子刘启:“除了周亚夫,朕看没有其他将军可以放心使用,关键时刻一定要用他。”

刘启登基,成为后来的汉景帝。

03 立下大功

汉景帝记着父亲的话,关键时刻果然用了周亚夫,周亚夫果然也没让他失望。这个关键时刻就是“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景帝前元三年),汉景帝采纳晁错的削藩建议,引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王的叛乱。汉景帝立即将周亚夫升为太尉,命他领兵平叛。仅用了短短三个月,来势汹汹的“七国之乱”就被周亚夫平定。

叛乱倒是平息了,周亚夫却得罪了梁王刘武。起因是叛军猛攻梁国(今河南商丘市)时,周亚夫没有直接带兵救援,还对梁王的再三求援置之不理,即使是梁王告到皇帝那里,皇帝命他救援梁王,他也不为所动。

他的计划是绕道霸上,走蓝田出武关,从背后阻断叛军的粮道。

后来的事实证明,周亚夫的选择是正确的。

周亚夫这一招实际上是“引火烧身”之举。粮道被他切断后,他立即就成了众矢之的,叛军集中兵力攻打他,试图重新打通粮道,却不是周亚夫的对手。

战争结束后,人们才知道周亚夫用兵的高明,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心胸狭窄的梁王却对周亚夫恨之入骨,每逢进京与窦太后相聚都要说周亚夫的坏话,这些坏话经过添油加醋,传到汉景帝的耳朵里时,就不仅仅是坏话了。

由重用到讨厌,汉景帝对周亚夫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04 坚持原则

这个变化与周亚夫耿直的性格也不无关系。比如刘启想废掉太子刘荣,另立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去征求已是丞相的周亚夫的意见时,周亚夫就坚决反对,理由是太子并无过错,随意废立一定会引起混乱。禀性直爽的周亚夫说话直来直去,让刘启听了很是不爽,还和他发生了争执。

敢和皇帝吵架的人,整个中国上下五千年也没几个。

还有一件事也惹得汉景帝很不高兴。窦太后想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和周亚夫商量,周亚夫同样一口否决,理由是不合规矩:“高祖有交代,不是姓刘的不能封侯,没有功劳的也不能封侯。王信既不姓刘也没功劳,不配封侯,否则就是违背祖制。”

汉景帝虽然很恼火,但在祖制面前他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默然而止”。

周亚夫是正确的,但他又是错误的,他错在太坚持原则,错在“太正确”。

不久,京城来了五个前来投降的匈奴人,把汉景帝高兴坏了,一定要给他们封侯。周亚夫依然站出来反对,说这些人的先人本是汉朝人,后来背叛汉朝投降匈奴,现在又背叛匈奴投降汉朝,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千万不能封侯,否则今后如果有臣子不忠于陛下您,您就不能怪他们了。

这一次汉景帝坚决不妥协,将五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全部封侯。周亚夫也妥协了一回,没有再坚持他的“正确主张”。但他也不想再侍奉汉景帝了,以生病为由上书辞职。汉景帝巴不得他赶紧从自己眼前消失,立马批准。

周亚夫辞官后,实事求是地说,汉景帝还是忘不了这个前丞相的,如果他的脾气不那么倔,稍微懂点变通,还是可用的,但又不好把这个意思直接告诉他。汉景帝就想了个办法,特意请他到宫里来吃饭,却故意不给他筷子。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是皇帝在试探他呢,很不高兴地向管事要筷子。汉景帝说:“此不足君所乎?”这些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

周亚夫听出了汉景帝话中的不满,虽然跪下谢罪,却很不情愿。皇帝刚说了个“起”字,他马上就站起来,绷着脸快速地走了。

汉景帝本来打算让周亚夫辅佐少主,见他这个样子,也只能一声叹息了事。

也许汉景帝对周亚夫彻底不信任,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05 绝食而死

雪上加霜的是,没过多久,周亚夫又被自己的儿子坑了一把。这一把坑得够厉害,直接要了他的命!

原来周亚夫的儿子认为父亲年事已高,没几天活头了,就偷偷准备丧葬用品。周亚夫这种大人物的丧事,自然是不能马虎的,是要隆重举办的。所以在准备的丧葬用品里,还置办了五百副甲盾,准备将来陪葬用。

周亚夫一生戎马,死后弄点甲盾陪葬本无可厚非。但坏就坏在他的儿子太小气,拖欠搬运这些东西的雇工工钱,雇工们一气之下,告这家人私藏兵器。

私藏兵器,这不是想谋反吗?查,给我彻查!汉景帝派去调查的人把周亚夫叫来,周亚夫一问三不知,因为他真不知道儿子干了些啥,如何回答?

这可把调查的人惹火了,于是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汉景帝,汉景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不调查了,直接把周亚夫交廷尉审理。

廷尉、狱吏和周亚夫的对话,很有意思:

廷尉:“先生干吗要谋反呢?”

周亚夫:“我没有谋反,那些甲盾是丧葬用品。”

狱吏:“这么说,你是想到地下去谋反了?”

周亚夫算是明白了:这是皇帝要他死啊。既然如此,我就成全他吧。于是周亚夫绝食五天后死了。

这算不算是饿死的呢?应该算吧。

周亚夫无疑是个牛人,但正因为太牛了,所以脾气禀性也牛得不得了,这可以说是所有牛人的通病。这一点,司马迁看得清清楚楚,在《史记》里对他既有称赞也有惋惜,当然也有批评——你再牛,也不能对皇帝没礼貌啊!